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陈晓旭正月初六出家法名释妙真
陈晓旭
在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演员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让人印象深刻,后来陈晓旭弃影从商,如今资产上亿但日前有消息称,这位“林妹妹”已抛弃亿万家产,与丈夫双双剃度出家。昨日记者从寺庙方和公司方得到证实,她确实已经于正月初六剃度出家。
传言:
陈晓旭剃度出家了
最先在网上曝光陈晓旭出家消息的,是一个自称陈晓旭佛门师弟的人,该人士称,陈晓旭已经抛弃亿万家产、剃度出家了,“我相信她的这个决定已经想了很久了,而且是慎重的决定……”帖子中除了称陈晓旭已经出家外,还称其丈夫也将于未来几日在深圳一个佛教道场出家。
之后有粉丝跟帖证实此事:“是真的,在长春百国兴隆寺,法名妙真。我的一位朋友在场。”但也有些粉丝对此表示不相信。昨日下午,陈晓旭贴吧的吧主更是干脆把所有关于她出家的帖子全部删除。
寺院:
初四来的,初六剃度了
昨中午,记者辗转找到了长春百国兴隆寺的电话,14:00左右记者打电话过去,接听者是一中年女性的声音,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当被问到陈晓旭是否在这里出家时,该人士称“这是个迟到的消息”,因为陈晓旭确实已经到过寺庙,但是后来又走了,至于陈晓旭去寺庙的时间和最后离开的原因,该女士称不方便透露。但是她告诉记者,陈晓旭去他们寺庙的时候,确实有很强烈的出家的愿望。
昨日下午晚些时候,该寺院一个相当于新闻发言人的僧人开口证实,陈晓旭到寺院是正月初四,正月初六正式削发剃度,法名妙成,但现在已经离开寺院。
公司:
陈晓旭不再接手公司事务
作为北京世邦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陈晓旭作出剃度出家的决定,影响最大的是她的公司。昨日下午,北京世邦广告公司一王姓行政总监证实了此事。她表示,陈晓旭的确已于前日在长春剃度,当时《红楼梦》编剧周雷也出席了剃度仪式。
陈晓旭出家,那么当初创立并发展的世邦广告公司将去向如何?对此,王总监表示,陈晓旭在剃度之前已经召集高层开过会,公司事务已安排相关负责人处理。现在陈晓旭本人已不再接手公司管理工作,她接下来将“云游四海,潜心修佛。”此外,陈晓旭爱人郝彤也将剃度,目前剃度仪式正在筹备中。
王扶林、邓婕:人各有志,让她安静吧
昨下午,记者分别联系上当年《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和在剧中扮演王熙凤的著名演员邓婕,两人对陈晓旭出家之事都不愿多说,王扶林称自己已听说此事,他称这是个人信仰问题,任何的评论都没有意义。演员邓婕也称已经知道此事,她称人各有志,并希望“让人家安安静静的吧”。
陈晓旭小传
陈晓旭一共只演了两部戏,即《红楼梦》和《家春秋》。但当年她的名气却大过很多演了一辈子戏的演员,因为她演了林黛玉。
只一部《红楼梦》,曾经让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红遍大江南北,然而,昔日娇弱可怜的“林黛玉”今日成了腰缠万贯的女能人——世邦广告公司的董事长。而在她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室内缭绕着轻缓的佛乐“阿弥陀佛”外,有两样东西最为醒目:一件是正对着门的地方立着她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里饰演林黛玉的经典剧照,一件是办公桌对面墙边设立的佛堂。佛堂桌上摆着一位身穿僧衣的老和尚的照片,和尚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他是我的师父,净空法师。”陈晓旭如是说。
“我总结了一下我的前半生,我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我的问题都是对自己的一种判断、否定、反思和重新开始。”陈晓旭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时说。
尽管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陈晓旭见到陌生人仍显拘谨,但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我跟林黛玉一模一样——太自我了,别人都不欢迎我,记者对我的印象也不好。我不高兴的时候就不理你,或者说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生活中的陈晓旭颇为低调,极少接受采访,更不愿意谈及私生活。
“我生在中国的北方一一鞍山。父母是京剧演员,后来,父亲还专注于编剧和导演工作。他们希望我:女承父业。可我不喜欢京剧,却醉心于芭蕾。10岁的时候,我拥有了一双红舞鞋,开始学习芭蕾。
