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和虚云老和尚的故事——忍冻饿感文吉
五台山“清凉佛国”
佛旅网 五台山朝圣 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是四大菩萨。文殊菩萨,他住在中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的灵感也不可胜数,说不完那么多。这一位菩萨,在过去已经成佛了,叫龙种上尊王佛。成佛了之后,他又隐大示小来行菩萨道。他的神通妙用,都是不可思议的。
在中国近代的高僧,有上虚下云老和尚,他曾经发愿朝拜五台山,就是拜这位菩萨。怎么样拜法呢?他是在南海普陀山开始,向山西这个五台山去朝拜,走三步跪下来叩一个头,走三步跪下来叩一个头,拜这一位菩萨,求这一位菩萨来感应,开他的智慧,令他也得到大智。
三步一拜这相隔的路径,不下五、六千里路。这五、六千里路三步一拜,你说要拜多久才能拜完呢?这个时间是很长。想要详细知道这个事情,可以打开虚老年谱,或者画传详细看一看就知道。
那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虚老拜到黄河那个地方,正赶上冬天下雪。他在黄河边上那个做小生意的草棚子裡头来避雪,这个雪下个不停,于是乎,虚老在那连冻带饿,就几乎的要死了,这个时候,就来一个讨饭的花子,用那个锅化了雪水,煮了黄米粥,就给老和尚吃了黄米粥。老和尚吃过黄米粥之后,觉得有精神了。就问这个乞丐说:“你贵姓啊?”他说:“我姓文”。(老和尚)说:“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文吉。”就用手指着这个雪,问虚老:“你从什么地方来的?”他说:“我从南海来的”。说“你南海有这个吗?”就问有没有雪?老和尚说没有。“那么你吃什么?”虚老也答不出。答不出,两个人结伴去朝拜五台。
这个乞丐要饭的,他不拜,给他拿着行李,拿着衣单,拿着他所带的东西。就这样虚老他不背着,没有东西负担,叩头、走路都方便很多。以前背着自己的行李(就是衣单),叩头很费力的,现在减轻他的负担了,拜得就比较快。
虚老朝拜五台,他就问文吉说:“你是什么地方的?”他说:“我就是五台山的,所有的和尚都认识我,同我都是好朋友。”
拜,拜到有庙的地方就在庙上住。住这庙上的人,有专门欺负这个要饭的,欺负这个乞丐。又还说虚老:“说你这么拜,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你还要一个跟班的,你这摆什么架子呢?”
到什么地方都被人闹,虚老也被人闹,这个要饭的更被人闹,甚至于不准他在庙里头住,赶他到庙外面去,给这个乞丐气受。但是这个乞丐能受气,是能受气的乞丐。
等到离五台山不太远了,这个乞丐因为受气,受这和尚的气太多了,所以就告诉虚老说:“前边有人会接你,有人帮你忙,我要自己走了。”于是乎,就相别而去。
果然虚老走在前边,没有好远,就遇到一个湖南做官的有车,才把他的行李放到他车上去。他又拜,三步一拜,等拜到五台山,他问所有的和尚,有一个讨饭的花子叫文吉,说你们都认识的,问遍了五台山的和尚,也没有人认识,谁都不知道这么一个讨饭的花子。
以后有人对虚老说:“他叫什么名字啊?”虚老说:“他叫文吉。”哦!就是文殊菩萨嘛!“文”就是文殊菩萨,“文殊”翻译成中文叫妙吉嘛!
所以虚老朝拜文殊菩萨的时候,感应到文殊菩萨来给他背着,拿东西,给他背背架子。背架子,大概是美国人那个 sleeping bag(睡袋),就是那个东西。中国人用两个木头把它煨弯弯来,两个弯起一夹,把这个行李夹起来,就好像 sleeping bag(睡袋)。
虚老亲身朝拜文殊菩萨,和文殊菩萨在一起很久的时间,自己也不认识。结果以后知道是文殊菩萨,但是已经看不见。所以这文殊菩萨的妙处,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他妙处就是他变了一个乞丐,变了一个花子。如果他变一个大富长者,或者雇个马车,来帮他忙可以吗?但是他不这样做,他也随着虚老来受苦。(宣化上人讲述)
团友跟随师父在南台顶学习打坐·2012.5
相关阅读
五台山朝圣:悟文殊五智 感悟无上加持
“帝王将相朝拜地,宗宿神仙修炼天。灵鹫和谐白鹤腾,华夏儿女兴家邦。”五台山,别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五台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声之首。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罗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其五大高峰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朝圣五台可祈求文殊菩萨加持,圆满世间学业、事业等善愿;感悟文殊菩萨的智慧,圆融自在;学习护法五爷的的精神,护持正信佛法。
(编辑:蝉友圈•佛旅网 清风)
标签:蝉友 蝉友素猫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文殊菩萨 虚云老和尚
蝉友素猫 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尼泊尔朝圣 五台山朝圣 峨眉山朝圣 普陀山朝圣 九华山朝圣 终南山朝圣 鸡足山朝圣 南岳衡山朝圣 南华寺云门寺朝圣
上一篇: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成道因缘
下一篇: 真华法师:参学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