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金山和尚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金山和尚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1903

(西元1919~1993年)

在香港弘法四十年的金山和尚,是香港佛教教育家洗尘法师的弘法夥伴,二人相识相处四十馀年,患难与共,合作无间,在香港并肩弘化,创办佛教事业。一九九三年五月,洗尘法师以积劳成疾而病逝,金山和尚痛失同参,悲伤逾恒。他本来抱病在身,至此病情急剧恶化,延至十一月病逝,与洗尘法师成为「生死同参」。

金山和尚,俗家姓陈,山西省五台县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岁次己末八月十五日,出生於五台县乡下农村。他家世代务农,耕读传家。父亲乐善好施,在桑梓有陈善人之名。母亲张氏,育有三子,金山最幼。张氏信佛虔诚,日常持斋诵经,金山受慈母影响,自幼礼佛甚勤。金山八岁之年,慈母病逝,他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出家之想,父亲亦以父兼母职,八岁的孩子难以照应,乃送他到五台山尊胜寺,依灵祯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慈森,号金山。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属五台县境,群山起伏,五峰高耸;五峰之顶,各有三至五、六平方公里的面积,林木稀少,如积土所成的平台,故名「五台」。蒋维乔居士撰「五台山小记」有曰∶

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亦名清凉山,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峰环抱,顶无林木,有如叠土之台,故名。夏时积雪,曾无炎璁,故曰清凉..丛林大刹,皆在中台之下。僧侣分为青衣僧、黄衣僧,青衣僧即寻常之僧侣,皆著青衣;黄衣僧则喇嘛也。各有著名十大寺,如显通、塔院、圆照、广宗、殊像、碧山、南山、风林、金阁、灵境等寺,青衣所住持也;菩萨顶、玉花池、金刚窟、镇海、罗瞬、普安、三泉、七佛、寿宁、台麓等寺,喇嘛所住持也。

五台山最盛时,在明代有寺庙三百馀所,民国年间尚存百馀所(文化大革命後遗留若干,不得而知)。其中百分之七十属临济宗派下。尊胜寺不在十大名寺之列,但也是临济宗有名的寺院。

金山八岁剃度,成为一名「驱乌沙弥」,在寺中撞钟击犍之馀,读书认字,学习诵经。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金山年十五岁,於金阁寺含空长老座下求受三坛大戒,圆戒後往北平城西正觉寺,亲近辉光长老。辉光长老学问渊博,施教有方,金山在辉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诵读经律,如是三年有馀,学力颇有进益。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未几北京沦陷,金山返回五台山尊胜寺,依师静修,如是又数年。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金师二十五岁,禀明师父,出外行脚参访。曾到包头、托克托、归绥、集宁、平地泉、卓资山、张家口、大同、阳高、天镇等地。金师性情随和,态度和蔼,笑口常开,所到之处,信众争相供养。唯尚在战时,烽烟遍地,曾数度受困,艰苦备尝,金师以此为修行的增上缘,以平常心处之,念佛如常,往往逢凶化吉,度过危难。

抗战胜利後,金师往青岛湛山寺,入湛山佛学院,亲近刚虚老和尚。在湛山佛学院期间,结识了东北辽宁籍的同学洗尘法师。金师长洗尘一岁,二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自此结下了以後四十馀年生死不渝的交情。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内战日炽,青岛外围发生战事,淡虚老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