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光—瓦拉纳西恒河
发布时间:2016/12/07 瓦拉纳西恒河 浏览次数:2807
不要觉得电影里面的印度就是印度,不要相信照片上的印度就是印度,也不要相信别人游记里面的印度就是印度,正如一句话所说:“你可以用任何目光去看印度,你可以用任何文字去描写印度,但是千万不要相信那就是印度,人们怎么评价印度都是不过分的。”
一个宗教信仰深厚的国度,总会有一处让很多人极度狂热向往的地方。在印度,“一生能来一次瓦伦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
印度教徒一旦有幸在瓦伦纳西这个北方的古老名城里落地生根,便再也不愿离去。即使在这条被尸烟弥漫的恒河里,充斥着外人眼中所看的各种垃圾和火葬后的骨灰,却仍是他们心目中进入天堂的最佳入口。
一条流淌灵魂的河
从加尔各答到瓦伦纳西,773公里,我们乘坐的火车走了23个小时。火车晚点,在印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要苛求它会有什么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旅行时间和计划一定要宽松。
机动三轮车在夜晚穿过笼罩着房舍的烟雾,带我们进入一个破烂不堪的城市,大胡子司机告诉我们,瓦伦纳西到了。下车便看到一群人抬着一个担架“嘿哟!嘿哟!”从我们身边走过,担架上的人覆盖着色彩华丽的黄色布块,难道是传闻中要进行的恒河火葬?询问司机后果然是。摸黑在巷子里寻找住处时,又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心里暗自惊讶“天啊!恒河每天要超度多少灵魂呢?”从风光旖旎的南方椰林水巷来到尸烟弥漫的瓦伦纳西恒河边,巨大的落差让内心产生一种失重的感觉,虽然只是初到这个城市,却已经在路上感受到它的神秘和诡异。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奔流而下在瓦伦纳西不过是向北走了一段而已,这些自然现象在浴城瓦伦纳西却被演绎成一种神秘的宗教力量。印度教徒公认人生的四大乐趣:居住瓦伦纳西、结交圣人、饮用恒河水、敬奉湿婆神。其中3项都要在瓦伦纳西实现。在印度教圣徒心中,瓦伦纳西是他们朝拜的圣地,是他们思想上的光。他们深信恒河是由湿婆神头发上的水滴滴落脚边后汇流而成的清净之水(这是很多种版本其中之一)。于是用圣河来引领和安慰黑暗中探索的灵魂,每日早晨成千上万的人们到恒河晨浴便形成了瓦伦纳西GHAT的一大景观。
GHAT是由河岸伸向恒河的台阶,也有几处GHAT通向火葬场和神庙。现在好多旅馆的门也开在这些GHAT上面以方便游客进出。晨起,我们租了条船穿梭在恒河上,只见晨浴的人们面向东方将身子浸在水里, 恭敬地用双手捧起河水, 高高地举过头顶, 然后慢慢地将水从头顶淋下,这样的举动被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虽然河水相当混浊,但信徒们依然相信在其中沐浴净身,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他们还相信湿婆会在恒河边巡视,凡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在他们的一生之中,能够到恒河沐浴净是无上的荣耀。
看到沐浴的人们大口把恒河水吐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不禁联想到了倾入河中的骨灰,这是怎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恒河给予印度教徒们足够的的思考空间,人们在此冥想、感悟生命的本质,放弃物质欲望成全精神生活的追求,却是我无法全然做到的。
最亮的暗夜天祭
天祭是恒河GHAT的重头戏,由血统最纯正的婆罗门祭司来主持。每到夜晚,这里便聚集了众多围观的人群,向恒河祭拜,以敬神明。
法师们随着现场的宗教音乐做各种动作,请神、拜神、送神,祈求平安、好运。到了音乐高潮时全场信徒一同打拍子唱歌。身在其中的人会认为是自然、神圣的事情,在我们眼里,却像是一场极具民俗风情的娱乐表演,祭祀典礼上华丽的服装造型和专业的舞美灯光堪称一流,毕竟在印度走贯了黑暗的小巷子,还没看到过它如此光彩的夜。
天祭的第一排坐着一些有钱的富人,他们身后则是黑压压聚在一起的游客和平民。印度的贫富有着著名的落差,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场景不难见到。就连恒河每日的火葬,也会为富人和穷人划分不同的禁烧区域。富人放在棺材里烧,穷人则包裹在白布中,而僧人的尸体不用焚烧就可以进河,这是一种荣耀。
天祭中表演的主要道具是水和火,它们是生命延续的根本,人类对它们的依赖从生活到精神自然无法消除。当音乐噶然而止时,围观的人们四处散去,有人在发一些吃的东西,不知谁给我手里塞了一些类似糖的食物,还有人在我额头上点了红点。
这一切即使在身边真实发生了,也让我们倍感新鲜和神秘。佛教从瓦伦纳西传遍世界各地,但却在瓦伦纳西遭受冷落,印度80%的印度教信仰者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们都在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精神寄托。就像眼前被大雾笼罩的恒河,我试图看到它的全部,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我很努力的睁大眼睛,却只看到了印度很局限的局部,它依然那么遥远。
亘古不变的生活
恒河的岸边,会有无数祈求的目光纠缠着过路人。因为在德里经历过很多乞讨,已经习惯熟视无睹的穿过他们。这群色泽艳丽却又衣衫褴褛的乞丐,却是来到恒河边等死的印度教徒,乐善好施的印度人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活着,让他们挺过一天又一天,直到有一天不再睁眼看这个世界,就可以继续他们的轮回。他们从GHAT下面一直排到瓦伦纳西的街市,和路边房上的猴子,路中间站着的牛,组成了瓦伦纳西恒河岸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浓烟和晨浴的祈祷、天祭的歌声、职业乞丐的眼神、GHAT上的流浪狗、街市边上的的神牛、GHAT边上建筑群居住的鸽子和鸟、天空中盘旋的鹰隼、游人的好奇目光混杂在一起形成了瓦伦纳西特有的第三空间——神、人、兽的聚集空间。我喜欢穿过恒河后面GANGA区的小巷子,那里有最贴近印度人的现实生活。遇到放了学的孩子们,会瞪大了眼睛给游客挥手打招呼,可爱也有礼貌。巷子里有着各色小店,学印度鼓、学印度琴,或者挑选色彩鲜艳的印度风情饰品,很多店要脱了鞋才能进去,因为总是要小心那些可恶的神牛粪便,它们无处不在。一些店索性燃起了印度香来驱除这些味道,可总算给游客们制造了一些宗教氛围之外不那么拘谨的乐趣。
朝拜的,等死的,或者无关的看客让这个城市越来越拥挤。瓦伦纳西显然不是欣赏风景的好地方,可他背后的文化精神,制造了诸多物化的奇观,即使那不被很多人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们对这个城市的行为充满了好奇和不解,可在瓦伦纳西的眼中,我们这些灵魂无处寄托的人或许更为怪异和可悲。
无论是80年代那部著名的印度电影《大篷车》,还是如今影响全球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我通过各种接触到的信息依然无法看清楚印度,甚至于这个浓缩了印度文化的瓦伦纳西。因为那里接近天堂,也连着地狱。(作者:摩梭人(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