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圣者的足迹——鸠摩罗什大师曾走过的地方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早在公元一世纪,约东汉明帝时,佛教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代替佛教止,佛教在新疆兴盛了1000多年。公元四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已很兴盛,不仅修建了很多装饰富丽、规模宏大的寺庙,还集中能工巧匠和著名画师等,大兴土木建造气势恢宏的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群修凿的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历代龟兹王对这项工作都极为重视。公元七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达到极盛,甚至连龟兹王宫都装饰得同寺庙一般。其间历代龟兹国王对克孜尔千佛洞石窟群的建造,更没有停止。节日期间,各佛寺都用珍宝锦绮把佛像装饰起来,然后载到彩车上,在城内街道上缓缓而行。上自国王、王后、贵胄、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脱掉帽子,穿上新衣,赤着双脚,手拿鲜花出门迎接佛像。待佛像驾临,人人顶礼膜拜,个个焚香散花,仪式极为隆重。
根据考古学者的研究和考古发现,认为现位于新疆的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的玉奇喀特古城,极有可能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出生地。图为玉奇喀特。
玉奇喀特古城遗址。鸠摩罗什尊者是龟兹人。据考证,现新疆自治区库车县为2000年前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古龟兹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其国土包括了库车盆地绿洲、赛里木绿洲、拜城绿洲、阿克苏绿洲、新和绿洲、沙雅绿洲和轮台绿洲。
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佛塔外部。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佛塔遗址全貌。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佛塔遗址全貌。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西寺佛塔上。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西寺佛塔。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东寺佛塔。西寺佛塔上。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学名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佛寺建于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大师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尊者像。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
2006年,沿着玄奘法师当年取经路钱西行的两位中国僧人,来自大陆的明贤法师和台湾的慧在法师途径拜城,前往克孜尔千佛洞朝拜。图为两位法师观看克孜尔石窟外风景。
2006年,沿着玄奘法师当年取经路钱西行的两位中国僧人,来自大陆的明贤法师和台湾的慧在法师途径拜城,拜鸠摩罗什法师像。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鸩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新疆克孜尔石窟佛像。中国僧人明贤法师摄于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时。
白马塔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古城南部,党河乡红星村内,建于公元386年,相传是纪念北凉时高僧鸠摩罗什大师东传佛教,路经敦煌城,死去的白马而修建的。数9层高12米直径7米,建筑结构为土坯垒砌,中为立柱,外面涂以草泥、石灰。最底层呈八角形,用条砖包砌,每角面为3米;第2~4层火折角重叠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形塔身;第七层为相轮形,最顶层为角形的坡刹盘,每角挂风铎一只。在第2层上有镌石两块、镌木一块。石上刻:“道光乙已桐月白文8采等重修”字样;木上写:“民国二十三年八月拔贡朱文镇、吕钟等修”字样。这足以证明此塔已经多次修葺。现存的白塔具有明代喇嘛塔的风格。记记载,白马塔于1930年还出土过一座0.9米的黑石造像塔,上刻金刚经,但不久即遗失了。
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大什字北侧,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是中国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入进来到中国后时曾经驻锡过十七年的地方,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在后凉建国初年,吕光挟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在其中,弘扬佛法。罗什法师圆寂后,他的弟子遵其遗嘱,将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内,并在供奉“舌”舍利处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建塔年代大约在公元450年前后。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大什字北侧,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是中国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入进来到中国后时曾经驻锡过十七年的地方,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在后凉建国初年,吕光挟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在其中,弘扬佛法。罗什法师圆寂后,他的弟子遵其遗嘱,将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内,并在供奉“舌”舍利处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建塔年代大约在公元450年前后。(供图:武威鸠摩罗什寺理方法师)
