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遗世独立的大白塔
蝉友圈·佛旅网 五台山朝圣讯 结缘五台山,往往从大白塔开始。作为佛国圣地的形象大使,清凉胜境的独特名片,其浑身发散的异国情调,朴拙丰润的优美线条,素心慧质的傲然风骨以及内心隐藏的种种秘密,吸引了无数双充满向往与景仰的眼睛。大白塔之于五台山,犹如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大笨钟之于伦敦,自由女神之于纽约,天安门之于北京。青山翠谷、蓝天白云之下,层叠错落的伽蓝梵宇之中,大白塔卓尔不群的形象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如果说,雄踞北台的叶斗峰,号称华北屋脊,是自然地理上的制高点,那么,处于佛手掌心内的大白塔,则是人文生态的制高点。其薪火相传的佛家精神内核(舍利),高贵魂灵衍生的普世价值观念,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加历久弥香。
红尘中的声声风铎
1948年4月9日,开国伟人毛泽东一行从革命圣地延安一路东进,前往西柏坡。经历风阻隔在台山北坡伯强村逗留两日后,毛泽东执意踏涉险翻越天险鸿门岩,当晚下榻佛国圣地塔院寺。他没有看到五台山,却意外听到了五台山。那就是大白塔上的声声风铎。早春时节,白色乾坤,叮当的铃声,宛若疾进的马蹄,又似错杂的鼓钹,隐约入甜香的梦境。
第二天,毛泽东在游览寺庙时,对当地官员的一番话,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警世作用。他读到了一副对联: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他说:写得好呀。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好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属于文殊菩萨的道场,出自《华严经》。在佛教看来,佛是觉者和悟者,而文殊则是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最胜吉祥。二者珠联璧合,就意味着这里存在着一个已经顿悟了的妙不可言的精神世界。
但多少年以来,五台山以及大智文殊被凡俗化和漫画化,人们乐意去五爷庙寻找“办实事”的领导,为名、利、欲另辟蹊径。大家听到的是“一锅烩菜”式的泛泛导游词,从僧尼到官员,把传说五台、神话五台、佛教五台、自然五台、皇家五台混淆在一起,动摇着这座举世瞩目的佛教名山的文化根基,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世俗化倾向,而其承载的文化结晶、精神架构一再淡出、模糊。
春夏之交,在推进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五台山又摘得了国家5a级景区桂冠。红墙碧瓦的寺院里人声鼎沸;善男信女和香客游人挤满了朝山的路;大白塔基上的转经筒被摸得熠熠发亮;五爷庙的香烛燃烧有如烽烟。我们只能在夜晚或清晨,听到大白塔随风摇荡的天籁之音。它的惟一性和独特性在哪里?它的向心力和象征性何在?这些已成为五台山真正的心痛。
清凉第一胜境
东汉永平11年,两位印度高僧释摩腾、竺法兰“天眼”发现了五台山及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奏明皇帝刘庄后,以灵鹫峰一脉开始大建寺宇。分分合合中,汉藏两大阵营20多个流派各自建寺说法,共生共荣,成为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
以大白塔命名的塔院寺,坐北朝南,方正端庄,建筑格局可谓独具匠心,均匀对称。木牌楼和山门以为前哨,廓屋禅院雄起两翼,中轴线上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和大藏经阁前后呼应,突出了主题建筑的高大巍峨。大白塔全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略称释迦牟尼舍利塔。
五台山大白塔,砖石结构、线条流畅、通身洁白,弥漫着尼泊尔式风情,是一座喇嘛式塔。专家考证为明代建筑,虽数度修葺,风骨未衰,体例依然。1981年的一次实测表明,通高75.3米,塔高56.3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还要高20米,比代县阿育王塔高16.4米,在砖石结构塔中可谓遗世独立,一塔擎天。
拙智的大白塔看上去像一个放大了的葫芦瓢,更像一个保龄瓶,建在方形台基之上,台基高1.5米,边长31.5米,周长126米。塔座底平面八角,高3.5米,外围单檐挑角回廓33间,象征三十三天。廓内装有绿色铁皮制作的法轮120个。法轮为圆桶形,转动自如,是诵经用的,故又名转经筒。法轮上书“??、嘛、呢、叭、咪、?恕绷?个梵文字,也叫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佛家说:若将六字大明咒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在大白塔观光的游客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手转一圈法轮。
塔在明朝曾三次修建。永乐四年,明成祖遣迎西域高僧葛哩嘛入京,被敕封为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高僧性爱林泉,请求到深林幽谷、万圣所栖的五台山,明成祖将他送到大显通寺安置,并对佛舍利塔进行了重建。当时共动用包括内监杨升、杨忠在内的“藩省官员、匠役人夫共两万余人。”使用了“砖百万、基石千块,灰数千石”。大白塔形成了高66米,阔40米,圆腹方基的样子,在五台山人工建筑中可谓首屈一指。明嘉靖十七年,大白塔遭遇伤病,因山高风猛,寒极雨频、腹基剥落,瓶盘废坠,觉义大师于心不忍,与山上60多位高僧集资修缮,除“添新砖三万,用灰三千石”外,还使用“晋矾千余斤”,用“小黄米30石煮汁和灰”。