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敦群佩
格敦群佩(公元1905~1951年)
格敦群佩是近代西藏佛教的史学家,他极具天分,为学勤奋,可惜天才不寿,仅活了四十六岁,影响了他史学上的成就。虽然如此,他的近二十种著作,都是藏传佛教非常重要的史学文献。
格敦群佩是西康省(今青海省)的藏族人,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藏历第十五绕回之木蛇年,出生于西康省同仁县的秀明谢村。父亲名阿勒嘉坡,母亲白玛,他幼年的乳名叫阿勒多札。自幼就颖悟异于常儿,四岁即开始读藏文。未久,被探访者认定是多札活佛──同仁县玛札西曲寺的活佛转世,而迎接到西曲寺,施以转世灵童应受的传统教育。格敦群佩天资颖悟,学习努力,十三岁时即通达藏文的《文法三十颂》和《音势论》。文法三十颂又名《虚字论》,是藏文创始人图弥桑布札所著关于藏文构词造句的文法书,全书除前言外,有颂文三十首,故名。《音势论》,亦名《字音强弱论》,也是图弥桑布札的著作,书中有四大提纲,即对「何、由何、如何、为何」四者加以解脱。如何等前后加字,加于何等语基前后,当发生何等而音势变化及词义变化的规律书。同时,格敦群佩能作诗,会绘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少年。当时他曾作过一首名为〈遍善论〉的诗,的到师藏的赞赏,称为佳作。
一九一七年,他在隆务寺出家受戒,法名格敦群佩。继而依师学习「因明」和「内明」之学。一九一九年,十五岁时,到甘南拉卜楞寺学习《释量论》,《释量论》又名《广释量论本颂》,是古印度因名学论师法称的著作,主要是解释和评论陈那论师《集量论》的一本书。格敦群佩曾在拉卜楞寺立宗答辩,辩论时对答如流,无能难倒者,赢得全寺僧侣的赞扬与尊敬。
一九二七年,格敦群佩二十二岁,离开甘南拉卜楞寺到西藏,入哲蚌寺果芒经院,依喜饶嘉错大师的弟子继续学法,如是又过了七年的修学生活,使他在修持及学力上都大有进步。一九三四年,时在拉萨学法的印度僧侣、名班智达热胡拉法师,邀约他到印度参学。一九三八年,格敦群佩随同热胡拉法师离开西藏,到印度和锡兰,拜师访友,学习南传经典,同时也朝礼圣迹,观赏「炎土」风光。他本有英文基础,在印度哲琼地方又同一位回教的女信徒学习英文。他和一位印度凯诺地方的学者惹热合作,把藏文《释量论》和《青史》译成英文。后来又进入斯里兰卡梵文大学学习梵文,由于学习努力,屡屡名列前茅。梵文大学结业,在巴图纳图书馆协助达桑.拉图雅从事研究工作,一方面依克纳喇嘛继续学习梵文,并撰写一册《欲望论》。格敦群佩在印度参学了七年之久,一九四五年回到西藏。
他为了撰写一部西藏历史《白史》,特地到西藏留有古迹的地方考察研究,搜集资料,一九四六年编写完成。这是继《红史》、《青史》之后,另一部藏族王统史,对于西藏各教派也有客观的评论。由于他专心致力于写作,对于亲英的「葛夏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葛夏政府给他加上了个与「赤色分子」有勾结的罪名,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将他逮捕拘于狱中,施以酷刑,企图把他有关的朋友与弟子都牵连进去。格敦群佩不为之屈,羁押了三年馀,一九五○年获得释放。但终以长期羁押及受严刑,健康受损,受刑的后遗症日益恶化,延至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医治无效而逝世,得年仅四十六岁。
格敦群佩的著作除有《白史》外,还有《江湖游览记》、《龙树教义饰》、《斯里兰卡纪事》、《罗摩衍那传》、《声明录》、《雪山》、《微尘辨析》、《中观因明之深义》、《欲望论》、《印度八大圣地志》、《梵文宝藏》、《斯里兰卡上座部之达摩巴经》,还有藏译着《教诗》、《第七昼夜之话语》、《善女歌》、《三自性定》、《无我问》等。
(于凌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