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李师政居士(约西元6世纪)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李师政居士(约西元6世纪)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佛驮跋陀罗译师(西元359~429年)浏览次数:4061

李师政,山西上党人,早年并不信佛教,後因阅读佛书,信随闻起;拜著名僧人法琳为师,深达佛理,成为在家居士,唐高祖武德年间,供职於门下省。时有太史令傅奕上书请求灭佛,虽然引起不少朝臣的异议,但高祖仍下达了淘汰僧人的命令。僧人法琳挺身而出,还击傅奕,维护佛教。李师政站在法琳的一边,积极地参加了批判傅奕反佛的争辩。在这一争辩过程中,他撰写了一篇长达一万二千字的《内德论》(载《广弘明集》卷第十四)在对傅奕观点进行逐一批驳中,阐述、发挥了佛教的教义。

傅奕反佛的主要理由是认为佛教危害杜会政治。博奕为此提出了很多说法,其中之一是从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来说明「无佛而年永,有僧而政虐。」李师政同样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反驳。他说,秦之亡於胡亥,此时无佛而国土易人;汉代始兴佛教,国泰民安。北周武帝毁寺灭佛,而时运不长;隋代宏扬佛教,政清民和。由此可知,国家的盛衰在於统治者和各级官吏的行政管理,把它归咎佛教的有无,实非通论。况且佛教劝人行善避恶,戒本防非,这是有益於家国的,果其能人人奉持,杜会就会安定下来。并又指出,历史上的暴虐之政恰恰都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所致。博奕还提出了「昔有反僧」的说法,即僧人发动叛乱。李师政反驳道∶如果昔有反僧,而废今之法众,岂不是以古有叛臣,而弃今之多士;邻有逆儿,而逐己之顺子;昔有乱民,而不养今之黎庶乎。且青衿有罪,非关尼夫之失;皂服为非,岂是释尊之咎?

以上是对师政驳论中两个论点的略述,不难发现,师政的反驳不仅能击中要害,且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这也是有得於佛教的思维方法。

师政在《内德论》的前言中,曾披露了自己的写作动机,说∶「 绅之士,祖述多途,各师所学,异论锋起。..愚窃抚心而太息,所以发愤而含毫者也。」这里说的「异论」既指佛教以外的各种学说,也指人们对佛教的种种惑见。其中对佛教的惑见最主要的是关於大乘空观的惑见。《内德论》的最後一部分《空有篇》专门论述了他对大乘空观的理解。他说人们往往以「断灭空」来理解佛教的空观,把佛教的大乘空观理解为一切皆无,因而否认所谓的因果报应、天堂地狱之说,最後也否认了佛教的一切教说。师政指出,人们虽乐於谈空。却没能真正理会佛教的空观。佛教说空是说真、俗二谛来说的,「真谛离垢净之相,俗谛立是非之条」,因果报应、天堂地狱等说法都是立於俗谛之言,不能说是无。真正把握空观的人,是即群有以明空,直接就事物现象的不同而照见其相同,即照见其空相,「空有二门,不相违矣;真俗二谛。同所归矣。」师政在此重新阐述,并发挥丁大乘佛教的空观思想。汪大绅说∶「《空有篇》,句句字字说透。」(《居士传》传十三)可见师政对佛理是深有契会的,在唐一代居士佛教中,堪称一流。

(史向前 编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