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知识 >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2/11/07 佛教知识 标签:八大圣地事迹简介浏览次数:1730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事迹:

  一、佛出生地蓝毗尼(lumbini)

  园蓝毗尼译为“解脱处”,在古拘利国与迦毗罗卫国间(现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乃善觉王(佛母摩耶夫人之父),为其夫人蓝毗尼所建的花园,佛于此园无忧树下诞生。佛涅槃后约二百年,阿育王与优波堀多尊者,于此巡礼佛陀遗迹,建立佛塔雕凿石柱,柱高约十三公尺,上刻铭文,作为证明此处是大觉世尊所生处。古代高僧法显及玄奘大师,皆曾至此游历,载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对后世考古学者勘定现址帮助甚大。公元一八九六年,阿育王石柱出土,数十年间,此地渐受到尼泊尔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开发保护文物、修治古迹,世界各国佛教徒,于此处建立种种风格不同之寺院,为佛弟子朝圣之圣地。

  二、佛成道处菩提伽耶(bodhgaya)

  位于古代摩揭陀国尼连禅河边,现今印度比哈尔(bihar)省境内。此处着名的圣迹有菩提道树、金刚座及摩诃菩提大塔,世尊即是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最正觉。佛涅槃后阿育王最初信奉外道,命人将此菩提树分寸斩截,积聚燃烧祠天,火焰未止,于其中忽生两树,猛火中茂叶含翠,阿育王见异相心生忏悔,以香乳灌溉残根,到日出时树生如初,王生欣庆。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此相关公案数则。

  金刚座为金刚宝所成,经载贤劫千佛皆坐于此而入金刚喻定,为诸佛证道所在,又称“金刚道场”,佛成道时,大地种种震动,唯此金刚座坚固堪能承受。现今所见金刚座相传为阿育王所置红砂岩石板,今人于其上搭金黄色布幔篷架,以示尊贵,也便于信众游客供养。

  摩诃菩提大塔,最早亦阿育王所建,遭摧毁,后锡兰王也于此建精舍,回教徒入侵印度时摧毁,现存为十四世纪缅甸国王所重建,公元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八○年挖掘出后修复,塔高约五十二公尺,雄伟壮观,塔外石栏楯,为巽加王朝时期修造,颇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三、佛初转法轮处——鹿野苑(sarnath)

  鹿野苑位于古迦尸国波罗奈城,今北印印度教圣地瓦拉那西市北方,又称鹿园,乃远古梵摩达王时,世尊行菩萨道,身现鹿王教化有情之处,此处常有佛及大仙人居住,又称“仙人住处”,五百仙人,曾飞行空中,遇五欲恶缘而堕落,所以又称为“仙人堕处”。

  佛初成道,大梵天王劝请佛转法轮,佛观察外道二仙,阿蓝迦兰与郁头蓝弗皆已命终,无得度缘,昔五位随侍,憍陈如等,少尘少垢,薄使利智,堪受妙法,便往化度。

  “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五人身上之服,即成三衣袈裟,头发髭须,自然除落,成就沙门威仪,徐步安详,犹如百腊比丘。“苦应知,集当断,灭应证,道当修”,佛为憍陈如尊者,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离五欲乐及无益苦行,开示涅槃寂灭、八正圣道中道之行,憍陈如尊者解已,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佛弟子中得最初解,是为圣首,八万诸天虚空中闻法,亦离尘垢证得初果,地神辗转传唱喜讯至梵天,世尊转妙法轮,增益天众,减损阿修罗众。

  佛续为开演,五阴无常、苦、空、无我法教,五比丘漏尽意解,证阿罗汉,世间三宝具足,世尊为佛宝,四圣谛即法宝,五比丘为僧宝。

  四、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舍卫城(sravasti)

  佛陀一代弘化,多住在舍卫城只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舍卫城是中印度大国憍萨罗国都城,波斯匿王为城主,佛为法王,二主应住一处。佛于城内教化二十五年,其中只园精舍为只陀太子与须达长者共建而成。

  佛住王舍城时,摩揭陀国瓶沙王已证初果,护持佛教,外道四事供养渐渐断绝,比丘证果者甚众,魔王波旬忧愁不乐,挑动六师外道,富兰那等,欲与佛陀较量神通,瓶沙王不许。佛陀弘化舍卫,六师随至波斯匿王所,请王应允此事,匿王秉佛再三,佛观往昔诸佛,皆现神变降伏外道,故三请受之,令净信者信根增长,未信者作生信因缘。

  比试时至,世尊入胜三摩地,于座上隐,东方虚空中出,于空中现四威仪神通,行立坐卧,乃至现十八种神变,身下出火身上出水等,以施无畏手摩地,地中涌出千叶宝莲,世尊于莲上安隐而坐,周匝无量宝华围绕,一一华上化佛安坐,彼化佛亦现种种神变,天乐鸣空天花缤纷,人天大众叹未曾有,世尊欲调伏有情,说偈曰:“汝当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于此法律中,常为不放逸,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与会大众,得殊胜解,或获果证,或发三乘菩提心,奉教欢喜。

