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文彦博居士(西元1006~1097年)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文彦博居士(西元1006~1097年)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2663

文彦博,字宽夫,山西介休县人。仁宗年间登进士第,知翼城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初与富弼同朝执政,颇有政绩,人称「文富」。後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彦博表示反对,声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与百姓治天下,并上奏曰∶「陛下励精图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安石知其为己所发,奋然排之说∶「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脞,乃西晋之风,何盖於治?」因此深为安石所恶。但因其立论行事皆以忠君爱民为本,颇得治体,又深得神宗的信赖。新法废除後,他又同司马光一起重新理顺军政大事,直到哲宗元五年(一○九○年)才告退。(见《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

彦博早年并不信佛,只是和僧人有一些往来,如华严洞老等。他後来正是受到华严洞老的感动才信仰佛教的。据《居士传》本传载,彦博初入朝时,华严洞老特来与他告别。彦博不解地问道∶「法师已老,将往何处?」法师说∶「入灭去。」彦博初以为戏言,也末在意。待法师走後,便派人去探望,果然入灭矣。彦博对法师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感到很吃惊。焚尸时,他又亲往临视,结果看到烧出了许多舍利,遂觉得佛法其实不虚。他用琉璃瓶盛了法师的舍利,捧回供奉。从此皈信了佛法。後来又拜访了慈照大师,「数与之谈」,渐得深人。慈照大师称他为「大檀越」(「檀越」即施主的意思)。(见《慈照大师真赞》)彦博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曾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念识。」(《居士传》本传)曾与净严法师一道集净土法会,人数多达十万,盛况一时。

彦博尝作有《座右志》以自勉,《志》曰∶「噫!世之冠章甫、衣逢掖而为儒者可胜道哉!其庶几於道则无。率皆舍本趋末,屑屑於章句间,利目前之利。语乎道,则何其辽哉!夫人之常情,孰不欲进?舍道而进,则君子不为也。」表示要以道自处,成就君子之志。彦博一生正是这样做的。他虽然富贵已极,平居时却总是接物谦下,道德学问,如恐不及。历仕仁、英、神、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馀年。名闻四夷,苏轼称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远。」(《宋史》本传)《宋史》作者也论曰∶「文彦博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固足以折冲御侮於千里之表矣。」死後朝廷追封为「潞国公」。有《潞公集》行於世。

(史向前编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