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沙漠每年逼近 敦煌向法制呼救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沙漠每年逼近 敦煌向法制呼救

发布时间:2014/09/19 景区资讯 标签:佛旅时讯浏览次数:1453

    佛教文化旅游网讯 当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正在以每年1到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倘若现在还不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半个世纪以后,您将再也无法看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因为,届时敦煌将成为第二个楼兰。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个站点,比敦煌更靠西,约在1600年前被沙漠吞噬。

  月牙泉萎缩敲响敦煌生态警钟

  从敦煌市区出发,驱车向南5公里,“沙水共生、山泉共处”的“沙漠奇观”月牙泉便映入眼帘。

  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漫漫黄沙淹没了多少个像楼兰一样的古城,却从未侵袭过这潭清泉。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潭清泉的水位逐年下降,最大水深已由1960年的7.5米下降到目前的1.1米。

  传说中,美丽的月牙泉中曾生长着铁背鱼和七星草,服用七星草能催生治病,吃了铁背鱼能长生不老。它们与鸣沙山上的五色沙合称为“月牙泉三宝”,可如今再也寻不见铁背鱼和七星草的踪影了。

  严冬时节,美丽的月牙泉已经上冻,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仍在紧张施工当中。“总投资4100万元修建的4个渗水场将在今年5月完工。”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马生凯说,届时月牙泉水位有望得到稳定并逐步提升。

  “这只是一个应急工程,月牙泉的水位下降,是整个敦煌盆地地下水下降的一个缩影,只有敦煌地下水位回升了,月牙泉才不会干涸。”马生凯说。

  近几年来,敦煌市每年向月牙泉人工注入地表水1000万立方米,才保住了月牙泉。

  事实上,正是月牙泉水面日趋萎缩、水位持续下降,人们才认识到库姆塔格沙漠已逼近敦煌。如今,库姆塔格沙漠流动沙丘前沿离敦煌市区已不到5公里!

  库姆塔格沙漠日益侵蚀敦煌绿洲

  高耸的沙丘像巨浪一般围绕着古城敦煌,曾经遥远的沙丘现在已经开始侵蚀周边的农田。

  一位村民手指着一排半埋在沙里的树说,这些树是几年前种的,现在已经死了。20年来,他一直都想阻止沙漠的蔓延。“沙丘移动得很快,无论我做什么都阻止不了它。”

  位于甘肃境内的敦煌是古老的丝绸之路沿途的一片绿洲。据史料记载,汉唐时期,敦煌还森林茂密,胡杨、红柳和芦苇绵延数百公里,大小河流纵横,湖泊遍布。

  如今,这个古城面临被库姆塔格沙漠吹来的沙尘吞没的危险。处于库姆塔格沙漠东侧前沿的敦煌生态持续恶化,而邻近的库姆塔格沙漠还在以每年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逼近敦煌。

  西出敦煌180公里,有一处西湖自然保护区。“这片湿地紧挨罗布泊,紧连古楼兰,与即将合二为一体的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沙漠相接,是维系敦煌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西湖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三雄说。

  “曾经水草丰茂的西湖湿地,如今仅存11.35万公顷,只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成活的胡杨树零零星星不足1万公顷,原有的豹子等野生动物已绝迹。”吴三雄说。

  一叶知秋。随着西湖湿地的急剧萎缩,人们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感受越来越深。近年来,敦煌大风及沙尘暴的强度不断加大。同时,绿洲区内原有的1万余亩咸水湖和1000余亩淡水湖80%已干涸。

  据统计,自1975年以来,这个18万人口的城市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12米,并且随着城市工农业用水的增加,导致水供应日益紧张,地下水位还在继续下降。

  随着生态的恶化,加速了对敦煌莫高窟千年佛教壁画的破坏。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历史遗址之一,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举世闻名,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

  2006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三次就敦煌生态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加快建设并立法保护“大敦煌生态保护区”

  目前,敦煌正在推行禁止打井、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等政策防止生态恶化。今后几年,敦煌将在12个风沙口沿线完成以新疆杨、胡杨等树种混交的防风林带,并在防风林带外围栽植以柽柳、沙棘等树种为主的成片林3万亩,以缓解风沙口地区的风沙危害。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去年7月在一篇题为《拯救湿地保护绿洲——关于敦煌生态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搞好敦煌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统筹处理好绿洲和湿地的关系。“保护绿洲必须拯救湿地,拯救湿地的关键是绿洲的节水。”

  他认为,一是要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建设绿洲的节水型社会。第二要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得以恢复。第三要统筹全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积极主动地向湿地补充必要的水源。第四是严格禁止人类活动对湿地的扰动。第五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

  刚刚闭幕的甘肃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月莲提案呼吁尽快建立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给予立法保护,力避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张月莲说,急需建立的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党河流域的肃北县南部区和敦煌市全境,总面积5.11万平方公里,是维持敦煌盆地生态平衡,保持沙漠绿洲稳定,保障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和重要防线。

  早在2003年3月1日,甘肃省人大就颁布实施了该省第一个专项文物保护条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作了详细规定,其保护范围也提及了莫高窟地下文物和构成莫高窟整体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

  “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仅限于莫高窟文物及其风景区,对整个敦煌绿洲的生态环境和这片土地上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等其他着名文物遗址未进行立法保护。”张月莲说,唇亡齿寒,敦煌不存,千年莫高窟也将被风沙淹没。

  这位政协委员呼吁,甘肃应加快建设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跨流域、跨区域大范围的生态保护,变农、林、水等要素管理为综合管理,维护敦煌脆弱的自然生态;同时,还应尽快立法保护这一国家级生态区,对生态区的建设及保护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对破坏敦煌生态保护区的种种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如果我们想阻止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那么对大敦煌生态圈的立法保护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据悉,敦煌市已于2006年启动了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的前期各项工作,目前已将建设规划上报省政府进行省级评审,并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待批。2007年11月,甘肃省政府启动《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政府将投资19.33亿元,建设20项工程,用来初步遏制敦煌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