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游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度朝圣游学 > 印度朝圣景点 > 王舍城竹林精舍 > 竹林精舍:佛陀早期弘法地 佛教寺院前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竹林精舍:佛陀早期弘法地 佛教寺院前身

发布时间:2016/03/13 王舍城竹林精舍 浏览次数:2204

印度朝圣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圣池迦兰陀池

  佛旅网 印度朝圣之旅 竹林精舍,又称“迦兰陀竹园”( 梵文kalandaka venuvana),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重要的弘法场所。据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竹林精舍成为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可以说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他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传道,王舍城中归佛出家的人渐多。”

在印度苦行林修行的沙门,平常多半散居于各处,一到雨季,他们就得各自寻找安居场所;等到雨季过了,大家又回到树林去。当佛陀的教团越来越庞大后,就有必要为上千弟子找个安身修道之处,因此竹林精舍的辟建,实在是佛教僧团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盛事。

竹林精舍,计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讲堂,附近有迦兰陀池塘,供养佛陀及弟子们,佛陀曾在此过了六次的结夏安居。至今,竹林仍然生长茂密。精舍遗址是一个小土丘,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迦兰陀地毯,以及其它一些少量的文物。

十三世纪时,竹林精舍已被荒废了,美丽的竹林被任意盗采而荒芜。1956年由印度考古局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挖掘出传说中的迦兰陀池,加以复原。园中由日本妙法寺供奉一座亭子,里面供奉一座三公尺高的佛像,还在旁边种植了无优树和菩提树,日本信徒也从尼泊尔移植竹株栽培于此,成功地再现竹林景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精舍在王舍城北门一里余,用石头砌成,门向东开。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此居住,并说了数部经典,以导凡拯俗。佛寂灭后,弟子在此塑造了与佛真身一样大小的佛像。精舍东面有佛舍利塔。佛涅槃后,未生怨王分得舍利,持归后式遵崇建,而修供养。阿育王时,为舍利起塔,供养于内。

另据说,当年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在王舍城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摩竭陀国为佛陀住世时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及伽耶为其中心,首都王舍城。土地肥沃,风俗淳朴,崇尚佛法,有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余人,多宗习大乘教法;复有天祠数十,异道亦多;城附近有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旧址、佛苦行处、三迦叶归佛处等著名佛教遗迹。

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初期,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来皈依,成为座下高足,追随佛陀弘扬佛法。他们原本都是六师外道之一的删阇耶的弟子,无意间听到五比丘中的阿说示诵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知道有佛陀在世,随即到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后,就带领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来皈依佛陀。

除了供养护持佛陀与僧团之外,频婆娑罗王经常到精舍请示佛法。如在《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中记载,佛陀对国王宣说五蕴虚妄、三界不实,与一切无常的道理;频婆娑罗王当下证得法眼净,欣然请佛传授五戒。朝中的文武百官以及一般老百姓也都争相来皈依佛陀,求受五戒。

此外,如《持世经》、《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佛说转有经》、《佛说般舟三昧经》、《持人菩萨经》、《私呵昧经》、《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等,都是佛陀在竹林精舍时所说。

摩揭陀国国都巴特那是印度的宗教圣地,城市历史悠久,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4世纪时为芨多王朝的属地。该地早期曾为佛教重镇,为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奉佛的中心,也是摩揭陀国的佛教基地,在佛教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佛教在印度衰亡后,该城成为印度教的圣地。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