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云冈石窟佛像脱下“黑袈裟” 脱胎换骨再现辉煌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云冈石窟佛像脱下“黑袈裟” 脱胎换骨再现辉煌

发布时间:2014/09/19 景区资讯 标签:“黑袈裟”云冈石窟佛像辉煌浏览次数:2428

 

109国道改线使云冈石佛脱下“黑袈裟”,全面控制煤污染、实施城市综合整治、进行景区总体规划,大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城市的天空变蓝了,也开启了云冈石窟实现脱胎换骨般巨变的前奏。云冈石窟的保护也将因此迎来它的黄金年代。 

  近日,记者站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武周山的云冈石窟前看到这里的5万余尊石佛,历千年风雨,仍然在向世人展示着永恒不变的微笑。

  “石佛就像一张张‘酥饼’,如果不加干预,要不了多少年,有些石佛就会不再存在了。”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前院长李治国对云冈这座艺术宝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深为担忧。由于位于煤都大同,挖煤烧煤带来的煤灰和二氧化硫污染,曾一度成为对1500多年前鲜卑民族所创造的这一伟大历史奇迹的最大威胁之一。

  尽管有着担忧,但和上世纪相比,云冈石窟周边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大气质量已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虽然对于文物保护来说,这仍不算是最佳条件。

  109国道改线、推广型煤、整治重点污染企业、加大绿化力度……由保护云冈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带动起来的一系列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不但让旧日的煤都变了模样,也让在现代化建设和环境保护两难困局中艰难挺立的云冈石窟,得以重展欢颜。

  国道改线 石佛脱下“黑袈裟”

  109国道云冈石窟段附近有30多处大大小小的煤矿,每年生产原煤上千万吨,每天都有上万辆大吨位的运煤卡车开往各地,运煤车带来的二次扬尘很快就落在了雕像身上,石佛披上了“黑袈裟”。1993年,一篇《云冈石窟5万佛像身蒙“黑纱”》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经多方呼吁,1998年至1999年间,国家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对云冈石窟带来直接影响的109国道改线工程,煤尘对佛像的腐蚀因此大为减轻。

  作为迄今为止还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鲜卑民族文化遗存之一,云冈石窟以其规模之宏伟、雕刻艺术之精湛,被誉为世界古代石雕宝库。然而,这也是一座矗立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的文化遗产。

  自开凿1500多年以来,在自然界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云冈石窟受损严重。到上世纪中叶,云冈石窟的洞窟更是裂隙纵横交错,坍塌现象比比皆是,石雕风化剥落随处可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派凄惨荒凉。

  对这一文化遗产带来破坏的不仅有风化,还有煤炭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硫的侵蚀。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的《工业粉尘对云冈石窟的影响》报告曾指出,工业粉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