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梵净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型旅游资源,它可以全方位地满足人们赏风景、观风情,辨花草、识鸟兽,健身体、行禅修,洗烦恼、畅精神的综合体验。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使梵净山之旅具有丰富的内容,给游客带来无限的乐趣。按照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理念,深入挖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整合旅游体验的各种元素,可以让游客获得长时效的身心愉悦;并且,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梵净山 体验型佛教 文化旅游
开发保护与开发梵净山因自然风景险峻飘逸、气势雄健,更因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向往,成为贵州省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许多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地欣赏梵净山,而是希望驻足于山中,进行体验式的旅游。梵净山作为佛教的五大名山之一和弥勒道场,在佛教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佛教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型旅游”
产品,定会使梵净山的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体验型旅游开发的理念体验型旅游强调的是体验,即旅游者将自己的身心融入旅游胜地,与该地的自然风景、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产生互动,使自己参与到异地的生活世界中,体验不同的风景和文化给人带来的新奇和快乐。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认为旅游体验可以分为四种——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现实的体验和审美的体验,而旅游者的体验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甚至是这四种体验不同程度的结合。①其实所有的体验,不外乎是从旅游地获得一种深刻的、难忘的、畅快的、永久的阅历记忆和审美境界。体验强调的是对旅游胜地从感性到理性的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的感觉与愉悦,而是从感受、认知、体会、理解到超越,这一切又都始终伴随着怡情和畅神的享受。体验型旅游正是围绕着“体验”所追求的持久的身心愉悦而开发的旅游项目。
对于景区的建设,除了必须的食、住、行、游、购、娱的设施,更重要的是给游客创造难忘的身心体验场所和体验方式,使他们获得永久的体验记忆,甚至愿意多次重游故地。
梵净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型旅游资源,它可以全方位地满足人们赏风景、观风情,辨花草、识鸟兽,健身体、行禅修,洗烦恼、畅精神的综合体验。
梵净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的山岳地貌景观,山上山下,景观各异:山势雄奇,云雾缭绕;层峦叠嶂,幽谷深邃;溪流纵横,飞瀑悬挂…… 真可谓气象万千。独特的风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提供给游客驻足体验的审美享受。梵净山森林资源丰富,原生性、次生性的林木种类繁多,40多个森林类型有如一所认知自然植物的大学堂。茂盛的森林还是生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理想栖息地,动物种类多达800多种,足以满足游客“识鸟兽”的教育体验。对于在喧嚣都市生活的人群,梵净山无疑是亲近大自然的最佳场所。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家,游客可以观看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体验不同文化带来的识见和乐趣。梵净山下被称为“书法之乡”的印江县城,又可提供给游客体验中国特有艺术的场域。更为重要的是,梵净山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被称为弥勒道场。佛教文化使本来就具有风景盛名的梵净山又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千百年流传的佛教典故,点染了梵净山的神灵之气;宏伟肃穆的护国禅寺、金碧辉煌的佛陀造像,使善男信女有了精神的寄托;碑刻匾额记录着佛教的历史,使游客对中国文化产生无限幽思;依稀可见的寺庙庵堂遗迹,让游客生发对久远年代的遐想;棉絮岭万米睡佛、神奇的“万卷经书”给游客留下想象与玩味。
梵净山作为体验型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大大提高旅游的品质,具有长时效的前景。特别应该珍惜和充分体验梵净山的佛教文化,它可以让游客在特殊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即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灵净化为目的的审美愉悦与心灵超越。当游客在体验梵净山佛教文化的过程中,获得那种在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中所没有的“畅神”境界时,一定会在精神上留下永久的记忆以及长时段的回味享受。
二、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点梵净山的佛教文化属于宗教文化,但关注佛教文化的并非只有佛教信众,作为梵净山特有的文化内容,它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去体验它。
首先,佛教文化的内涵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给梵净山增添了精深厚重的文化氛围。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梵净山因弥勒道场而成为名山。既是名山,游客便会以探究的心理去造访并感悟山中的灵气。梵净山的奇异景色为寺庙禅院制造了超凡脱俗的气氛;而寺庙禅院、碑刻塑像不仅为梵净山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也以佛教文化蕴涵的善和美点缀了自然风景。游客进入梵净山,总会在自然与人文的气氛中体验到一种特有的静谧与完美。梵净山的奇峰、异石、花草、云海、日出与佛教文化中的传说、故事、形色、教义结合得是那样的美妙自然,金顶佛光、万卷经书、蘑菇奇石、万米睡佛,可谓是自然与人心造就的奇迹,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实现,这正是梵净山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不同于有些旅游地将自然与人造景观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再以恶俗的形式来吸引游客,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资源来源于它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佛教的人文传统自然渗透在这“梵天净土”之中,这是梵净山最可宝贵的特色,我们一定不能在开发中破坏这种和谐。
其次,佛教文化活动作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加了梵净山旅游的内容。梵净山中的寺庙并非为景点而建造,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道场。
明万历以前,梵净山就被称为“古佛道场”,万历年间竖于梵净山金顶路旁的大型碑刻《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记叙了佛教的兴盛:“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岩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烦顾于道府,诸侯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安期。”②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使其成为善男信女的神圣道场。明代万历敕封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禅寺,经2001年的复修,成为规模可观的寺庙建筑群,现已成为当地举办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平时有僧人诵经做法事,礼佛信众络绎不绝;遇到重要的佛教法会,各地高僧大德都会应邀前来讲经说法。梵净山佛教文化已形成重要的生态链:梵净佛茶已形成以茶供佛、以茶参禅、以茶释经、以茶待施主的茶文化;梵净素食不仅有各种精致的以素代荤的服务于游客的斋席,僧人自己还有一套蕴涵佛教文化意味的进食礼仪,形成了梵净山丰富的素食文化;依托山中的珍稀药材,梵净山建立了特有的佛山药市,中医、禅医、苗医各显神通,形成了梵净山的医药文化。这一切都为吸引游客创造了条件,参加法会活动,品尝佛茶素食,观赏碑刻书法,给游客增加了旅游项目,丰富了梵净山旅游的内容。
