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华东地区 > 安徽地区 > 九华山游学 > 【九华山朝圣】九华山佛教历史——始传和初兴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九华山朝圣】九华山佛教历史——始传和初兴

发布时间:2017/06/30 九华山游学 佛国历史 浏览次数:2460

【九华山朝圣旅游】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十王峰、七贤峰、天台峰、中峰、罗汉峰、宝塔峰、莲台峰、大古峰、上莲花峰等九 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海拔1344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十景有五溪山色、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岩宴坐、天柱仙踪、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九子泉声、平岗积雪;新十景有甘露灵秀、龙池飞瀑、祇园晨曦、神光异彩、摩空圣迹、闵园竹海、凤凰古松、观音慈航、大鹏听经、花台春色。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唐天宝年间,李白应邀与友人同游此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见《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此后更名九华山。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释杯渡来到九华山,兴建寺庙、修行布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上九华山的境外僧人;唐代古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华,卓锡苦修,圆寂后,肉身不腐,被后人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现有佛教寺院99座,固定宗教活动场所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庙9座,安徽省重点寺庙30座,佛像万余尊,是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东晋佛教始传九华山

佛教约于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传播地区以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为主,波及长江中下游流域。三国时期传入吴地(今江苏、安徽)沿江一带,东晋时期始传陵阳山区(九华山时属陵阳山区,称九子山)。其传播的途径,除了由西域而到中原、江南外,还有经过海路到达吴楚的情况。“据史籍的记载看来,当时楚地佛教的传播比起中原,似乎更盛一些。”(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第81页)据明嘉靖《池州府志》、《九华山志》记载,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释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北)始建茅庵,庵曰“九华”。唐开元年间,朝廷赐额“化城寺”。清嘉庆《大清一统志·池州府志·仙释》载,安帝隆安五年,杯渡从安禅峰卓锡化城之址,始创道场,为开山之祖。

九华山佛教初兴于南北朝时期

从三国至两晋时期,江南地区的佛教渐有传播。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大力提倡佛教,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都信奉佛教。至梁代,梁武帝萧衍在天监三年(504)宣布佛教为国教,大造佛寺,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景。时有僧人至九华山新辟道场。清陈蔚在《九华纪胜》中记述,梁伏虎禅师“天监初居九华……建道场于拾宝岩侧”。当时虎患盛行,自伏虎禅师来后,虎患始息,故其寺庵名“伏虎庵”。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朝廷赐额“圆寂寺”。

九华山佛教旅游资讯

来源|网络

关注佛旅网公众号更多精彩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