鸠摩罗什舌舍利塔雪景。大唐贞观年间,大将军尉迟敬德统兵远征西域,行至武威地界,忽然他看到城内一座古塔顶上放射金光,宛若千佛降世;祥云生处,花雨飞舞。他相信这一奇观是一种神示:如此祥瑞之处必定是佛教的圣地。于是前往礼拜。敬德见到罗什寺塔后大生敬仰,遥想罗什法师功德,于是他下拨饷银,召能工巧匠,亲任监工,经一年多时间,寺塔完工。为彰此德,他在塔下立石碣为记,上刻“罗什地基,四至临街,敬德记。”此碑至今仍完好保存,可为一段历史明证。(供图:武威鸠摩罗什寺理方法师)
夕阳中的鸠摩罗什舌舍利塔。大唐贞观年间,大将军尉迟敬德统兵远征西域,行至武威地界,忽然他看到城内一座古塔顶上放射金光,宛若千佛降世;祥云生处,花雨飞舞。他相信这一奇观是一种神示:如此祥瑞之处必定是佛教的圣地。于是前往礼拜。敬德见到罗什寺塔后大生敬仰,遥想罗什法师功德,于是他下拨饷银,召能工巧匠,亲任监工,经一年多时间,寺塔完工。为彰此德,他在塔下立石碣为记,上刻“罗什地基,四至临街,敬德记。”此碑至今仍完好保存,可为一段历史明证。(供图:武威鸠摩罗什寺理方法师)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大什字北侧,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是中国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入进来到中国后时曾经驻锡过十七年的地方,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在后凉建国初年,吕光挟持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在其中,弘扬佛法。罗什法师圆寂后,他的弟子遵其遗嘱,将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内,并在供奉“舌”舍利处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罗什寺塔。建塔年代大约在公元450年前后。
鸠摩罗什寺内正在建设的鸠摩罗什大师纪念堂。
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史,明贤法师和台湾慧在法师拜访在鸠摩罗什尊者舍利塔下与当地僧人及群众交流。
陕西省户县草堂寺山门。草堂寺古称长安逍遥园,又名大寺。后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至长安,住此译经。茅茨筑屋,草苫盖顶,以山为宅,以草为堂,故起名“草堂”,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是我国佛教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佛经翻译场。它与佛教的多种宗派(包括日本国日莲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三论宗”奉其为祖庭。
陕西省户县草堂寺大殿。后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至长安,住逍遥园(草堂寺)译经。茅茨筑屋,草苫盖顶,以山为宅,以草为堂,故起名“草堂”。草堂寺原称大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是我国佛教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佛经翻译场。它与佛教的多种宗派(包括日本国日莲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的“三论宗”奉其为祖庭。
陕西草堂寺鸠摩罗什尊者舍利亭。
草堂寺鸠摩罗什尊者舍利塔。
《妙法莲华经》部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
《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
《金刚经》部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通晓经藏、律藏、论藏,被尊为“三藏法师”
秦镇,域迎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来长安逍遥园即户县草堂寺译经地沣河设渡,秦镇由此而得名。至今 1600 多年,是历朝历代繁华的交通商贾重镇。图为秦镇破败的寺院遗迹。
秦镇寺院,是陕西关中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公元 401 年,后秦皇帝姚兴由西域迎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来长安逍遥园即户县草堂寺译经地沣河设渡,秦镇由此而得名。至今 1600 多年,是历朝历代繁华的交通商贾重镇。
秦镇古城楼。公元 401 年,后秦皇帝姚兴由西域迎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来长安逍遥园即户县草堂寺译经地沣河设渡,秦镇由此而得名。至今 1600 多年,是历朝历代繁华的交通商贾重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龚斌教授著《鸠摩罗什传》封面,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大公网 选自《北海禅院》
甘肃·甘南禅文化游学之旅7天6夜
(凉州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拉卜楞寺等 感受古丝路佛教文化之魅力)
时间:9月5日至11日
在漫长岁月中,人们在狭长的千里甘肃大地上,修建了众多的石窟寺院。从敦煌到、武威(古凉州)、天水,千余里的丝绸之上佛教洞窟连绵不断,壁画塑像难以数计,如敦煌石窟、天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在佛教石窟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更是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佛教经甘肃逐步传入中土内地的过程中,丝绸古道上中外僧人往来频繁。中国古代四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是佛教史上卓有成绩的高僧,甘肃留有的鸠摩罗什遗迹,吸引了无数朝圣者的目光。
天梯山石窟
古凉州
拉卜楞寺
佛教东渐的传播线路,除通过西域、河西走廊一线,还有一条重要的线,即今天的尼泊尔经西藏、青海进入甘肃东传入内地。
藏传佛教就是沿这条道路,从唐代传入甘肃的。甘肃境内的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南、临夏、武都一带,著名的寺院有夏河拉卜楞寺等等。
甘南
2020年9月初,蝉友圈佛旅应大众需求将开启“甘肃—甘南佛教朝圣游学之旅”。此条线路将途径兰州、威武、白银、天水、甘南一带,以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拉卜楞寺为行程重点。全程融圣地特色素食、行修体验、朝圣祈愿、学习交流为一体的深度游学之旅。【详细行程】
上一篇: 走进寺院之南京牛首山佛顶寺!
下一篇: 美丽圣地:曹溪南华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