当时,学生要经常到工厂、农场体验劳动。由于母亲的宠爱,她常常随顺我的小诡计,使我可以逃避劳动去学心爱的舞蹈,以至学校的人都认为我娇气。这一点也成为我终生需要克服的习气。因此,在我通过了所有的芭蕾考核后,一纸政审鉴定击碎了我的芭蕾梦。我落选了,因为我的评语上写着:“这是资本主义的苗子”。老师最终选择了其他女孩。现在回头看,我非常感恩这位写评语的老师。她是第一个教我审视自己的人,如果没有那一次的挫折,我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曾经的林妹妹
1985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18岁的陈晓旭听到这个消息后,拿着一张背面抄着一首诗的自己的照片找到导演,毛遂自荐,要求饰演林黛玉。
“开始导演怀疑我是否能演好。问我:能否演另外一个角色。我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导演觉得演林黛玉的演员本身应该是个诗人,所以最终我得到了这个角色。”
接到试镜的通知,她没有告诉鞍山话剧团的同事和领导,而是请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在《红楼梦》剧组里一待就是三年,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她把林黛玉演绎得凄凄惨惨切切。
《红楼梦》后来成了中国电视史上最风行的电视剧,前后重播了700多次。
她和那部戏里的十多位以前默默无闻的男孩女孩一起一夜成名。那时,她只有21岁,“我不觉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为我长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
《红楼梦》热播后,陈晓旭借助“林黛玉”一角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为她争取到了电视连续剧《家春秋》的女主角梅表姐的角色。但无论她怎么“用功”,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梅表姐,都只是“林黛玉”的翻版。
“我就拍过这么两部戏。一是我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别人有天赋;二是由于起点太高,我之后就没有再遇上什么合适的戏了。事实证明,这是我的幸运,要演就该演最好的角色,不是吗?”
浮华散尽是落寞。此后,陈晓旭独自漂泊北京--十多年前还没有“漂一族”的说法,她成了最早漂在北京的一拨人之一。没有租房中介,没有酒吧和迪厅,不知道往下该怎么走,多次搬家使得她几乎得了房子恐惧症--她害怕拖着行李飘零街头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末流行出国热,我也盲目地心动过,想去美国,被拒签了。”为了出国,她雇了保姆,并把自己关在家里苦攻英语,她的孤僻性格竟然把保姆给吓跑了。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先去德国,想转签去美国。然而,她在德国呆了三个月就回来了。
回国之后的陈晓旭,仍不确定自己该做什么,直到1991年阴差阳错地转入商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的幸运,一切的收获来自于你前生今世的播种和耕耘。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宇宙万物,因果定律无处不在。我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缘份。十几岁时,我就开始理解她、感受她,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一个人呢。
《红楼梦》热播后,‘林黛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立即有另一部中国名著改编的连续剧《家春秋》的导演,来请我饰演剧中女主角“梅”。可是,在观众眼中,我所展示的只是又一个林黛玉而已。事实证明,‘林黛玉’已成为我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此之后,是我生命中的苍茫时刻。虽然我是众人眼中的明星,但没有导演敢请我演其他角色。陈晓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三年的时间,我无事可做。在北京漂泊,多次面临搬家的窘境,直到1992年开始了新的创业。总而言之,《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干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为此,我只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
超越自我换种活法
1990年底,广告业在中国刚刚兴起,陈晓旭看到了机会,她决心改变“角色”,换一种活法。
