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筏可法师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筏可法师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1930

(西元1893~1972年)

筏可老和尚俗家姓李,名宝生,出家後法名昌其,字印载,号筏可,以法号鸣於当世。他是广东省南海县人,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癸巳十一月十五日出生。父名兆文,母亲梁氏,弟妹各一,後来皆因筏可的感化而皈依佛教。筏可自幼仁慈敦厚,沈静寡言。十岁时在外面读书,这时他祖父病重,弥留之际,母亲嘱他回家与祖父见最後一面,此後就不能再见了。筏可见过祖父後,自己由是思索∶「何以死後就不能再见,死後究竟往从何处去?」遂疑团不能释。

十四岁的时候,随著舅父到暹罗(泰国)的京城曼谷,偶游佛寺,见梵刹庄严,僧侣进退有序,心生欢喜,非常向往出家人的生活。後来在曼谷因水土不服,患了脚气病,不得不回家乡医治,治了数年始渐痊愈。但心中常想著佛像庄严,以及佛寺中的清净生活,出家之念由此发生。以後一有馀暇,就常探访出家的处所,以何处最为殊胜。一日偶游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再以此意在寺中相询问,有一位和尚告诉他说∶「出家以西江珲湖山及东江罗浮山二处最为殊胜。」於是他出家之愿更为坚固。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筏可师年二十岁,决意出家。他再到白云山能仁寺询问路途,经前所指点的和尚相告,他乃投入西江鼎湖庆云寺,依鉴航大师求请剃度出家。他到鼎湖出家,他父亲并不知道。後来寻到庆云寺,强带他回家。但筏可出家的意愿非常坚定,他以绝食的方式,来表示他出家的决心,数日不进饮食。他的祖母看著於心不忍,代为向他父说情,其父不得已而允许。筏可再回到鼎湖庆云寺,同年冬天,鼎湖山传戒,他依谷琳老和尚受具足戒,之後入丈室任谷琳老和尚侍者。翌年,老和尚授予他鼎湖山庆云寺记别,赐他法号筏可,并先後任他客堂库房等职事。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在江南参访的海仁法师回到广东,那时广东法师多不了解参访的利益,出省参访的人极少。海仁法师宣扬江、浙佛教的概况,鼓励大家及早参访,以增长见闻。筏可受海仁法师的影响,也禀准谷琳老和尚,赴江南参学。他初於镇江金山江天寺,入大彻堂参禅,在金山三年不出寺,所获法益良多。三年後行脚到宁波天童寺,听慧明老法师讲《大乘起信论》。经期圆满,朝礼南海普陀山,及四明天台山;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由江南北上,入山西朝礼五台山,然後南返广东,回鼎湖山庆云寺常住,仍在客堂任职。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筏可法师漫游香港,在青山屯门获香园附近,购得土地,建一静室,潘达微居士为他题额曰「如是居」。他在如是居坐禅阅经,颇受清静法乐。翌年,观音山凌云寺的开山住持妙参法师,请湛芬、笑航两位法师,於凌云寺每日轮讲《楞严经》,请筏可担任维那。十馀天後,适顺德大良宝林寺派员来观音山,礼请湛芬法师返回宝林寺,晋山主持法席,於是妙参法师及听经缁素,共请筏可法师代湛芬法师讲座。筏师升座讲经,听者欣然。在凌云寺讲经圆满,复应青山寺显奇法师之请,於青山寺讲《楞严经》全部,法缘殊胜。以後数年,先後应香港佛学会、清凉法苑等道场开讲《大乘起信论》、《妙法莲华经》等经论。开讲之馀,并率同法侣,诵持结七。他自己的修持,则仍以禅观、阅经为主。

至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大屿山宝莲寺开山住持纪修老和尚,於是年传戒完满之後,自行退院。由纪老及观清、妙参、显奇等诸山长老,公请筏可法师出主宝莲寺法席。筏师辞不获已,以责无旁贷,遂膺重任。当新旧住持交接时,纪修老和尚以二十二圆四角港币移交与筏师,而常住众数十,僧多粥少,维护至为艰难。筏可法师自晋山接事後,夙夜匪懈,悉心兴振宗风。乃默察地形气象,著手兴建十方丛林。以後相继兴建的建筑,有禅堂、客堂、地藏殿、真香阁、指月堂、韦驮殿、般若堂、清心堂、妙德楼、爱道堂等殿宇楼阁,於此规模大备。筏可领众冬参夏学,讲教参禅,并依祖师规范,农禅自给,及依例三年传戒一次,以续佛门慧灯。

筏师於接主出席之初,即迎请他父亲李兆文老居士到大屿山供养。李兆文老居皈依於纪修老和尚座下,受持五戒,法名慈云,居山五年,日以念佛为务,至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往生,颇有瑞相。筏师又度其胞妹、外甥女出家。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应广东中山弘法社之请,到中山县弘法,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後共往中山讲四次。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青山寺开山住持显奇老和尚圆寂,监寺了幻法师及两序大众,礼请筏可法师出任青山寺住持,自是筏师兼领两山。是年,广州惩戒场的莫主任,亲至大屿山,礼请筏可法师赴广州,为监狱中的犯人说法。继而广州谢英伯老居士等人,请法师在六榕寺讲《大乘起信论》。以後在广州弘法讲经五次。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安南西贡隆河法华寺传戒,请筏可法师当说戒和尚。传戒法会期满,回香港後,在大屿山创办「屿山佛学院」。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鼎湖山庆云寺两序推选住持,筏可法师膺选,鼎湖山派长老二人,到香港迎请筏师回鼎湖晋山。

