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禅者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禅者说) > 工作劳动的同时,也可以培植福德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工作劳动的同时,也可以培植福德

发布时间:2017/05/08 佛教文化(禅者说) 浏览次数:2022

《毗奈耶经》云:

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

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

意思是说,我们应该经常修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如果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上师曾说:“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之前造作的业因在条件成熟时显现的果报,现在的安乐是之前(包括今生和前世)行善积累了福德的结果。”

出世间的福报,也是福德的体现。

比如,修道所需的一切顺缘,遇到真正的具德上师,顺利地闻思修行,都需要有福德。如果你进一步想出家修行,更加需要足够的福德,不是简单剃个头就能了事的。在汉地出家,首先要干粗活,服务僧众,为常住发心做事,以此培植福德。

面对僧众积累福德资粮非常迅速。以前法王如意宝住世的时候,上万僧众在一起,还有很多佛菩萨的化身、成就者在那里;为常住发心做事,功德不可思议。

不 作 则 不 食

唐朝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定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自食其力;他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也不肯假手于人。

晚年时,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粗活儿,就劝他不要做;但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没有德行,怎敢叫人养着我呢?”

弟子没法,只好把农具藏了起来。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绝食抗议。弟子们焦虑地问道:“师父,您为何不饮不食?”禅师回答:“既然没有工作,怎么能吃饭呢?”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

后代禅林受他的影响,很多禅僧每天都要劳动,以培养福德。

几十年印经的福德现前

以前在藏地有一个出家人,上师告诉他:“有福报就会有智慧,你从现在开始培植福报,为僧众印经。”于是他开始用印经板刻印经书(那个时候没有油印机、复印机,靠的是手工劳作,把墨涂到印经板上,粘上纸,压实后再把纸拿出来),就这样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印了几十年。

有一天,他突然厌烦了。心想:“上师是不是说错了?为什么我积累福报这么久,还没有开智慧,还是这么笨呢?不如我请文殊菩萨印证下上师的话吧。”(其实如果很笨的话,他可能不知道请文殊菩萨印证。)

于是他说:“文殊菩萨啊!上师说‘只要有福报就能开智慧’,现在我要把印经板扔到空中,如果它掉下来,就说明上师说错了;如果不掉下来,那上师就是对的。”说完,就将板子扔向空中。

他等了一会,经板竟然没有掉下来!于是抬头一看,发现文殊菩萨端坐在空中,接住了那块印经板。菩萨说:“不要对上师生邪见,你的上师说得完全正确。你要继续为僧众发心,以后会开智慧的。”

他又惊又喜,一下子愣住了。由于几十年印经的福德现前,他终于亲见文殊菩萨。从此以后,他对上师充满了信心和感恩,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邪见,继续勤勤恳恳地印经,最终开启了智慧。

文章来源:菩提洲网站 |普贤讲堂

《开显解脱道 · 讲记》第五十八课 慧持法师讲释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足够的福德出家修行,平时也很难有机会为僧众发心做事来积福,怎么办……

大家工作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他人服务、效劳,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呢?

——希阿荣博堪布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