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知识 >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发布时间:1970/01/01 佛教知识 标签:正月浏览次数:1876

正月里剃头是“死舅舅”吗?
文/袁文良
时近春节,一些人都抽时间到美发厅理个发,一些家长更是催促自己的孩子在节前把头剃一下,不能等到了正月里再剃,说是“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其实,正月不理发也许是一种迷信,也许是一种习俗,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流传。对此,民间有许多种说法,一是说头发是发的近义,而正月是一年的开始,人们不愿新年伊始就失去“发”的良好愿望,所以正月里才不剃头;也有的说正月剃头思舅舅,后来被人误传为“死舅舅”,以讹传讹就有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还的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才应该“剃龙头”,正月里自然也就不用剃头了。
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还要从清军入关时说起。满清政权在入关前,就使用了大量的汉人。到1644年顺治帝即位时,还须依靠归降的汉人去扑灭各路政权,争夺天下。所以,当小皇帝坐在紫禁城里称孤道寡时,颁发的一系列诏书中就有一道明确宣布“文臣衣冠暂从明制”。但仅过一年,随着清兵势如破竹般击溃李自成、横扫江南消灭了明王朝的主要抵抗力量之后,由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小皇帝顺治颁发了《薙发诏书》,在全国男子中推行统一的“薙发垂辫”发式,并强调“自发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为惜发争留,决不轻贷”。“薙发”就是剃发,指在额角两端向头顶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下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的头发,编成辫垂下。大清皇帝推行的这一种奇怪发式,其目的是为了一统江山,实现“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在当时,清代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已经是“薙发垂辫”,不存在奉旨剃头之事,而这种发式要在汉人中推行自然要离不开剃头匠了。于是,清政府便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并打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制性口号。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奉旨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然而,出乎人们意外,朝廷的这种强硬做法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意大利人卫匡国所著的《鞑靼战纪》中,就记录有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对此,顺治皇帝也十分恼怒,便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中国南方便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汉人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只是暗自以“正月不剃头”来寄托对自己民族旧俗的思念。据考证,汉人为逃过统治者的警觉,有意将“思旧”读成了死舅,加之人多口杂,“思旧”被误传成“死舅”。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称:“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和全球工业化的进程,束发与梳辫都成为了历史陈迹,但这场发生在三百五十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仍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力,我们应该为民间口口相传的力量所折服。

通联:(450000)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电话:13598831881)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