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游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老挝游学 > 老挝游学景点 > 【佛教圣地】老挝(寮国)佛教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佛教圣地】老挝(寮国)佛教

发布时间:2020/02/15 老挝游学景点 浏览次数:1726

当婆罗门教在老挝盛行的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老挝。佛教是分两路传入老挝的。北路经由云南省的傣族地区及缅甸北部禅族地区传入老挝;南路由柬埔寨传入老挝。由南北两地进入的大乘佛教并没有在老挝形成统一的佛教,这是由于当时老挝还没有得到统一,各地还由大小不同的城邦国家统治着。

老挝万象·塔銮是老挝人心中最神圣的佛教圣地

1353年,法昂王统一老挝,为老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老挝佛教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据老挝史记载,法昂王刚统一老挝时,王后桥京雅“目睹南掌的臣民以至宫廷内外的王族大臣们都信奉鬼神,完全与自己在柬埔寨时信奉的小乘佛教不同,于是,乔京雅王后就向法昂王请求从柬埔寨引进小乘佛教”。于是,法昂王亲自写信并派大臣带着贡品到柬埔寨向岳父王(吴哥王)请求将小乘佛教传播到老挝。吴哥王接到法昂王的信后,表示同意,于1359年派出柬埔寨高僧帕马哈板曼达蒂拉和帕马哈特兰卡以及20位僧侣和三位精通诵三藏经的哲士,还把供奉于吴哥宫的勃拉邦佛像赠送给南掌王国。由此,小乘佛教先从芒通(今琅勃拉邦)开始向老挝全国传播。

目前在老挝传播的佛教是清一色的小乘佛教,与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信奉的上座部(马哈尼该派)一样。上座部佛教教义比较接近原始佛教。老挝佛教徒崇拜释迦牟尼,但不把“佛祖”当神来朝拜,而是把这位佛祖看成是实际存在的佛祖和传教大师,因此,对佛牙、佛脚印、佛塔和菩提树虔诚崇拜。在修行上,特别注重禅定,往重教义的字面解释,其核心是“代拉沙那”即“三相”,以十二因缘说明人生无常的过程,以“板扎巴干他”即“五蕴”说明无常的我,以“札杜拉里雅萨”即“四谛”说明无常的苦;保持早期某些佛教的戒律,如托钵化缘、过午不食,守夏安居等,只使用巴利文佛经,将释迦牟尼的“巴苏特”即“诞生”、“达沙鲁”即“成道”合并在一起纪念,称“维萨卡布沙”。

老挝接触上座部佛教(或称南传佛教)之后,将早先已在老挝各地流行的信奉鬼神和婆罗门教的某些成分掺进它的宗教仪式中去,形成了具有老挝特色的佛教。老挝王国时期,把佛教定为国教,宪法规定国王为佛教徒和僧侣的最高维护者。

佛教从14世纪传播到老挝后,由于得到历代王朝的扶植和大力提倡,因此发展很快,始终保持兴旺不衰的势头,而且对老挝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从宫廷到民间的许多仪式和庆典,包括婚丧和祭祀都离不开佛教,都需要僧侣到场诵经祝福和祈祷超度。

老挝的男性佛教徒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一生之中都必须出家剃度一次。但出家多长时间才可还俗,则没有规定,少则三五天(如服孝剃度,还愿剃度等),也有终身为僧不还俗的。在老挝,虔诚于佛教的成年人常劝自己的子孙在守夏节(老挝历八月十五日)前,入寺剃度为僧。因为守夏节是僧侣受戒节,是一年中戒律最严的季节。老人们认为,守夏节前入寺为僧,是锻炼青年品格修养的好时机。由于社会上对佛教的重视,因此,常把一个人是否曾出家为僧作为衡量他的人品的重要标准。相对地说,曾经当过和尚的人,在学习、就业甚至找对象上,都要比没有出过家的人容易的多。如果曾当过比丘而还俗的人,就更受到社会的欢迎。

老挝人民如此崇拜佛教,也和佛教在老挝社会起过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佛寺在老挝城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中心。过去官办和民办的学校都非常少,正统的学校大门只朝达官显贵的少爷小姐开,一般平民百姓被排除在校门之外,而佛寺为了使入寺为僧的人懂读经书,开办了识字班,使一切僧侣都能读会写。佛寺一般都盖有一二间能遮风避雨的“萨拉”,供无依无靠流离失所的人住宿,为他们提供伙食。佛寺里的老和尚一般都懂得医术,常以草药偏方为老百姓治病。佛寺里德高望重的法师,还是调解民间纠纷最具权威的人。总之,人们的生、老、病、死,长知识、学技能都离不开佛寺。由于佛寺在老挝社会起着这么大的作用,所以信奉佛教的人很多。信徒除了绝大多数的佬族外,还有傣族和部分其他族。在佬族的聚居的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寨都建有佛寺,每个佛寺至少有僧侣三五名,多则十几到几十名。在主要城市如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占巴塞等的大佛寺,可容纳沙弥和比丘百名以上的不计其数,例如万象的凡塔变佛寺、凡翁杜寺、凡珍寺等;琅勃拉邦的凡西佛陀巴特佛寺、凡迈寺、凡相通寺、凡维春寺等,曾是僧倡汇集的有名佛寺。

老挝的僧侣分为沙弥和比丘两个等级。沙弥是指年龄7到20岁的“小和尚”。“比丘”就是已经当过沙弥,年龄超过20岁,再经过另一次剃度仪式的和尚。老挝的僧侣绝对禁止饮酒和与妇女接触(即使是自己母亲、姐妹或妻子,也禁止从她们手中直接接受物品),禁止看戏、带帽、穿鞋(比丘可穿拖鞋),更是禁止动武和杀生(可以吃荤)。每天清早托钵化缘,所得一切饭菜食品,全寺大小僧侣共同分享;每天只吃早饭和午饭,午饭不进食。比丘外出要带一名沙弥随从,不得单独行动。

在老挝,大的佛寺都有开办讲授佛学的巴利语学校,学成授予“马哈”的学位。过去只办初级佛学学校,学位只授予“马哈”第七位(相当初中三年级)。“马哈”第八位及以上,要到金边或曼谷去深造。如果想考取佛学的更高学位,就要到斯里兰卡或印度的佛学高等学府去深造。在老挝语中,接受了大量的巴利语,它不但是宫廷用语,而且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一切领域的专用名词的来源和基础。因此,人们要衡量一个人的老挝语程度,总是以他掌握巴利语的程度为准绳。历来为老挝语的普及和提高做出过贡献的人,一般都是获得“马哈”学位的学者。如第一个整理和编写《老挝史》及负责编辑《老挝语语法》、老挝第一本《老挝语词典》的,就是老挝最富盛名的学者——马哈西拉·维拉冯。

由于佛教在社会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因此佛教的威望很高。就是在老挝沦为外国的属地和殖民地、或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都未曾失去对佛教的信仰。例如,目前在世界各国作为难民的老挝人,只要生活稍微安静下来,他们首先考虑的总是创建自己的佛寺和接待新的僧侣。目前在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地都相继创建了老挝的佛寺。

香通寺始建于1560年,保留着琅勃拉邦寺庙最经典的建筑风格,是琅勃拉邦最负盛名、最精致的寺庙。

相关推荐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