这时,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刚在北京挂牌,她便毛遂自荐要承包制作总部。没想到公司竟同意由她组建制作总部这个二级法人公司,每年上交10万元。她大着胆子签了字。如今回忆起来,她还有些后怕。 当年,她才25岁,手下除了几个大学生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办公地点,没有资金,一切要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她拿出了自己仅有的3万元积蓄,磨破了嘴皮子,在京都假日酒店赊账租了一间房子,每天优惠价一百元……幸运的是,一个月后,正当酒店催交房租时,吉林一家药厂听说公司总经理是“林黛玉”,便给了他们一笔业务。20多万元的代理,按15%提成,公司挣了3万元。这一场及时雨让陈晓旭激动得直掉眼泪。
商场中的风风雨雨,把陈晓旭从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孩磨练成了一位成功的商海女杰。她不再甘心做一名高级打工仔,于是成立了自己的世帮广告公司与世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陈晓旭带领公司员工积极拓展业务,上百家全国有名的大企业都成了他们的客户。目前她的公司以雄厚的实力,一跃成为全国广告业50强,在北京广告界名列第四位,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代理商中名列第十七位……
陈晓旭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她依然是那位可爱善良的女孩。她的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非常有人情味,无论哪位员工病了,哪位员工家里有困难,她都会自己掏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她还无数次捐助慈善事业,但从不张扬。
1999年6月,媒体刊登了一条消息,一个小男孩打工挣钱供两个姐姐上学,两个姐姐毕业工作了,但小男孩却得了白血病……陈晓旭看了这篇报道后十分感动,立即为那个男孩捐款20万元,使这个男孩治愈了疾病并考上了大学。
事后,她千嘱咐万叮咛,不让媒体知道,结果没想到还是让无孔不入的记者得到了消息,把这件事披露了出来……
不懂广告的广告人
“假如有广告客户要跟你谈广告代理,你会怎么谈?”
“跟我谈?”陈晓旭显出非常吃惊的样子,“我不知道,没有客户直接来找我谈的。我们各个部门都有总监,他们比我专业,我需要做的是坚持诚信经营的宗旨和为有志之士提供广阔的舞台。”
陈晓旭的创业资金是买股票赚来的。那时,中国的股市也是刚刚起步,她拿演出积攒的两三万块钱跟着别人买原始股,没想到股票翻了好几倍,她成了“先富起来的人”。
公司初创,顶着“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制作总部经理”头衔的陈晓旭,手下除了几个大学生外,几乎一无所有。她在一家酒店租了一间客房当办公室,业务举步维艰,房租和人员工资几乎压得她抬不起头来。
她的第一个客户出现在一个月后。那是慕名而来的一家药厂,客户对她说:“我知道林黛玉不会骗我的。”
另一家药厂也让她记忆犹新。那是湖北省一家制药厂,当时几乎就要倒闭了,与她签订了150多万元的代理合同,通过她的宣传,制药厂不但起死回生,而且兼并了一家小厂。
“‘林黛玉’的名气对生意没有什么帮助,有理性的人绝不会因为你是‘林黛玉’就与你合作。”陈晓旭说。话虽这么说,“林黛玉”仍无形地为陈晓旭带来了一些宝贵的机会。当时,中国只有几百家广告公司,规模都不大,客户不知道做广告该信任谁,纷纷慕其名而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1991年开始,一直到1993年,我们都是很顺利的,稳步发展。我进入的时机好,客户盈门。如果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想象,行业都已成熟、竞争也日趋激烈,不懂行的人哪有机会?”
“如果说有困难,那就是在1994年。当时,全中国的经济都比较低谷,我们的业务稍微冷清一些f我从演员的角色转到负责一个小企业,不太懂得维系客户,到了1994年,我们失掉了一些客户,进入低潮,处于维持运转的状态。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的粗心大意。”
“现在每一个人都懂得,除了对客户的专业服务外,一定要跟客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教训,1995年,我重新结识了一批客户,尤其是五粮液,一直跟我们合作了11年。”
9年之后,世邦已发展成包括广告、文化和商贸三家公司的一个品牌企业。
如今,陈晓旭投入1200万元,与中视传媒筹拍一部28集的电视连续剧,希望在文化领域有所作为。电视剧暂名为《红帮裁缝》,写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上海西装行业的发展史和风雨飘摇时代的恩爱情仇。
“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身为家中长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会去那里,我们还能见面吗?”