时值日寇侵华战争期间,战事蔓延各地,交通隔阻。筏可法师思惟鼎湖是祖师门庭,不容卸责,乃不避艰险,间关回到鼎湖山。当他返山进院後,翌日即有驻札於山下工专学校中的税警团,团长钟某亲率武装团警上山,围住寺院,强请方丈往团部有事商议。是时寺内正当新旧住持交接之际,以情形严重,只得随往团部,听候质询。据团部人称,接到告密函,说鼎湖山新住持有与日寇通谋嫌疑,必须查明办理,不准交保。筏师在团部羁留七天,解往肇庆潮龙庙,驻军邓龙光部的军部驻扎潮龙庙,筏可被押在临时拘留所中。这时南华寺虚云老和尚闻知此事,面谒广东省长李汉魂,由李主席致电肇庆军部,始得释回。

恢复自由後返回鼎湖山,在寺内讲《沩山警策》。约半月後,肇庆邓龙光军的军部,开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函邀鼎湖山住持亲往参加。筏师抵肇庆军部,备受礼遇。自思昔为阶下囚,今为座上客,不胜感慨。他在军部做客期间,据有关人士透露,日前的告密函件,乃是寺内人所为。筏师悚然心惊,自知鼎湖不可久留,决意舍弃庆云寺住持职务,乃由肇庆经白土、高明、开平,由四邑三埠返回香港宝莲寺,随即致函鼎湖,声明退居。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年十二月窃占香港。当时日寇对香港实行粮食管制,山中道粮食不继。时雷州人士请筏可法师往广州湾,於持名静室开讲《阿弥陀经》,为大屿山及青山大众请命化缘,化得五千港圆,汇到香港,购得粮食运往两处,筏可法师则由广州湾经澳门返回香港。

在日寇窃占香港期间,筏可法师为维护佛教道场之安全,乃联合各方大德居士及日僧宇津木等,共同组织香港佛教会,以为香港佛教的代言机构。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又得到港、九佛教同仁公推,第二次住持青山禅寺。筏可法师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创办了一所青山佛教义学,培育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童。日寇投降後,更扩充校舍,增加设备,礼聘优秀教师,学校绩效优良,成为香港政府津贴经费的学校。後来更得到陈荣根、区碧茵夫妇之助,捐资三十万港圆重建新校舍。筏可法师又将他历来所积净资,捐献出来筹办大澳义学。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日寇战败,无条件投降,香港光复。筏可法师继海仁、 虚、茂峰、显慈诸法师之後,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以後连任四次。一九五五年,老和尚年已六十三岁,是年美国夏威夷首府的檀香山,成立了华人佛教社团「中华佛教会」,同时也创立了第一所华人佛教寺院的「檀华寺」,创立之初,即礼请筏可老和尚莅檀讲经,几经洽商,老和尚应允,赶办美国签证,乃於一九五六年七月下旬,由弟子源慧随侍,飞抵檀香山。

檀香山的中华佛教会,於七月二十八日,举行欢迎会,设素斋为老和尚洗尘,同时举行该会首届执事人员宣示典礼。在会上除宣示会中执事职员外,并宣布该会已礼请台湾的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章嘉大师为该会永久名誉理事长,日本法师驹形善教及西方佛教总会会长汉特大师等,为该会名誉顾问。

八月开始,老和尚在檀华寺讲经,每星期日一次,上午十时开始,於念佛之後讲经,先後讲了《十善业道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般若心经》等大乘经典。一九六○年,以前,檀香山的华侨是以广东人为主,筏可老和尚也是广东人,以粤语讲经,深受信徒欢迎。讲经期间,受皈依戒者数十人,听经而起信者数百人。老和尚驻锡檀香山八个月,於一九五七年三月,带著源慧返回香港。他虽然未能长驻檀岛弘法,但已在这个岛屿上撒布下菩提种子。

回港之後,同年与香港佛教联合会诸大德居士,到泰国参加世界佛教友谊会,联络各地佛徒。会後回港,在大屿山宝莲寺及各处讲席不断。一九六二年,适逢老和尚七十大庆,佛教联合会以老和尚功在佛教,特发起港、九佛教四众为老和尚祝寿。而老和尚以佛教医院创院伊始,建院基金缺乏,遂将信众致送的贺仪,及将历年所积净资共五万港圆,悉数捐献给佛教医院做为建院基金,此後历年佛联合举办法会筹募建院经费,均由老和尚下山住持。

筏可老和尚生平沈静寡言,而平易近人,虽极喜之事,亦不露齿而笑,日常随众过堂上殿,耕耘亦随众作务。虽年逾七十,仍随众饮食。老和尚自己的修持,每日以持诵《金刚经》为常课,寒璁无间断,他自奉俭约,律己甚严,有馀赀则建筑堂舍,及创办佛教教育事业。老和尚僧行高洁,不趋炎附势,澹泊为怀,不求名而名自至,不受福而福常随。在香港弘化数十年,在家、出家四众皈依弟子数万人。

一九七一年七月以後,老和尚由於年老体弱,逐渐露出老态,未几示疾,至冬月更觉显著,其间虽卧床养病数月,然後未闻其有痛苦呻吟之声,到一九七二年元月辛亥岁十二月二十八日晨,安详示寂。世寿八十,僧腊、戒腊六十,著述有《心经讲要》、《十善业道经讲义》中英文本行世。

(于凌波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