宝瓶由会首圆金助铜新铸,直隶(今河北省)安平县匠人李端章率百余人维修,首次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明代的第三次维修,发生在明万历七年至十四年,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李娘娘为神宗皇帝母亲,因母为子贵,她为国祈福,自掏腰包,遣太监范江、李友在五台山重修大白塔,并建起了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藏经阁、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十方院、延寿堂、诸围廓、斋舍等,用了将近7年时间,俟告完成,其规模宏大,建制完整,为塔院寺奠定了基础。这次重修之塔“基至黄泉,高二十一丈,围二十五丈,状如藻瓶,上十三层。宝瓶高一丈六尺,镀金为饰。覆盘围七丈一尺,币以垂带,悬以金铃”。此外,还打造了金银宝玉等佛像及其他宝物安置其中。皇帝宰相、士庶沙门因景仰善举,心向佛门,纷纷造像捐经,不计其数。如著名的憨山大师刺血泥金《大方广佛华严经》、血书《华严经》也深藏于大白塔腹中。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奉命撰写碑文,他写道:“惟我圣母,天笃慈仁。总持阴教,覆育蒸民。庄严宝刹,於兹灵壤。龙象巍巍,人天共仰。既佑父母,亦佑我皇。定命孔固,浸隆浸昌”
巍峨壮观的大白塔犹若处子,玉树临风,历经沧桑,见树抱朴。在中国喇嘛式砖塔中,被公认为是明代传神之代表作,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
扑朔迷离塔中塔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之地,是道家的“洞天福地”。古《清凉传》记载,西晋怀帝司马炽当政的永嘉三年,因匈奴刘曜等入侵,雁门郡??人县百余户人家入山避乱,发现为道家所占,故名其为紫府(神仙居所的特称)。后来,有人认为,道家之道,走了所谓旁门左道,在于“见势不好拔腿就跑”的隐遁意识。远来的和尚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大家却觉得新鲜,渐渐品出味道。许久以后,连《封神榜》里的凶神恶煞,也变成天王殿里的门神。挟佛陀之余威,安享信众香火,悠闲地做起了“蓝领”。
大白塔是否是印度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位于中国的十九座之一,还待考察,但大白塔存在一个塔中塔,却是不争的事实。它不但记录了藏传佛教入土五台的历史,还牵出一个尼泊尔设计师的故事。
大白塔的初始设计者是尼泊尔人阿尼哥,亦作阿尔尼格尼,有趣的是他还有个中国名字叫西轩。中统元年,学有所成的阿尼哥和80多位工匠雄心勃勃到吐番(西藏)建筑黄金塔,其专业精神和天才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而,受到帝师八思巴器重,后又将其收为弟子,引荐给忽必烈。至元二年,阿尼哥修复宣抚王楫宋时所进之像,关鬲脉胳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元贞元年,成宗皇帝遵照元世祖遗嘱,为皇太后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寺,气象出众,气势夺人,功成后,皇后赏赐白金万两。阿尼哥背负盛名,一鼓作气,设计建造了五台山释迦牟尼舍利宝塔。这位建筑学家在异国他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世人称之为阿尼哥范式。
综上所述,五台山大白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备受推崇,可谓玄机重重,塔中有塔、塔上建塔。传说中的佛舍利宝塔被安置在唐长安二年妙胜尼造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中。元大德五年,阿尼哥另设计建造的大白塔,又将唐造的佛舍利塔藏在腹内。塔生腹中,似为造化,陈陈相因,蕴籍深厚。之后,明代的几次大规模修葺都是在原塔上进行的。由此可鉴,大白塔凝聚了历代信徒匠人的心血,连结着异域的血脉,映照着皇族的气象,在民族统一的进程中,宗教兴荣的过程中,是写实了的见证,是佛家三宝的一统。
在五台山上有许许多多的塔,或零散见于沟坡,或云集居于一隅,那是佛家弟子的圣地,几乎每一座塔内,都安放着一个思想者和觉悟者的灵魂,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倾听着。正是这一座座塔,承载着佛教兴衰,记述着游牧、农耕两种文明的相互融合。在捉对厮杀的战场之外,在雁门关的后院,聪明的文殊用左手和右手拉着两个民族,微笑着走向了和平。国家中兴时,佛教昌盛,河山破碎时,佛教凋零。作为民间的宗教,苍生是它的受众,风声、雨声、疾苦声、声声相闻。在大白塔下,有一通警示碑,只有四句话,16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耳闻震颤心灵的风铎,目触发人深省的碑文。出世之地却有入世者的诤言,它深刻告诫当政者,一定要为官清廉,为民谋事,如果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聚敛钱财,老百姓虽然一时敢怒不敢言,但苍生似天,苍天有眼,迟早要遭受惩罚报应。佛门之内,六根清静,应是不问人间世事,专心修行修德,何出此言?笔者断想,佛家在大家之中,大家之忧,佛何不忧。
六月的五台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台顶时有飞飘白,台怀已是满目绿染。大白塔屹立于禅林之中,看惯了春风秋月,听醉了钟鼓磬声。层层砖石,层层宝塔,声声风铎,醍醐灌顶。短发赤臂,身披红色袈裟的喇嘛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匍匐作等身拜,满眼的虔诚,满脸的敬畏。笔者作如是想:我们对佛及大自然多一份尊重,世界就多一份祥和笑容。(班彦钦)
(编辑:蝉友圈•佛旅网 清风)
标签:蝉友 蝉友素猫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佛教朝圣 佛教名山 五台山大白塔
蝉友素猫 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尼泊尔朝圣 五台山朝圣 峨眉山朝圣 普陀山朝圣 九华山朝圣 终南山朝圣 鸡足山朝圣 南岳衡山朝圣 南华寺云门寺朝圣
上一篇: 峨眉山62吨普贤铜像千年之谜
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