9月 唐招提寺 坚守初心1200年 蝉友圈日本游学首团回顾(二)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位于奈良的悠悠千年古刹唐招提寺,在松林阡陌的掩映下,一千二百年来一直见证着唐朝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大雄无畏的弘法精神。
2019年9月,蝉友圈游学团一行迎着千年的时光,来到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这方让人清凉如梦的净土。
唐招提寺,坐落在古都奈良的西京地区。1200多年前,这一片地区曾是日本国都平城京的中心地段,而如今往事成烟,寺院周围已不见昔时盛景。
但奇怪的是,仿佛唐招提寺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般,远远落在了时光的后面。它依旧保持着千年前的外貌,仿佛从未流逝时间般,延续着千年前的心态,一时间让人难以捉摸!
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大师于759年亲手兴建的,之后成为日本最初弘扬律宗的道场,是日本律宗的总本山。由于大师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唐招提寺也成为当时日本佛学界的最高学府,出家人都必须来此学习受戒。
当年,鉴真大师秉持着“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信念,历经10年间5次失败后,终于抵达日本。年老体弱的鉴真自知已经无力再回到大唐,便与一众弟子创建了这座唐招提寺,寺名中的“招提”是寺院道场之意,前缀一个“唐”,以念故土。
现如今,唐招提寺的僧人们依旧遵循着1200年前鉴真定下的250条戒律不断修行。这些戒律大到生杀之事、小到家常规矩,一旦破戒,需要到佛前忏悔。“律”与“戒”,由法及心,教化万民,这是当时天皇的心愿,也是鉴真的理想。这个初心,在唐招提寺中同样被坚守了1200年。
站在活生生的历史面前,我们的欲望变得如此渺小,似乎每个人天生都能认清一些人生中原本就存在的“戒律”。我们有时称之为规矩,有时称之为道德。伴随着这种敬畏之心,我们会在犯错时自责,会在坚守后欣慰……
人生,或许就是一场唐招提寺式的修行。若迷失了方向,不妨来唐招提寺找一找,因为我们共通的“初心”,没准就在这里的某个角落,被静静地珍藏了1200年。
图/团员未了师兄提供
文/蝉友圈耀彪整理编辑
鉴真大师
中国盛唐时期的鉴真大师,幼年出家专学戒律,学成后于扬州大明寺十余年辛勤传教,传戒弟子达四万余人,成为律宗一代高僧。当时佛教虽已传入日本,但因缺乏戒师,所以在戒律方面比较混乱。鉴于此,鉴真大师慨然应允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恳请,不畏海难危险,甚至五次出航失败、最终双目失明亦不退缩,毅然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因此,天皇授予大师“传灯大法师”的尊号。
由鉴真大师传到日本的,还有一整套来自大唐的先进文化知识体系,包括医学、建筑、雕刻、绘画、文学、书法各个方面。比如说,鉴真大师本人就精通医学,将一系列中国中草药引入日本,成为如今日本汉方药的奠基人。由于已经双目失明,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他还将大唐最流行的建筑模式也带入日本。由于鉴真东渡发生在日本的天平年间,这一建筑样式在日本被称作是“天平样”,而唐招提寺就是“天平样”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书法方面,大师带入日本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促进了日本书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