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临终关怀 > 濒危病人临终关怀注意事项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濒危病人临终关怀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5/05/15 临终关怀 标签:临终关怀濒危病人浏览次数:3852

佛旅网编者按:本文全面介绍了濒危病人临终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照顾者在此阶段针对每一种状况应该做的事。文章特别指出“作为佛教徒,如果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迎接另外一个更加美好国度的到来,则死亡可以变得十分美好。”临终关怀不光是指对濒危病人临终阶段的关怀,还包括对照顾者心理上的关怀以及对家人孩子心理上的关怀,这些观点都是从实际出发的,需特别注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作为生物体,人的死亡是必然的。前沿研究证实,人的基因链在分裂中不断受损,因此即便没有任何疾病和意外,人也总是会死的。这种老死,因为没有病痛的折磨,我们常常并不为之悲,反为之喜,称之为善终、喜丧。但绝大多数死亡,却是因为疾病和意外导致的。

人因为病痛和意外而导致身体在濒危的阶段承受多种痛苦。所以,如果能够了解临终关怀的常识,掌握基本技能,则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病患的痛苦,甚至使之走得安详愉快。这是我们为亲人朋友的善终所能做的。

如何判断临终状态

临终状态因人而异。比如,一个因为车祸而脑部出血的患者,可能从送到医院到死亡仅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几个小时里他可能一直都是处于昏迷的临终状态。对于患糖尿病、肾病、血液病、癌症等慢性病的患者,临终状态可能会持续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

但总的来说,在医生宣告医疗手段已经用尽,没有治愈的希望之后,患者精力大幅度地、持续地、难以逆转地衰竭,这些症状往往是临终状态的标志,这就意味着要开始做好死亡的准备。

大多数人愿意选择在家中离世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表示,如果有适当的支持,更喜欢住在家中被照顾,并且在家中死亡。绝大部分患者临终前90%的最后时光在家中度过。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临终患者来说,家是自己最熟悉和热爱的环境。从医院回到家中,患者能够维持常态的生活,亲人们轮流给患者喂水、喂药、擦洗、回忆人生故事,不仅会减少孤独、无助和失落,而且能从中获得许多安慰和力量。患者将带着温暖的亲情和挚爱,幸福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得到“善终”。

患者在家中离世的过程,对于家人来说无异于一场最好的生死教育课程。在家中送别亲人,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死亡,认识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死亡不会感到神秘和恐惧,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更好地生活下去。另外,由临终关怀机构提供的家庭哀伤辅导活动也可以帮助死者家人接受“善生”的观念。

如何与患者谈论病情与死亡问题

假如病患即将死亡,亲友该如何向他陈述这个事实呢?一般来说,如果疾病恶性程度较低,可以如实告知;如果恶性程度较重,应当有计划地告知,讲究方法和策略。对于性情乐观、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视情况如实告知病情;对于性情悲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向其逐步透露病情信息。

绝对不要说谎!即使善意的谎言也是欺骗。一旦谎言破灭,患者将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甚至由此而造成无法安排后事和无法完成最后心愿的永久遗憾,让患者含恨离世,给家人带来莫大的伤害。

病患者护理环境应注意什么?

在对临终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好的关怀环境。第一要素就是安静。照顾者要注意“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第二是色调不带刺激性。临终患者居住的房间应该布置为浅蓝和淡绿色调,不宜用纯白色,因为纯白色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第三要素是保持良好通风,因为空气污浊会增加感染机会,促使呼吸道受损。通风换气是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方法之一,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并降低微生物密度。第四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患者房间室温最好保持在18~22℃,若需沐浴,室温则提高到22~24℃为宜,室内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如何面对患者的病痛问题

一般来说,由于病痛的折磨,临终患者会表示自己某些部位很疼痛。疼痛是主观的感受,因此,不论外人怎么认为,患者表示疼痛的时候,都应该被接纳和信任。

对某些癌症晚期患者⑺担弁词且桓鲅现氐奈侍狻>楸砻鳎蛲次侍獬俪俚貌坏接行у慕饩觯且蛭颊摺⒓沂艉筒糠忠交と嗽倍月樽砝嘁┪铩俺神浴钡目志濉s行┤巳衔弁幢匦刖×咳棠停挥刑弁淳缌也趴梢苑蒙倭空蛲匆?strong>事实上,在晚期癌病患者中,镇痛应该是首位的。长时间的疼痛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影响食欲,导致消瘦、恶病质,并容易出现焦虑。因此应当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与管理,运用阿片类药物转换等方式,在尽最大努力减少用药量的前提下酌情镇痛。

