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说法是怎样的场景?请来上海博物馆看佛像
印度次大陆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佛教艺术同样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上海博物馆与印度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合办的“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让中国观众有机会亲身面对鹿野苑风格的宁静佛立像。
佛立像 鹿野苑风格 约公元5世纪 砂岩 北方邦鹿野苑
来自印度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的91件(组)印度佛教艺术品12月2日下午在上海博物馆二楼展厅揭开面纱。这次展览是来自印度本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佛教艺术展览,也是国际巡展的第一站,之后该展览还将移师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展品以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题材为主要内容,有用象征和具象手法表现佛陀与诸神形象的雕塑、漆器、银器、贝叶经和微型佛画等,时代跨度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9世纪,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缘起、演化和发展,以及佛教文化在其他国家传播的过程。
据上海博物馆古代雕塑专家李柏华对澎湃新闻介绍,此次展览最值得关注的是众多以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为题材的雕塑作品,比如贵霜时期代表作——一件长幅式浮雕“初转法轮像”。作品细致刻画了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后,于鹿野苑初次说法的场景。浮雕中的佛陀结跏趺坐,台座的法轮柱下方一对卧鹿背靠背而坐,表明该事件的发生地为鹿野苑。佛陀右手高举无畏印,左手提携衣缘,佛陀弟子分坐在佛陀两侧,听其说法。
初转法轮像 贵霜时期 约公元2世纪 片岩 罗利亚坦盖(印度次大陆西北部)
呈现印度佛教艺术演变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并传播佛教;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佛教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并向西北扩散至中亚地区,朝东南传播到南亚诸国。经由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中国的佛教,不但被中国吸收,并逐渐地本土化,最终形成了中国的佛教。而后,中国将已经中土化的佛教,再输入到朝鲜和日本。
佛教艺术是佛教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忠实反应了整个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据印度文化部博物馆司司长迪帕克·阿希什·卡尔介绍,印度的佛教艺术约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印度的佛教艺术是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佛陀,比如足印、菩提树、佛座、法轮等就代表了佛陀的形象和存在;到了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佛教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热衷于祭拜佛陀的身骨遗物和其他象征符号,以人形形象来表现佛陀的艺术作品开始出现。
舍卫城神变 贵霜时期 约公元2世纪 片岩 近喀布尔(印度次大陆西北部)
印度佛教艺术主要有三大风格,公元1世纪的时候,犍陀罗和马图拉这两大佛教艺术流派兴盛。约在公元5至6世纪,笈多王朝又将犍陀罗和马图拉两种风格糅合,创造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笈多风格。笈多时期亦是印度佛教艺术达到鼎盛期,在印度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犍陀罗艺术风格的,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犍陀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当时因为历史原因,它那边的艺术风格都是受到罗马风格的影响,佛像发饰、衣着、装饰、花型有非常鲜明的希腊时期的艺术特色。第二个原因是犍陀罗艺术在历史上非常重要,那是因为从犍陀罗之后,整个佛陀的形象出现了一个人形的表现形式,正因为有最初的佛陀形象的出现,之后才会不断地向笈多式或者是马图拉式的不断演绎,所以犍陀罗样式在我们印度佛教艺术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迪帕克·阿希什·卡尔说。
展示栩栩如生佛教众神
本次展览分为“佛陀传略”、“薪火相传”、“梵天诸神”和“佛法东渐”四大部分,展品主要是来自巴尔胡特、马图拉、鹿野苑、那烂陀寺等早期佛教重地的代表性雕塑。
观众可以通过观赏此次展览,了解到逾城出家、哑躄本生、须大拿本生、驯服狂象奈拉吉里、舍卫城神变等众多佛传与佛本生故事或传说,并有机会观摩欣赏到诃利帝、半支迦、宝藏神、金刚萨埵、度母、摩利支、尊胜佛母、般若佛母等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
来自马图拉的“诃利帝与半支迦”浮雕是一件贵霜时期的代表作。作品选用当地特有的黄斑赤砂岩雕刻而成,讲述的是“鬼子母神”诃利帝前世受佛祖慈悲教化的故事。
诃利帝与半支迦 贵霜时期 约公元1-2世纪 黄斑赤砂岩 北方邦马图拉
来自鹿野苑的“佛传故事”浮雕则在一件作品上同时表现了佛陀自降生至入灭的五大事件,分幕式构图体现出笈多艺术的睿智巧思,彰显出被誉为印度文化“古典时代”或“黄金时代”的笈多时期的艺术特色。
佛传故事 笈多时期 约公元5世纪 砂岩 北方邦鹿野苑
除了风格迥异、材质有别的精美雕刻之外,展览还特别呈现了一套公元11世纪的《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共计十件贝叶经插页。在佛教般若经中,《般若八千颂》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经文强调了“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与慧力。对宗教对象的敬仰是佛教仪轨的重要行为规范,艺术品在经过僧众的祈祷和念诵等仪轨后往往被奉作圣物。
标签:蝉友圈 蝉友素猫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蝉友圈素猫 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佛教旅游 印度尼泊尔佛教旅游 西藏游学 西藏佛教旅游 五台山佛教旅游 峨眉山佛教旅游 普陀山佛教旅游 九华山佛教旅游 梵净山佛教旅游 终南山佛教旅游 鸡足山佛教旅游 南华寺云门寺佛教旅游
上一篇: 佛陀的成长,说明佛法不离开世间法!
下一篇: 佛陀去哪里了?佛到底有没有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