  五、世尊自忉利天临降处──曲女城

  位于中印度,羯若鞠阇国。往昔大树仙人,于此以恶咒咒令国王九十九女腰曲,所以城以“曲女”为名。玄奘大师游印度时,戒日王在此设无遮大会,五印十八国王列席,玄奘大师立《真唯识量颂》,经十八日无人可破,群王归依,佛法遂兴。

  佛世时代,世尊某日感于四众弟子懈怠,不乐闻法,不求出离法要,为了欲令四众弟子渴仰于佛、殷重于法,便升忉利天,于玉石殿夏安居。天主释提桓因,与诸天众,顶礼围绕,佛母摩耶夫人亲来闻法,佛为天众广演布施、持戒、欲为不净、淫为秽恶,乃至四谛苦集灭道等种种妙法,摩耶夫人并三万六千天众,得法眼净,证须陀洹果。

  时优填王思念如来,以牛头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为印度最早如来雕像,当时四众渴仰佛陀,虔诚礼请目连尊者升天,请佛还降阎浮,七日之后,自在天子,作金、银、水晶三道宝阶,大梵天王帝释诸天随侍两侧,佛随机为诸天分别广演五阴生灭、无常苦空等法。

  当时莲花色比丘尼,欲最先礼佛,以神通力现转轮圣王身,众军围绕,于大众前最初得礼,此时须菩提尊者,念佛法教,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入空无相解脱门,佛赞须菩提尊者乃真礼佛者。

  六、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王舍城(rajgir)

  王舍城为中印度大国摩揭陀国都城(约现今菩提伽耶东北方九十公里处),周匝五山围绕,其地平正。摩揭陀王先前所在城都,七番为火所烧,后于此建都,安然无事,所以立此城名“王舍”。城中迦兰陀园竹林精舍及北面灵鹫山等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佛陀为何常住王舍城弘化?据《大智度论》记载,有以下数点:1.佛于此国尼连禅河附近菩提树下成道,为报法身地恩,多住于此。2.此处山中,坐禅精舍多,闲静离喧,利于修定。3.六师外道及大论议师,皆住于此,佛于此多闻智人中最为第一,能破彼邪见。4.此国丰乐,乞食易得,瓶沙王为大护法,常供千僧斋。所以佛涅槃后,初次三藏经典结集,即是在阿阇世王护持下,于此城七叶窟举行。

  七、佛思念寿量,宣告将舍寿处──毗舍离

  毗舍离(vaishali),意译为广严,其城繁荣,城中维摩诘居士,据经所载,是金粟如来现居士身,于此教化有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觉者。

  佛陀八十岁时,至毗舍离,当时榖贵饥馑,乞求难得,佛令僧众于他处,分部安居,独留阿难,教示金言:“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并向阿难,再三提示,如来已得四神足,可住世一劫(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然因众生福德不足,阿难一时迷惑,不知请佛住世,离世尊独于树下静虑思惟,经时未久,魔王波旬现身,以佛四众弟子已集,佛事将毕,请佛入于涅槃,佛自知时不久住,宣告三月后将取灭度。

  八、佛涅槃处──拘尸那罗娑罗双树

  拘尸那罗(kushinagar)为末罗(意译力士)族生处,位于现今印度卡西亚(kasia)村,世尊往昔为转轮王,于此间六度舍命,涅槃是第七度,更无第八度,不受后有故。

  当时拘尸那城中,有位梵志名须跋陀罗,百二十岁,耆旧多智,闻佛欲灭度,诣双树间,见佛闻法,于当夜受具足戒,证阿罗汉果,先佛灭度,为佛住世最后弟子。

  佛陀教诫大众,如来灭度后“当以戒为师,依之修行能得甚深定慧,当依四念处严心而住”;结集法藏,经首安“如是我闻”等六成就;对恶性比丘宜默摈之。“佛弟子们,勿为放逸,如来以不放逸自致正觉,无量众善由不放逸得。”

  佛陀并慈悲安慰道:“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当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是如来最后教诲。

  于时如来,顺逆自在,出入四禅八定,于四禅起般涅槃,人天哀恸,双树惨然变白。

  以上循着八大圣地,重点介绍佛陀弘化行迹,佛子们理应加以认识的。经中所载,佛子常念佛出生功德、得道神变、转法轮度众、临涅槃遗教等,欢喜忆念不忘,生恋慕心,命终得生天果报。佛圣教六念、十念法中,念佛第一,忆佛功德相好、慈悲道力,得除忧畏,具种种殊胜功德。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