除了镇痛治疗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缓解疼痛:陪伴病者;自我松弛,深呼吸运动;冷敷、热敷;分散注意力;转换坐姿或卧姿;肢体按摩等等。

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护理

患者由于脊椎神经受损,或排泄器官衰竭,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应当尽可能观察、记录失禁的次数,排尿排便的分量及特征,必要时告知医护人员,作出适当处理。定时给予尿壶、便盆等或定时提醒患者大、小便,养成排泄习惯;将尿壶、便盆等放置在床边易取用的位置,穿着容易脱下的衣服。患者身下铺设防水垫,持续性失禁的患者,可使用成人纸尿裤;但使用成人纸尿裤时,最好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以免患者反感或自尊受损。注意皮肤是否有发红、湿疹或破损等情形。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阴部,待皮肤干燥后,再穿纸尿裤。

除此之外,临终患者还会有褥疮、失眠、水肿、皮肤伤口、厌食、腹泻、便秘、口腔糜烂、呼吸困难、恶心反胃、呕吐等常见症状,因为临终患者的身体机能持续下降,各项指标都开始出现紊乱的状况。如果这些现象时常发生,需要征询专业护理人员的建议,对症处置。

濒死患者的生理特征

病患即将死亡的前夕,进入濒死期。濒死期会出现一些症状,用适当方法可以让病患稍微更舒适一点。

越吃越少:病患身体衰竭,吞咽功能减退,会出现越吃越少的现象。事实上,由于消化能力减弱,病患可能并不感到饥饿。此时不要强迫病患吃饭,给其增加困扰。

呼吸困难:患者无力将集聚喉头部的口腔分泌物吞下或排出,于吐气时发出痰音般的嘎嘎声。这意味着死亡临近。吸痰只能缓解几分钟。可将患者的头侧转,或抬高床头,会使呼吸容易些。

越睡越多:病患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沉睡,越来越不容易被叫醒。这是身体新陈代谢越来越慢的正常表现。此时要把握病患清醒时的时间,尽力陪伴。

视觉、味觉、听觉丧失:患者视力逐渐模糊,无焦距,睡眠时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听觉是患者最后消失的生理功能,患者常能听到周围的声音,但无力回应或表示。可让灯光柔和,播放轻柔音乐。跟患者保持对话。切不可以为病患听不见就妄加议论,说些不利于病患心情的闲话。痛哭也会让病患的心情更坏—虽然他不能表达。

意识改变: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减弱,回答的话语变得很简单。此时可以握着患者的手,主动告诉患者日期、时间以及何人在场,如此会令患者有安全感。

出现幻觉:由于脑部缺氧,或者因为其他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原因,患者可能会看见一些其他人看不见的人或事物,如已经去世的亲友。这时家人要保持镇定,不要恐慌,尽量慢慢地且自信地与患者说话。留意他说话的内容或语气,可能他想表达某些意思。

回光返照:当死亡最后临近的时候,病患的各种不舒适感、痛感以及坏心情会得到缓解,身体出现某些生理上的好转迹象,如眼睛有神,思维清晰,这是短暂的人体机能的最后释放,意味着死亡就在眼前。

呼吸变化:病患会出现不规律的呼吸形态,张口费力地呼吸,呼吸变浅而且速度加快,或出现10~30秒呼吸暂停的现象,这是临终患者“呼吸停止”前的一个重要征兆。这意味着死亡就在几分钟之内,甚至更短。

危重病患者的心理变化

临终之际,在出现这些生理特征时,病患心理上也会相应地出现如下情绪:愤怒、害怕、焦虑、不安、绝望、抑郁等等,并且这些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生理、思想和行为。此时亲属要多鼓励患者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宜打断或阻止患者宣泄,或者对他的想法和表现妄加评论和随意批评。患者在抱怨命运不公、倾诉自己遭受的痛苦时,陪护者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安慰,听比说更重要。只有倾听他的诉说,让他发泄情感,才会对患者的情绪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家人也可借此机会了解患者的主要问题所在。

此外,还要十分注意非语言细节。久病的人心理会变得比较敏感,所以家人要特别留意自己的身体姿态、肢体运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皮肤接触等细节,这些非语言细节是否适当,对患者心理有重要影响。建议的方式有:交谈时用相近的声调说话,恰当的语速,保持善意的眼光接触,不时点头表示赞许,表情生动,面带微笑。亲切坐在患者身边,轻握患者的手,多多陪伴。