再次,佛教文化本身具有重要的精神治疗功能。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群,深受“文明病”侵害,承受着竞争带来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压力——紧张、焦虑、失落、压抑、怀疑、孤独……“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疏离”③已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病症,他们希望得到身心的放松、心灵的净化。梵净山风景奇丽,气象殊胜,特别是作为弥勒道场,可以给人们缓解生活带来的压力。在梵净山可以建造一些禅修场所,让旅游者住下来,既享受梵净山的自然美景和清新空气,与自然亲近,又能通过禅修洗刷烦恼,升起智慧心与爱心,回去之后,用欢喜心、欣赏心、平常心去生活,去工作。开发这样的旅游项目将是一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举措,一定会大大增加梵净山旅游的特色,提升梵净山乃至贵州的影响力,为贵州旅游打造一个品牌。
三、梵净山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体验型旅游开发不能走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老路,让旅游者被动地接受设计好的旅游产品,而是要让游客充分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内容,满足个性化体验的欲求。对于以梵净山佛教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旅游,应该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性,在设计产品时,要设身处地地为游客着想,不要将他们视为旁观者,应尽量考虑满足他们对佛教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梵净山护国禅寺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无疑对体验型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悉,护国禅寺的扩建已全面完工。禅寺以皇家寺院为标准改建,增添了仿古钟楼、鼓楼,建筑古朴庄严。寺内铺上了青石板,寺院建筑的墙身、柱子的色调也进行了调整。寺院的功能齐全,这就使其不仅仅是游客观赏的对象,而且成为能够满足游客参与各种佛教活动的场所。梵净山的碑林已修复,更丰富了体验的内容,游客可通过参观碑林,满足其对书法艺术、历史文化、佛法研修、怀古思今的综合体验。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在相应的旅游路线中考虑设计一些简易的造价不高的禅房,满足游客住下来禅修、静修或露营的需求。应按照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理念,深入挖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审美文化结合起来,从愉悦、教育、遁世、审美、交流等体验人手,整合旅游体验的各种元素,建设旅游的设施、线路、活动项目,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兴趣。游客在体验旅游中获得长时效的精神愉悦,便愿意参与这样的旅游活动并为之付出,对提高佛教文化旅游的档次和价值形成良性的互动。
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势在于让游客在差异化体验中丰富精神生活,以获得身心愉悦,提升精神境界,从现实生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由于旅游者的体验不同于他们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及生活环境,经过佛教文化的善与美的熏陶,体验的结果就不仅仅是在当时当地产生心理满足,而且会在离开旅游地之后还留下长时段的精神上的回忆享受。因此开发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应该注意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佛教文化夏令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体验方式。中国的许多名山道场都陆陆续续开展了这项活动,参加夏令营的学员大都来自城市,高校学生群体最为踊跃。夏令营的活动可以设计得十分丰富,如寺院巡礼、打坐、品茶、瑜伽、赏景、爱心放生等;安排禅修营导师为营员进行开示和指导,内容涉及佛学、心理学、禅修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经过佛教文化的熏陶,营员们可以学到菩萨的普度精神,以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广结善缘,服务社会,造福众生,举办禅修夏令营应该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梵净山作为与五台山、蛾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的弥勒道场,完全有能力定期举办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禅修夏令营。除夏令营之外,还可以组织其他短期禅修班,让游客能随时参与佛教文化的这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获得心灵净化和审美愉悦。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能为参与者提供长时效的身心享受,使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这种记忆包含着感受、动情、认知、理解、升华和超越,所以它可以成为终生的回忆。
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体验型旅游开发的基础。它不同于纯粹消费型和娱乐型的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为了满足游客的舒适感、娱乐需求,要在景区建设许多享受型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卡拉ok厅、棋牌室、购物商场等等,这些设施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就已经定位它是被重点保护的,它的开发是有限制的,不能破坏它的生态环境;而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的要求恰恰需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原貌,与梵净山的保护定位是一致的。体验型旅游开发正是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保障,游客选择体验型的旅游也多考虑其自然生态与自然风光。佛教寺庙的建设总是注意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佛教文化中的“众生平等”思想就更有利于保护梵净山的生态,因而梵净山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
总之,对于梵净山旅游的开发应该本着保护一开发的原则。梵净山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选择恰当的旅游项目即是选择最能利用现成资源,最能实现保护一开发理念的项目。因此,对于梵净山,可以说“体验型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开发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 观音山:建设岭南佛教文化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