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三佛争雄 潼南大佛寺能否后来居上?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三佛争雄 潼南大佛寺能否后来居上?

发布时间:2014/09/19 景区资讯 标签:佛旅时讯浏览次数:1819

  如何在一哄而起的商业氛围中独善其身,或许是一个比开发更重要的问题。

  高达20亿元的巨额投资规划,能否为沉寂多年的潼南大佛寺带来旅游复兴的曙光?在6月底刚刚闭幕的潼南县招商周上,潼南县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国金大佛文化中心的愿景。有专家认为,尽管有大足、潼南、合川“石刻金三角”旅游环线的市场支撑,但由于长期以来潼南金佛缺乏商业推广、知名度不高,即便投入重金包装,也可能被笼罩在大足、合川的佛光之下。

  被人遗忘的佛教圣地

  潼南大佛寺急于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寂寞中走出来。

  2008年6月底,一个近20亿的投资规划,让默默无闻的大佛寺吸引了国内众多旅游界人士的目光。此前,它已正式进入重庆政府大力推广的大足、潼南、合川“石刻金三角”旅游环线。

  在潼南县城西行1.5公里的明山北麓,国内佛教文化的几大重量级遗产已在此沉寂了几百年。这里有中国第一大鎏金大佛“八丈金仙”,中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以及全国最大的“顶天佛字”。

  据介绍,大佛寺在唐代凿就佛首,北宋续凿佛身,南宋天德年间完成佛像饰金。前后历经300余年,距今已有800余年了。然而,大佛寺虽为潼南县最具开发潜力的历史遗产,但本县百姓长期以来只是把它当成“烧香祈福”之地,景区内所蕴涵的佛教文化,被岁月慢慢侵蚀着,为外界所淡忘。

  “这是一个没有理由继续沉寂的佛教圣地。”潼南县一位旅游官员告诉信报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潼南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缺少大手笔的推广包装,大佛寺的旅游价值没有显露出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打造旅游景点的大潮中,潼南大佛寺却只能孤独地守望。

  为了将景区推向市场,2006年,潼南县成立了大佛寺管委会,专司整个景区的管护和规划之职。因为景区一直是免费开放,也没其他附属产业收入,“成立到现在,经费都是靠财政支撑。”大佛寺管委会副主任刘志勇告诉信报记者。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大佛寺景区的招商工作拉开了大幕——2007年10月25日,针对大佛寺景区进行的第一次项目推介会在潼南县行政中心召开,“当时有来自全国的32家公司50余名客商代表参加。”

  6商家签约共抱“佛脚”

  第一次项目推介会,确定了6家客商作为大佛寺景区总项目的意向协议签约单位。“有3家是资本雄厚的外地公司。”今年4月19日,潼南县与宁波佰泰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大佛寺景区保护建设与综合利用合作备忘录”。

  打造大佛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潼南县一旅游官员向记者透露:景区内整个规划面积达3.7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面积2.78平方公里,综合用地面积1.01平方公里。包括六大园区建设:保护性建设包括金大佛核心区及杨尚昆陵园、杨闇公烈士陵园;恢复性打造包括“翠屏秋月”、“黄罗帐”等十八胜景及南禅寺、仙女洞、读书台等景点;新建区包括旅游综合服务区及沙滩休闲公园、十大善园等。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潼南招商周推荐会上,大佛寺的整体项目规划再次重装亮相,成为当地重点推荐的旅游项目。而在此之前,市旅游局已将大佛寺规划为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项目之一。

  为了大力发展无污染产业,潼南对大佛寺景区的开发极其看重。然而,要与大足、合川石刻形成“金三角”旅游环线,大佛寺的优势竞争力在哪里?

  “就产品形态和文化内涵来说,潼南大佛寺与大足石刻和合川涞滩二佛有其相近之处;但就目前已经形成的品牌影响力来说,又远不及这两个地方。特别是大足石刻享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佛寺的市场竞争力。”重庆市一旅行社负责人如此认为。

  “金三角”引来三佛相争

  在这位旅游界资深人士看来,如果潼南在大佛寺的开发上,找不到自己独特的产品定位,很容易导致三地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相互覆盖,1+1+1却仍然等于1,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这将成为开发的硬伤。”

  “作为中国佛教石刻艺术四大圣地之一的大足石刻,近几年来,为了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在高端旅游产品与低端大众市场之间寻找生存空间,也一直饱受困扰。”他认为,当前的旅游市场,休闲游成为主导潮流,而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石窟造像,虽博大精深,却难以受到大众市场的青睐。

  对此,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黎方银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专程到大足石刻来旅游观光的,以欧洲游客居多;在国内则以北京和上海的游客居多,其中有大量的专家学者。这类旅游者在看完石刻之后,无不大加赞赏,都说深受道教、佛教、儒学影响的启迪。”黎方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了另一个现象,从佛教文化最盛行的东南亚来大足旅游的游客,反而并不多。

  “大众旅游需求与石刻文化的高端属性有断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认为,要想看懂大足石刻,需要有一定的宗教文化知识储备。而现在大众需要的,是把那些深邃的宗教内涵,用简单而快乐的方式解读出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景区一些大同小异的附属项目之外,可供一般游客参观游览的内容恐怕不多。

  寻找那一张“差异牌”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近两年来,大足宝鼎山每天的平均客流量仅3000多人,淡季时不足1000人,全年仅80万余人。

  为改变现状,大足在几年前,就以石刻为核心产品,开发了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附属旅游产业,并注重文化内涵和个性鲜明的包装,如影视基地。但在这些开发中,宝顶山石刻始终处在保护之中,“只能延伸附属的产业链,文物本身是无法做大的。”大足一位旅游官员称,明知景区收入不丰,但在开发中,绝对不能对核心景区的面貌和石窟遗产本身作任何改变,“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容许有一点破坏。”

  “大足石刻本身,并没有为当地政府贡献多少gdp的增值,其主要功能,只是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标识。”

  现实的情况是,大足石刻早已名扬天下,合川涞滩二佛也并非徒有虚名。那么,潼南大佛寺如何在佛教文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这个问题,在20亿投资规划的项目立项之后,将成为当地政府必须花大力气予以调研完成的课题。

  罗兹柏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同样都打“佛教文化旅游牌”,但只要“同中存异”就有发展机会。就目前来说,在旅游“金三角”中,大足石刻无疑是最亮的一处,涞滩二佛也有自己的特色。大佛寺建设,要找到自身与其他“二角”的不同之处,来扩大自身规模———前提是“同中存异”,并且突出“异”。

  具体来说,同是大佛,关键是要寻找地方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即寻找自身的文化根基。从根基上寻找其不同之处,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有自身地方特色的佛教旅游。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