过着一种平和的生活
以代理酒类品牌广告发家的陈晓旭却喜欢吃素,从不喝酒。受她的影响,世邦公司有几名员工也养成了素食的习惯。
弃影从商后,陈晓旭曾经很专注于赚钱,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她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的录音带, “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清净仁爱世界的无限向往。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
两个月后,她听说净空法师在新加坡讲经,便立即办理了签证,飞了过去。“看着老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与佛法很早就相识了。我问老法师:‘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吗?在我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师父了。’第二天,师父为我和妹妹传授了皈依。我们从此踏上了学佛的道路。”
现在每天早上,陈晓旭以诵读《无量寿经》作为一天的开始,在入睡前读诵《地藏经》,来检讨和忏悔自己当天的过错,替一切正在造罪业和受苦的众生忏悔,祈愿他们能和自己一起断恶修善。
“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会在午休时静坐30分钟恢复体力,效果很好。失败和成功就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什么,智慧是不是增长了,灵魂是不是长高了,道德是不是提升了。学习在我的生活中占着很大的部分。以后,我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有关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业。”
“我的人生目标是:在我寿终正寝之前,能够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觉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都赎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陈晓旭所说的“错误”,是指行为、语言、思想上有意无意中的过失。
看上去,陈晓旭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小得多,而她却说,她的心理年龄“已经不止100岁了”。
“我希望生活尽快过去,像流水一样,然后进入一种特别平静的状态,看书写作,亲近自然。我希望现在就过老年人的生活,希望过我爸爸妈妈(那样)的生活。”
“每天早上,我以诵读《无量寿经》作为一天的开始。佛在经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无限智慧与庄严的国度。那是一个通过信、愿、行,人人都可以到达的极乐世界。我在读诵中,将自己的愿望与佛的愿望合二为一,祈愿自己具有如佛般的慈悲与大家共度此美好的一天。晚上,我会在入睡前读诵《地藏经》。来检讨和忏悔自己这一天的过错,并替一切正在造罪业和受苦的众生忏悔。祈愿他们能和自己一起断恶修善。而白天的工作很繁忙,我会在午休时静坐30分钟恢复体力,效果很好。尽管工作中也会遇到不愉快、不顺利的情况,但经典中的教诲会在心中时常浮现,如同甘露及时平息我的烦恼。所以,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烦恼有些像浮云,经常飘动,却很快被吹散,很难久留。
此外,在我公司里,供奉着几尊佛像,让我时常想到要向他们学习清净、平等地待人。以前,我是严厉的人,对事物的要求很苛刻。有时我会把员工训哭。学佛以后,我变得平静温和,在我的眼里,没有善人或恶人,只有觉悟的人和迷茫的人。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镜子,让我反观自心,精进修行。在公司的前台,摆放着有关佛教的书籍,来往的客人可以随意领取。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了解佛教的意义并十分尊重,有少部分员工已经正式皈依成为佛教徒,而我的司机和秘书同我的家人一样,已在我的鼓励下素食多年。最使我欣慰的是,有些客户也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并阅读佛教书籍,能将最圆满的佛法介绍给自己的客户及朋友,这是最有意义的感恩。
虽然,广告是一个充满物质欲望的行业,很多人觉得难以平衡它与佛教徒生活的冲突,其实佛要让我们创造一个永不失去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从纯净纯善的爱心中产生的。佛教导我们怎样以正确的方法获得快乐的生活。所以,我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但我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一个家庭对物质的欲望,而是用于更广大、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这就是佛的愿望。我乐于辛勤而快乐的工作,我乐于用所得的财富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乐于在别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给他们温暖的手。但我和我的家人保持过正常但不奢侈的生活,包括对能源的爱护和珍惜。在没有学习佛法前,我曾是个喜爱精致生活的人。现在我自己正渐渐地降低对昂贵物品的依赖。这也是我修行的一部分。目前,我能做的是拿出自己资金的一部分,持续用于拍摄一些佛教故事和印制经书等,赠送社会,利益大众。以后,我希望用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去做更大、更多的有关佛教传播的公益事业。”
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初学时认为,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原本皆不平凡。阳光、空气、宇宙万物之所以长久广大,在于它们始终的给予,而不索取。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爱自然、爱众生、爱一切。互相关爱、共存共荣是自然的法则,是无上的正道。
