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争创文明景区构建和谐九华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争创文明景区构建和谐九华

发布时间:2013/03/13 佛旅研究 标签:争创和谐九华文明景区构建浏览次数:1400

     根据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明办[2005]1号)、《关于推荐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文明办[2005]9号)和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关于开展安徽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活动的通知》(皖文明办字[2005]2号)精神,九华山风景区高度重视,在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积极行动,迅速掀起了创建工作新热潮,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建活动组织有力

     党工委、管委会把创建工作视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把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作为争品牌、创名牌的一项重要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拎在手上紧抓不放。

     1、加强组织领导。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调整加强了风景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景区文明创建工作。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领导,又专门成立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管委会与风景区各乡镇、各处室(局)、集团(股份)公司、驻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2、健全规章制度。管委会及时转发了《关于开展安徽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活动的通知》(皖文明办字[2005]2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标准》(文明办[2005]8号)文件,并结合实际,制订了《九华山风景区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实施方案》和《九华山风景区争创工作领导巡查制度》,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九华山风景区文明创建考核奖惩办法》。全面实施“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定期安全大检查制度,印发了《九华山风景区主要职能部门文明创建工作职责》,各项创建工作有指导、有督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压力,创建工作逐步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健全创建机构,党工委设立文明办,落实专人负责。各部门各单位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创建工作组织网络。二是加强专业环卫队伍力量,对环卫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对景点线路分片包干,坚持每天日扫日清,全天保洁。三是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成立风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市容监管力度,拆除违章建筑,制止提篮叫卖,打击假冒僧尼。四是加强公安、武警、消防队伍建设,确保游人香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思想教育广泛深入

     我们在狠抓创建工作落实的同时,加大争创工作宣传力度,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创建氛围越来越浓,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家庭都具有创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形成了人人理解创建、个个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党工委、管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风景区各项工作统筹兼顾,科学开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景区管理日趋规范;加强理论学习,在全山发出了建设学习型景区的号召;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制定景区公民道德建设规划,广泛宣传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倡导文明道德规范。加强景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3、广泛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层层召开争创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利用宣传车、有线电视、橱窗、条幅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目的、意义。有线电视台开办争创专栏,对创建不力的单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不文明行为,及时予以曝光。深入开展精神文明评比表彰活动,在风景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寺庙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小区”、“文明寺庙”、“十好僧人”等活动,在风景区职工、居民中开展争创“文明纳税户”、“五好家庭户”等评比活动,居民的文明创建意识不断提高。

     4、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文明意识。广泛开办文明学校,加强对职工的文明素质教育。关注民生,情系弱势,制订门票优惠政策,对学生、教师、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实行半价优惠,对香客采取相应的优惠办法,对有特殊困难的香客给予减免照顾。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文明教育的深入普及使广大干群的参与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敬业精神有了进一步增强。

     三、管理机制规范健全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设立建设环境保护处等,负责组织实施风景区规划和建设,保护和管理风景区内名胜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景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加强景区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二是科学编制景区规划。在严格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同时,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景区总体规划及各景区详细规划。1986年编制完成《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年7月,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发文,正式批准《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9年、1990年编制完成九华街区、闵园景区、柯村景区详细规划。此后又相继编制了排污、环卫、绿地系统、生态经济示范区等专业规划,对《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修编。三是严格执行规划。景区内所有寺庙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项目和居民住宅维修等,必须依照规划,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查、审批手续。对擅自改变建筑立面、色彩、造型的行为坚决取缔,保持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各项建设项目严格审查审批,实行“三证一书”制度。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控制开发建设规模,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提出严格要求,保持建筑物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四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九华山对外开放以后,通过26年的建设投入,先后开发开放景区6个、景点50多处,新修6.94公里的九(华街)闵(园)公路,铺设柏油路面20公里,新修石板蹬道58公里。景区电力设施和通讯设施完备。闵园天台索道、百岁宫地面缆车于1994年10月、2000年4月先后投入运营。投入390万元的闵园生态观光电瓶车道于2004年5月投入运营,闵园生态园对外开放;景区现有宾馆7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2家。其他各种类型饭店、旅社719家,共有接待床位1.2万张,标准间3500间。投入260万元新修了街区西环人行石板道;柯村新区供电、环道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工;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游客服务(交通转换)中心并投入使用;投665万元购置了32台旅游环保大巴投入景区营运;进山公路(五溪—桥庵段)拓宽及亮化工程全面完工;桥庵至凤凰松道路安全保障工程已经启动。

     四、服务质量诚信优良

     近年来,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断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旅游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整顿客运市场方面,九华山旅游集团公司收购了景区个体客运车辆,组建了九华山旅游客运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实行门内门外两条线营运。景区内设置停靠站,统一运价,严格监管,保证了景区交通安全、快捷、环保、有序,客运市场逐步规范。在整顿接待市场方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九华山实际,工商、公安、旅游、交通四部门反复征求意见,联合印发了《关于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通告》,对旅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加强接客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明确专人办理投诉举报事宜,旅游接待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在整顿文化市场及宗教场所方面,各有关部门明查暗访,对非法经营场所及时取缔,及时拆除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强化佛教自身管理,成立了宗教事务中队,打击假冒僧尼,整肃道场道风,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整顿商品及饮食服务市场方面,个体商贩定点亮牌经营,摊点环境整洁,禁止提篮叫卖、乱设摊点等非法经营行为,杜绝尾随兜售,对违规经营坚决予以处罚。

