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养生 > 佛教的冥想养生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佛教的冥想养生

发布时间:2012/08/29 佛教养生 标签:佛教冥想养生浏览次数:1881

     冥想又称“沉思”、“坐忘”或“澄心静默”,是一种通过静坐调息、默念意守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而神寓于精与气之中,“静则藏神”,躁则消之,故安和平静有利于蓄精和养气,神亦得其养。冥想可采用坐位、卧位、立位、蹲位等多种姿势,但以坐位最常用,故有“坐忘”之说。可在床、凳或地上盘腿而坐,脚心向上,身体自然垂下,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安定情绪,平息思绪,调节呼吸,意念顺从任督二脉循行。在循行过程中,不时守上丹田(两眉之间)、中丹田(心窝部)和下丹田(脐下3寸),即是说意念在上述三个部位停顿和内守。初做功时,反复默念一个“静”字或一个“安”字,会自然而然地人静心安。久而久之,就能体会静坐默守的味道,再进而练习意守丹田的功夫,逐渐进入养功的境界。
     冥想可以概括为四步:打坐正身,人静收心,意念循行,意守丹田门打坐正身讲究姿势正确,安稳协调,身体端正,两侧对称,四肢自然,目不斜视,耳无外听。人静收心是冥想的首要功夫,要静居一处,收心于内,排除杂念,使杂念归于正念,由正念而止念,由止念而无念,争取 “一念不生,寂然不动”。意念循行系入静后使意念沿督脉而上,再循任脉而下,此阴阳两脉有助于调和气机,阴平阳秘,意守集中。意守丹田指依次止念意收上、中、下丹田,凝神安息,心目内注,达到超然。
     近年来,中国医学关于冥想的理论和方法在西方比较流行。戈利曼在《冥想的种类》一书中把各种冥想方法进行了归类,并认为各种方法所共同遵循的要旨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来达到:默唱吠陀赞歌或祷词,凝视诸如烛光那样的物体,计算一个人的呼吸,用那些能给人带来自我控制和内心平静的专注来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心神烦乱。冥想者一天至少要留出两次时间。早晨和晚—上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安静地坐着或躺着。
     不管采用何种冥想方法,环境必须舒适和宁静。莱尚在《如何冥想》一书中为冥想的基本类型、具体益处和注意事项提供了指南,并强调冥想要比其他一些解决问题方法更有效,它能使严格的遵循者实现尚未开发的潜能,而这些潜能是很难用其他方法来发掘的。而且,冥想的最大效益不单在早晚两次的冥想中实现,还需要适应日常的紧张世界,在引起焦虑的刺激中间保持松弛和控制。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