真正的修行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每时每处保持澄明的觉照之境,对万事万物长存感恩之心,心可与虚空相应,愿能度万物众生。
而一个假名的我,就像一滴水珠那样,渐渐地澄清,汇入弥陀慈悲的愿海,成就博大与永恒。
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我谨对佛皆忏悔
一切罪障悉消灭
感恩文:感激斥责我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我的定慧
感激遗弃我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
感激欺骗我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激伤害我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我的心志
发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祈愿仁者2006年千祥云集,百福骈临。
南无阿弥陀佛
晓旭合十
附:
三联周刊:陈晓旭的红楼梦宿命,从黛玉到妙玉
1933年农历正月,李叔同先生在厦门妙释寺演讲,他说:“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禧、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他接下来讲述了自己“改过自新”过程,然后总结说:“常人于新年时,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贺其将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时,与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贺诸君将能真实改过不久将为贤为圣;不久决定往生极乐,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耳。”
2007年农历大年初六,人们大多还没有开始新一年的工作,陈晓旭出家了。这个曾经扮演过林黛玉的演员,因那部《红楼梦》重播过700多次,而长时间留在人们的视野里。她是一个公司老总,身家过亿,老的家居杂志上还能找到她豪华别墅的照片,去年10月,新的《红楼梦》电视剧选秀活动开始时,她还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活泼善谈。她的出家、她的“改过自新”立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这位“妙真法师”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好奇。
最早的佛教故事,讲的就是四个国王离开世俗世界,第一个国王看见贪婪的人砍倒芒果树,他离开了这个世俗的世界。第二个国王看见女人要吸引男人,他离开了这个世俗的世界。第三个国王看见老鹰在吃动物的腐烂尸体,他离开了这个世俗的世界。第四个国王看见公牛在争夺母牛,他离开了这个世俗的世界。
李叔同先生是1918年出家的,25年后,他的学生丰子恺做过一个演讲——人们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还会疑惑:陈晓旭怎么能抛舍自己的财产?她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她是不是在炒作?但对一些佛法修习者来说,陈晓旭的决定很好理解。一位学佛几年的中年男子说:“以我对一些出家人的粗浅观察,他们忙活着呢,每天功课很紧张,人人精进努力,比起我们这些尘世中人的忙碌,一点不差。只是二者在目标上,有天壤之别。借宗萨钦哲仁波且的话说,‘在物质进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而忘了心灵的一面……在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心灵层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从非常实用的角度看,以心灵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为物质的物质主义,更具长远的利益’。我们这些尘世中人,就是为物质的物质主义;而选择了出家的陈晓旭,想必已经冲破这一牢笼,往前头忙活去了。宗萨钦哲仁波且还讲过,‘观察任何现象,不局限于固定一个答案,他就认识了没有结束。体验任何现象,就仅仅是体验(它们是它们)而已,就认识了没有疑问’。这也许能为怎么看待陈晓旭的出家提供另一个角度。”
当然,陈晓旭出家,未必能给大多数人一个重新审视世界的契机。很多年前,许寿棠先生说过这样一番话:“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益亟,民气益衰,一般国民懦弱、浮华、猥贱、诈伪,视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无畏治懦弱心,以头陀行治浮华心,以唯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妄语治诈伪心。一面尊重历史,整理国故,以养成民族的自信力。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佛教真能有改善社会风气的功用吗?郁隽先生,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他说:“许寿棠先生这番话,不过是一种希望,我觉得上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佛教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军阀要剥夺庙产、限制僧人的数量,而当时《申报》上的许多报道都是嘲笑和尚、道士的。信仰总先作用于微观,然后可能才会对宏观的东西产生影响。”