     五、景区环境整洁优美

     始终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在景容景貌整治、环境卫生管理上下功夫,保护和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整治街区荷花池,安装了街区路灯,改造了街区排水沟,新建了标准规范的宣传标牌和线路指示牌。今年,管委会又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加大对环卫设施的投入,投资700万元,增设9个垃圾中转站,其中,卧式压缩式中转站2个,地埋式中转站7个;购置垃圾收集车等清运机械。二是全面实施垃圾袋装化。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原则,将垃圾袋装化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分解到位,纵横拓展,不留死角。三是划分卫生责任区。为加强风景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干群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风景区卫生责任区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同时,卫生责任区责任单位对责任区加强日常保洁工作。四是治理污水污染。1996年以来相继投入300多万元改造景区公厕,整治街区的污水池,使昔日的4个污水池变成观景的荷花池。主景区亚行项目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2、加大行业卫生管理力度。强化饮用水水源管理,定期监测水质,实施供水卫生许可证制度。饮用水通过消毒、净化处理,各项检测指数全部达标。饮食服务行业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有关卫生管理条例,加强监督管理,不出售有毒、有害、污染霉变食品。各宾馆、饭店、旅社、寺庙普遍建立清洗、消毒作业制度,加强了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始终保持室内外清洁。多年来,风景区未发生过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没有疫情发生,杜绝了烈性传染病流行。

     3、狠抓山容治理。根据风景区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规模,打击违章搭建行为。自2003年11月风景区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制止违法建设90余起,拆除违法建筑1282平方米,拆除有碍观瞻广告牌(条幅)150余块(条),查处非法挖砂、采石62起。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施工场地围栏作业,工完场清。为美化街区的容貌,相继投入了1000多万元兴建了四个标准化小商品市场。为逐步提高九华山的绿化档次,提高九华山旅游品位,对风景区公路沿线、山场、公共场所及生活小区,因地制宜制定了绿化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

     六、资源保护永续利用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大执法力度,狠抓森林资源保护。26年来,风景区成片造林2000余亩,植树8万余株,封山育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对外开放前的36%提高到7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变,为珍禽异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多年不见的猴群、黑麂等珍稀动物现已经常出现。

     全面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环境监测站、环境监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等专业管理机构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执法,环境污染得以有效治理。景区内燃煤锅炉90%以上已改造成燃电、燃油锅炉,景区居民的燃料结构得到彻底改善。

     七、安全防范措施有力

     1、旅游安全管理。一是对索道等重点设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巡检细则,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操作规程。二是在危险路段和施工地段,设立护栏和警示标牌。三是重大节假日或旅游高峰期,制定超容量接待的应急安全救助预案,至今从未发生过超容量接待伤亡事故。四是加强建筑施工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2、治安安全管理。开展“严打”、“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坚决取缔“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增加了公安人员编制,在社会上公开选聘了20余名辅警协助交通、治安管理,加强治安巡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严惩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

     3、交通安全管理。启用交通转换中心,缓解景区内交通压力。核心景区全面禁止摩托车、拖拉机、非机动车通行,农用车、货车限时通行,街区车辆实行单线循环行驶。加强车辆的年检和日常管理工作,查处违章营运。定期检查整修旅游道路,对险段进行加固处理,修复水毁地段,在弯急陡坡处安装弯道镜,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兴建大型停车场,解决了旅游旺季停车难问题。

     4、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消防条例》、《消防法》等消防法律法规,合理配置消防器材,保证街区消防通道通畅。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对未达标的单位及时实施处罚,限期整改。加强消防设施建设,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强化森林防火措施,设立禁烟禁火标志,专职护林员加强护林巡查,对全山的森林植被和防火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寺庙防火安全管理,在大型佛事活动和佛教节日期间,公安干警和消防官兵进庙驻点,严密防范。全面开展“三禁”工作。从1996年3月起,在全山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景区的生态、旅游、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八、僧俗共创特色明显

     佛教文化是九华山独特的旅游资源,广大僧尼是九华山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党工委、管委会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开创了一条僧俗共创文明山的路子。

     1、落实宗教政策。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佛教人士积极参政议政,鼓励寺庙和僧人参与景区管理和文明创建工作,僧尼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

     2、整修寺容寺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寺庙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在佛协的统一组织下,自筹资金1.5亿元对风景区寺庙进行修缮与扩建,旃檀林、天台寺、肉身殿等重点寺庙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显得更加庄重典雅,为风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加强寺院保洁。佛教协会和各大中型寺庙都加大环卫投入,完善寺庙内部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把“三个起来”、“门前四包”作为寺庙创建的突破口,发动僧尼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陈年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净化佛地,庄严道场。

     4、狠抓寺庙安全。与风景区寺庙签订安全、防火、卫生责任状,各寺庙均配置了消防器材。经常组织开展僧尼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技术培训。

     5、提高僧尼素养。举办法制培训班,学习宣传《宪法》、《刑法》、《文物保护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文明寺庙标准》、《优秀僧尼标准》,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促进僧尼加强自身修持。倡导广大僧尼洁身自好,积极奉行善事,支持公益事业,奉献爱心。2001年以来,九华山佛教界教徒向社会捐赠近300万元,用于助学助残、修桥铺路、扶贫济困等慈善公益事业,树立了佛山良好形象。

     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展现了九华山人的文明形象,保护和开发了“莲花佛国”这片净土,而且优化了景区的旅游环境,香客、游人纷至沓来,高僧大德慕名而至。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九华山的经济效益的提高。2004年游客接待量90.8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26.5%,比2003年增长42.8%;完成全社会经济总收入3.32亿元,比2002年增长31%,比2003年增长29.3%,其中旅游收入2.48亿元,比2002年增长26.8%,比2003年增长37%。九华山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池州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窗口”作用,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