有些病患因为极度的愤怒和焦虑,可能会有一些伤害亲友的举动。比如丈夫对陪护自己的妻子进行家庭暴力。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短暂的离开,离开之前要告诉病患自己会很快回来。给病患留下必要的空白空间,使之发泄并且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必过分担心病患无法接受即将死亡这一事实。病患在震惊之后,会逐渐消化、承认、接受这一现实,并且发展出一种处理这个现实的能力。这是生命的神奇之处。

宗教信仰对克服死亡恐惧的重大作用

在病人距离死亡越来越迫近的时候,宗教信仰往往能够凸显巨大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强大而虔诚的宗教信仰能够让病患鼓足勇气面对死亡,而且在生理上,也有减轻不适的真实作用。因此,要绝对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支持鼓励患者加深其宗教信仰,尽可能维持原有的宗教礼仪。鼓励宗教团体人员的探访和支持,令患者体验到上苍是慈爱的,自己没有被惩罚和抛弃,体验到上苍的存在和力量。作为佛教徒,如果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迎接另外一个更加美好国度的到来,则死亡可以变得十分美好。

照顾者的心理调适

亲属如果长时间照顾临终病患,自身也承担了巨大压力。因此,他们的这些情绪也需要得到密切关注,有些情绪可能会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生病,甚至崩溃。

亲友给予太多的建议和咨询,或者对你的付出不理解,令你倍感压力和委屈。照顾工作繁重,影响到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的需要。自己还可能被患者当作发泄的对象,要忍受暴躁和坏脾气。很多照顾者都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甚至受到伤害。还有一些照顾者会把患者得病的事实归咎于自己的错误,例如“如果当初我……的话,他就不会……”看到亲人承受如此大的痛苦,病情日益严重,照顾者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质疑自己是否照顾得当,从而责怪自己,并且还可能会有恐惧、不安、孤立无助、失眠、头晕、手发抖等情况出现。

我们说临终关怀不仅包括对濒死病患的关怀,也包括对照顾者的关怀。如果照顾者不能适度调节,就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或者寻求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帮助。

如何向孩子解释亲人的死亡

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而在临终关怀中,未成年人需要得到格外的帮助。如果濒死病患有未成年人亲属,在告知亲人即将离世的消息时,必须十分注意。

向年幼的孩子解释生老病死时,要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例如以宠物的死亡和植物的枯萎来说明亲人的死亡。

坦诚地告诉孩子亲人病情严重,最后将会死亡。可以询问孩子有没有觉察到亲人病情日趋严重?有没有想过病情日趋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直接说出亲人将会死亡的事实,但有些孩子则会逃避事实。此时仍需清楚地告知孩子,亲人病情日趋严重的结果是死亡,若孩子不能相信或接受这一事实,应耐心地、反复地向他们解释。

要简单直接地向孩子解释死亡。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要清晰,不要含糊或说谎,例如向他们说“死就是走了”、“死就是睡觉了”、“爸爸到外国去了”,“妈妈旅行去了”等等,这样的欺骗会造成孩子不停地寻找逝者。

不要批评孩子的感受和反应,应尊重和体谅他们个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面对不好的消息,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会哭泣、非常悲伤、盼望有倾诉对象;有的则会笑、发呆、只顾玩耍或不做任何回应。其实,这些都是他们面对难以接受的事实采取的通常的减压方法,家长不用过分担心,也不应期望或强迫他们表现得十分悲伤,悲伤并不是向亲人表达关爱的唯一方式。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家长应随时聆听。

不要强迫孩子对即将去世的亲人做出难以履行的承诺,例如“我要认真读书,年年考第一”。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与负担。不要以亲人的病情来要挟孩子做任何事情,例如向孩子说:“你只要好好读书,爸爸就会好起来。”这样不仅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在亲人去世后,他们还会感到内疚和自责。

允许孩子向别人隐瞒丧亲的事实。丧亲之后,有些孩子因种种原因会惧怕有人询问丧亲的事情。有些孩子甚至会把已逝亲人的名字仍填在学校表格的“家庭成员”栏目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应予以理解。

家长不用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以免让孩子误会表达内心感受是错误的行为。应该让孩子明白哀伤是正常的反应,家长和孩子都不应压抑哀伤,经历哀伤才会走出哀伤。

 

(编辑:佛旅网 常用)

 

标签:蝉友 蝉友素猫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西藏佛教旅游  佛教朝圣 佛教名山 临终关怀  临终助念 濒危病人 照顾者  蝉友素猫 佛旅网

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尼泊尔朝圣 五台山朝圣 峨眉山朝圣 普陀山朝圣 九华山朝圣 终南山朝圣 鸡足山朝圣 南岳衡山朝圣 南华寺云门寺朝圣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