莱比锡大学是宗教学重镇,宗教学的创始者麦克斯·缪勒就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缪勒从1876年起开始主持编译《东方圣书集》,完成了51卷,该书比较系统地收集和翻译了东方古代宗教经典。他有句名言是:“只知道一种宗教者,对宗教一无所知。”
世俗之人总会产生疑问,信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考量是庸俗的吗?是合理的吗?郁隽先生回答:“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考量,信仰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信仰与利益之间是有关系,比如获得身份认同、获得愉悦感。一个人再有权力、再有金钱、再有知识,他内心也会有不确定的东西,比如科学家深入研究某一个课题,到达一个高度后可能也会有无法解答的问题,或者有像一个孩子似的恐惧。但他如果有一种对至高至上的东西的追求,就会有一种信念上的保障。具体到陈晓旭出家这件事,我更关心她如何与她出家的那个寺院产生联系。”
沈奇岚女士,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宗教社会学系读博士,她说她在那里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讨论给宗教下定义:“结果发现,给宗教下定义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功能性与实质性这方面做一个框定,功能性定义看宗教对社会发生了什么作用,马克斯·韦伯的那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代表作。实质性方面的代表作是鲁道夫·奥托的《论神圣》,奥托说,有至高无上、超越世俗的东西存在,追求这个东西的行为就是信仰。”
一位佛教的出家人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基督教堂的建筑美,开篇就引用奥托的话,“宗教是一种内心的本能,或气质,它独立地、不借助感觉和理性,能使人们领悟在不同名称和各种伪装下的无限。没有这种才能,也就没有宗教”。《论神圣》有中文本,但在一些专门研究宗教的人来看,也是一本很难读的书,不过有学者做过较为通俗的解读——奥托的论述中,“神圣”是一种完全特殊且不可归纳为任何其他东西的心理状态,是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他杜撰了一个词“numinous”来称谓这种很难定义的心理状态,体验到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交织的“numinous”就是体验到“numen”(拉丁文元神)的存在,就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创造物。人们感到“numen”是“完全的他者”,具有威严和力量,既可怕又迷人。
沈奇岚女士说:“宗教很难定义,但只要为人的生存提供意义系统与规范,那就是有宗教性的,这个判断相对容易,由此说来,居士的行为就是宗教性的。许多高级管理人员学佛法,也是宗教性的。我在德国采访几个中国年轻人,他们出国之后接触基督教,慢慢有了信仰,我关心的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没能帮他们解决生命中的疑惑,他们认为中国的关系文化很讨厌,人与人之间很虚伪。一个人有信仰后价值观上会有变化,但他的社会活动是怎么变化的,行为方式上的变化,也是宗教对他生命构成中的影响。”
沈奇岚女士就读的明斯特大学,有过一位校友,就是当今的教皇约瑟夫·拉青格。郁隽先生介绍说:“拉青格刚成为教皇,就去科隆参加世界青年日活动,要与100万年轻人一起做弥撒,德国《明镜》周刊当时就做了一个封面故事,题目是教皇来到了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因为在德国,去教堂的人数在减少,神职人员需要从外国引进。信基督的人数下降,印度教、风水越来越吃香。拉青格曾主管天主教信义部,规定天主教的基本教条,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许多人都有所了解的那个汉斯·昆是一个相对自由主义的天主教神学家,他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过一些自由主义的观点,后被革除教职,不许在任何天主教大学里任教。拉青格当了教皇后和汉斯·昆曾共进晚餐,做出和解的姿态。西方的神学院系统,每一代神学家都在阐释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神学一直与时俱进。但是,反过来讲,如果在一个很世俗的世界里,一个宗教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堕胎,可以婚前性行为,可以吸毒,它的价值观和这个世俗的世界没什么不一样,那它也很难吸引别人去信仰它。佛教可能没有对消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做那么多与时俱进的解答,但其智慧与准则却依旧吸引人。在陈晓旭之前,有歌手李娜出家、演员黄元申出家,陈晓旭之后也还会有人修习佛法,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故事也很多,最早那个人就是佛陀本人。”
在沈奇岚看来,她的那些访谈对象都获得了一个新的角度去面对人生,但是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用他们获得的这个新角度去面对,又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他们之所以有了信仰,是因为他们年轻时学到的那些东西还不足以应付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她说:“现在德国的小学里也会开设一些宗教学课程,把它当成一种知识来普及,不要一说佛就是神秘的、遁世的,一说道就是养生的,也许这些都是偏见,也许大家都需要宗教学知识的普及,德国的穆斯林多了起来,印度教也在德国修建自己的神庙,他们要学会和有信仰的人一起生活,学会和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
上一篇: 西藏提前进入旅游季节
下一篇: 杭州灵隐飞来峰造像首次挂上“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