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如何理解佛陀的大孝?
发布时间:2018/12/24 佛旅资讯 浏览次数:2599
桑克西亚·顶礼佛陀降凡圣像(佛旅9月印度朝圣游学)
释迦牟尼佛出世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往生到忉利天。摩耶夫人为什么能升登天道?因为她生了一位造福人群的福子,所以承受这分福缘而往生忉利天。虽然母亲在天道享福,但智慧超凡的佛陀明白,只是让父母亲享福,这样并未完全报答父母恩,因为天福享尽了一样会轮回六道,所以这样的报恩并不究竟。于是,佛陀就在八十岁即将入灭前,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讲说《地藏经》,此经亦称为佛教的“孝经”。佛陀为母亲讲经,是希望她能在福中启慧,能于天道中再超越三界,种下成佛的善因。
这种报恩的方式,又岂是物质的孝养所能比拟的!修行佛法不仅能自度、度父母,同时更能普度一切众生。
在家人对父母的孝养以物质为重,并且只限于一世寿命的生活奉养;而出家人则以慧命为重,慧命才是永生的解脱,所以尽出世之孝,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平时的修行和平日的付出来回报一切众生,如此也是报恩于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的父母。
共修(佛旅9月印度朝圣游学)
恒顺众生,应机化导
佛是为众生而修行、为了度众才成佛。今天,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共聚于此修行,难免因不同的观念和生活习惯,而产生各种磨擦与烦恼。一般人遇到这种状况,常常会彼此争执,认为自己的道理比别人充足,于是执意争个我是你非,像这样为了私我而争执,即是世间的凡夫。
学佛的人应该超脱人我是非,对彼此不同的观念及习惯,要以超然的心态看待——如同牛乳倒进水里很快就能溶解混合,又如我们将气息吐露在空气中,很快就能与空气融合一样;学佛者的心,要像虚空及清水一般,能够涵纳一切、顺应众生的习性,契合根机理念善巧地引导众生——先接纳,再感化。
因此,修行者的心念要达到真正超然,应从宽心对待一切众生做起,以爱心及耐心应机善导。那么,经此淬炼,就能超脱凡夫的习气。
佛陀为了救度众生,顺应众生根机,化成与众生相同的身形及相同的生活方式,来人间设教、说法,最后成佛证果。所以,为了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佛教徒必定要修养自我,恒顺一切众生,世间一切人与事,都是我们修行与磨练的对象,只要好好下一番工夫,学习面对境界而努力修行,就能成功。
行兹在兹,念兹在兹
现代人常迷失自我、迷失本心,修行则是为了“明心见性”,去除心中的无明。日常生活中,须时时刻刻自我观照,去除贪、瞋、痴等杂念,一切行为举止皆要“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以唤醒自性、找回自我。只要心念专注在每个举手投足、开口动舌的当下,训练自己“心行如一”,就能避免常常做出无意识的行动,或因言语行动的疏失所造成之错误。
我们既然想回报父母的恩德,就必须要有佛陀的精神——为众生而修行。修行必须先律己,然后才能律人;“律”就是戒律,也就是说,修行的人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无论是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要非常谨慎。如果我们的生活不能自我规范,行动举止不能自我控制,又将如何去影响他人呢?(证严上人著述)
其他排期:
客服联系
宽宇/朱朱
手机:18826280891
QQ/微信:182811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