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朝圣 就是看到自己的心
按:在今天,国内外游人无不以游历名山古寺为快:在万木掩映之中饱览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梵宫宝殿和端庄慈祥、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塑像,领略“佛国净土”清净庄严,超尘脱俗的意境……这些看似都与佛教朝圣有关,但假如你以为这就是朝圣的话,有可能你和佛教圣地擦肩而过。
为什么去朝圣?对于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说,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因为圣地就在那里,而朝圣,据说具备很多功德。这样简单的评判,可能会让我们过于执着外在的结果而忽略了它们和内心之间的关系,哪怕我们是最虔诚的朝圣者,也极有可能错过最精彩的部分。
佛教的朝圣具备了最大的开放性。这并不是指任何背包客、灵修爱好者、摄影发烧友和宗教学者都可以在圣地找到让他们兴奋的东西。当然他们可以,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朝圣来了解外境与内心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不仅是突破我们知见的局限,了解“加持”“布施”等等佛教用语真正意义的一个突破口,也更是我们主动开启生命奥义之门的钥匙。这条路,对任何人都是敞开的。
好,先让我们来听听法师们是如何理解“朝圣”二字之微妙:
“朝”者“面”也,朝圣如同见佛。故诸位此行,何等神圣。既称神圣,已然不同平常之旅。何异旅行,诸君须明。——体恒法师
朝山就是朝圣,圣字能够把朝山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因为这个圣,就意味着,是它有一些神圣、庄严,比我们凡人更高,让我们凡人能够得到精神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教育。——宗舜法师
心中无信而朝圣,或为新奇如观光,不知朝圣功德者,此似朝圣非朝圣。我们身外的一切现象,都在我们身内有相互对应的存在。真正的朝圣,就是看到自己的心。——宗萨仁波切
我们相信朝圣是积资净障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如果你只是以观光的心态去圣地一游,恐怕也很难达到积资净障的效果,因为你的心还是老样子,还在原地。所以,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希阿荣博堪布
佛陀的圣地没落于此,佛子应勤修行以求解脱,才不枉圣地朝圣之行。真的佛子,应对佛教有真感情。朝圣不能以旅游的心态,随意嘻笑怒骂,挑三捡四,否则耗损福报,亦错失累积福报之机缘也。——然一法师
由于过去的佛菩萨与历代祖师大德们,在各个圣地发过广大的善愿:「祈愿未来有缘朝礼此圣地的无量众生,能够因为见闻、忆念或接触到此圣地,暂时的苦痛都能平息,无尽的善业都能圆满,最终皆能证得清净的佛果!」由于诸佛菩萨们广大善愿的加持力,当我们朝礼圣地时,受这股力量的影响,很自然会生起感动与信心。——真妙法师
“佛在世时我沉沦,今我出世佛灭度,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再不把握此时,更待何时?——道证法师
后记:朝圣的历史几乎和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最初的缘起乃是对佛陀的思念。当佛陀上升忉利天讲法之时,舍卫国的信众因为思念佛陀,便把菩提迦耶的菩提树引种于祇园精舍,成为他们礼拜的神圣所在。而当佛陀入涅槃之后,他出生、证道、初转法轮、入灭的四大圣地就吸引着来自印度各地的信众前来朝拜。
对于古代的中国僧侣来说,朝圣的核心目的乃是求法,所以对于那些历尽艰辛的前贤们来说,朝圣几乎和求法是同义语。玄奘去印度的缘起是学习《瑜伽师地论》,而法显和义净心中念念不忘的则是求得完整的戒律传承。
这正是佛教历史悠久的参学求法传统的一部分。实际上,随着阿育王将佛法传布于更广泛的地理区域,朝圣求法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圣者所在即为圣地,像中国的西藏、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终南山、鸡足山、梵净山无一不因佛菩萨的修行圣地而成为人们朝圣向往之地。其中,名山道场高僧大德的求法故事更是连绵不断,直至今日,这样的故事依旧正在发生,你所需要的只是真诚心和因缘罢了。(文/德彪 网络整理)
上一篇: 蝉友圈国际旅行社服务号正式上线
下一篇: 去印度朝圣 听领队讲十八大圣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