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
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
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
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
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炉 …… 香 乍 热 法 界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
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
制 “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 ― 〇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 ― ”两下(
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〇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诸佛 海会 悉 遥 闻 随…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1、悲愍代众生心,2、景仰佛陀心。3、清净柔软心,4、止息散乱心,5、慈善和乐心、,6、威仪端严心,7、好乐修学心,8、发大菩提心。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