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赛囊(约8世纪)
巴.赛囊,是八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的一位著名大臣,也是一位佛学家。巴.赛囊所处的时代,正是佛教与苯教激烈斗争的时期。
赤德祖赞赞普於西元七五五年逝世後,赤松德赞继位。因其年幼,便由老臣玛尚仲巴结掌握全部大权。玛尚仲巴结信奉苯教,极力反对佛教,下令禁佛,拆毁寺刹,驱逐僧人,杀死信佛大臣。但信佛反苯的巴.赛囊大臣幸免於难,被贬到芒域(桑耶一带)当地方官。
巴.赛囊到芒域後,创建了两座寺院,继续传布佛法,并用此机会,经尼泊尔到印度,一面拜师学法,一面朝拜了大菩提寺和那烂陀寺等一些佛教圣地。在回吐鲁番途中,他在尼泊尔遇到了印度著名僧人寂护(又译作静命,梵名菩提萨 ,藏译名希瓦措),寂护大师说∶「西藏的赞普王与你和我三人,早在迦叶佛教法的时代,都是嘉智玛之子,那时就一同发誓愿,将来在吐蕃弘扬佛法..」。巴.赛囊听後,便邀请他赴吐蕃传教。又将前不久禁佛时转移到芒域的释迦牟尼像运回拉萨。
回到拉萨後,巴.赛囊在赤松德赞王面前把寂护的话重复了一遍,并请求赞普迎请寂护。赤松德赞下决心清除反佛大臣玛尚仲巴结,派人迎接寂护来吐蕃弘法。寂护受邀来到吐蕃的钦蒲(即桑耶附近)後,在巴.赛囊的精心安排下,赞普和寂护大师进行了会晤,由阿伦达作翻译,商谈关於教法事宜。
寂护给赞普讲说了,《十善道》、《十八界》、《十二因缘》等教法。据说,因此触怒了藏地的邪恶鬼神,遂发生了雷殛红山,洪水冲走旁塘宫,大闹人疾畜瘟等事件。一些反佛的人说∶「这是信奉佛法所得的恶报。」在这种形势下,寂护不得不离开吐蕃返回印度。寂护临行前说∶「这是吐蕃诸非人不喜之故,你们去乌仗那迎请一位密咒阿 黎白玛郡乃(即莲花生大师)来吐蕃吧,他可灭除此等魔障」。
此後,巴.赛囊受赞普派遣和桑希等三十人去内地向肃宗皇帝求取佛经返藏。後来赤松德赞派人复去迎请寂护,又派人去乌仗那(今之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一带)邀请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闻讯动身,和来迎接他的人在芒域相会。莲花生大师在来吐蕃的路上,运用密咒法威力将吐蕃的十二女神慑伏。使其立誓不再作恶。此後,莲花生和寂护大师被迎请到桑耶地方,莲花生择地(土地仪轨法),并作加持,寂护精心设计,仿照印度欧丹达菩黎寺(也叫飞行寺、阿雅达洛洲寺)的造型,创建了吐蕃时代第一座著名佛教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建成後,由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主持开光典礼,并由寂护担任寺院的首任堪布。为观察蕃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藏王选拔了三老三少一壮共七人,由寂护作亲教师,印度十二位「说一切有部」的比丘参加,为他们剃度出家,受了戒律。这是藏传教史上第一批受戒出家的僧人,称「预试七人」或「七觉士」。巴.赛囊即为「觉士士」之一,受比丘戒後赐法名益西
旺波。
寂护大师在他的晚年曾授记说∶「将来蕃地有外道出现,佛教将会分为两派,且会发生争论,到那时,可去迎请我的弟子噶玛拉希拉(汉译为莲花戒)来辩论,将会息灭邪论,显扬正法。」之後,寂护大师被马蹄伤而示寂。他去世以後,桑耶寺的法位由一位叫白央的继任,巴.赛囊因故就遁到陀扎寺静修去了。
後来,果如寂护所言,内地以大乘和尚(又译作摩诃衍那)(注1)为代表的禅宗派渗入吐蕃,宣扬顿门学说,接受该学说的吐蕃人也不少。以桑耶寺法台白央为首的一些人,仍尊奉寂护大师的佛教渐门学说,因此发生了两种见行不同的争论。赤松德赞为了解决佛教内部发生的斗争,曾三次下令要巴.赛囊从陀扎寺回来,要是不回来,则以违令论处。使者来到巴.赛囊修习的岩洞,请他出洞,巴.赛囊肯求道∶「请赞普不要召我,赞普是否将论师寂护的遗嘱给忘了」。使者回去给赞普回了话,他的话提醒了赞普,便立即派人去迎请莲花戒。
莲花戒是当时印度杰出的佛教哲理学家,声誉甚高。莲花戒到吐蕃後,由赤松德赞主持,召集印度佛教(以莲花戒为首)和内地佛教(以大乘和尚为首)的僧人在桑耶举行论辩。赤松德赞王按印度习惯,将两束花 分交给莲花戒和大乘和尚,并说∶「请你俩人辩论吧!输者向胜者献花 ,而且不准留住吐蕃,必须离开此地」。辩论开始时,巴.赛囊也来前参加,他和白央是支援莲花戒的论点。辩论过程中他以精辟的理论进行了辩驳,辩论结果以顿门派失败而告终。大乘和尚向莲花戒献上花 ,返回内地去了。传说大乘和尚在回内地的途中,派遣四名刺客行刺莲花戒,以泄其恨。莲花戒因肾脏受伤而去世。这时,巴.赛囊绝食而示寂。
巴.赛囊著有著名的吐蕃历史杰作《巴协》一书,又名《桑耶寺祥志》。
【注释】
1.大乘和尚∶亦称「摩诃衍那」,唐代汉族名僧。唐德宗(七八○~八○五年)时入吐蕃讲经,力倡禅宗,蕃地从其出家者颇不乏人,赞普妃没庐氏等贵族妇女三十馀人从其出家。後和被迎来吐蕃传教的莲花戒辩论教法,史称「顿渐之争」。据藏文史籍载,大乘和尚论辩失败,返回内地,此後蕃地逐禁禅宗顿门派。
(无心编著)
上一篇: 隆启法师
下一篇: 竺法护译师(约西元3、4世纪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