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宗教文化如何实现和谐共赢
名山名水的旅游景区往往都是宗教的显身之地。但是,在旅游与宗教交融的地区,二者的矛盾也时而有之。安徽绩溪虽然是一个山区小县,但由于自然山水秀丽,历代名人辈出,人文景观显赫,现已成为全国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该县有记载的庙庵遗址100余处,其中4a级的龙川景区和3a级的荆州小九华景区现各存一处有一定影响的宗教场所。近期,我们在对这两处旅游景点的宗教场所进行调研时,发现了一“冷”一“热”的现象。通过分析,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思考。
两处宗教场所的历史与现状
小九华银屏寺与龙川灵山庵相比,过去银屏寺的名气更大一些。小九华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的一个分支,据《中国名胜辞典》载:“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修行,故名”,“大九华许愿,小九华还愿,可也”。小九华银屏寺与地藏王殿隔溪相对,该寺建于明代,殿宇仿九华山格局,有大殿及楼台,僧舍20余间。供释迦、弥勒、灵宫、韦驮、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佛像50余尊,寺观及园林面积约20余亩。当时小九华为皖浙4府30县之佛教圣地。清乾隆年间香火鼎盛,释僧百余人。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王生日,这里都会出现香客朝观如云的壮丽景观。“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2001年,县政府同意恢复小九华佛教场所,定名为“小九华银屏古寺”。后由荆州乡与浙江投资商合作成立了小九华旅游公司,对小九华进行了保护性旅游开发,重修了寺庙,恢复了银屏寺大雄宝殿,开发了一天门、二天门、一线天、藏龙峡谷、九松崖、关王刀、铁釜潭等宗教场所和旅游景点。
坐落于龙川村河东的龙川灵山庵,据县志载,该地原为宋元税务机构,明代撤销,一度成为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宗宪等几代少年读书、习武的场所。后因堪舆家谓该地地势险峻奇崛,状如木鱼,宜佛不宜武,故明嘉靖后期辟为庵堂。虽然曾经香火兴盛,但与小九华相比,还是大为逊色。“文革”期间,灵山庵同样也没有逃脱被彻底毁坏的命运。2000年,经县政府批准,县旅游局、宗教局筹款修建灵山庵,再塑佛像。2007年起又续建关殿堂。目前,灵山庵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尽管小九华银屏寺有过辉煌历史,但目前却与龙川灵山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九华银屏寺宗教场所批准后,虽然曾引进三批僧人进驻寺庙主持佛事活动并管理寺庙,但由于旅游公司与僧侣因经济利益问题处理不当而一直未能和睦相处,矛盾纠纷不断,从而导致僧人难留。近两年,寺庙也基本处于无僧人留守的状态,银屏古寺仅作为小九华旅游景区的一处景点对外开放。在没有僧人入驻的情况下,为维护宗教的严肃性,县政府也要求旅游公司不得擅自开展任何佛事活动。小九华的旅游也因此而大受影响。
而与其形成反差的是,过去远没有小九华银屏寺名气大的龙川灵山庵,自从2001年出家尼众释传弘来庵主持以来,逐渐恢复原有架构,各项佛事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灵山庵的香客云集,反过来又带动了龙川景区游客的增加和人气的集聚。2009年,灵山庵被该市民宗局授予“文明和谐宗教场所”称号。
两处宗教场所兴衰的原因分析
历史上日朝观香客多达10万余众的小九华银屏寺如今为何遭遇冷落,而名气远不如它的龙川灵山庵又为何香客盈门?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一是利益处理方面的原因。由于小九华旅游景区和宗教场所是民间旅游公司投资的,僧人入驻后所产生的收益,旅游公司要介入分成,在游客和香客不多、收益较少的情况下,在收益的分成处理上难免会引发各种矛盾,从而导致旅游公司与僧人分道扬镳,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旅游景点和寺庙冷落。龙川灵山庵是一种纯粹的宗教事业,庙庵完全是本着“僧尼治庵,以庵养庵,以庵养尼”的原则开展各项佛事活动,不存在庙庵与政府和旅游公司收益分成的问题。由于没有与其他部门的利益之争,出家尼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做佛事,自然也就带动游客、香客两旺。
二是僧尼个人素质的原因。龙川灵山庵的“热”和小九华银屏寺的“冷”也与僧尼个人的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灵山庵主持释传弘信仰纯正,爱国爱教,明礼诚信,把这里当作她佛教事业的落根之地,12年如一日。在她的主持下,不仅内部管理人员之间、信徒之间团结和睦,与当地群众更是关系融洽、相处和睦,而且注重劝人向善,扶贫济困。而小九华银屏寺先后入驻的几批僧人,来时就是带着一种合意就留下、不合意就走人的观念入驻的,没有真正建立在佛事的根基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旦在利益上遇到冲突,拔腿走人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三是体制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小九华景区及景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等权属关系未能得到很好地理顺,出现了不少的矛盾和纠纷,最终产生风景名胜区及景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都管理不善的负效应。而龙川景区与灵山庵在管理体制上相对要顺得多,宗教与旅游相融的氛围自然也要好得多。
促进旅游产业与宗教文化和谐共赢的思考
通过两处景区和宗教场所“热”与“冷”的剖析,让我们在如何促进旅游产业与宗教文化的和谐共赢问题上产生了几点思考:
思考一:要正确把握宗教与旅游的相融关系。鉴于大多名山名水的旅游景区往往都属宗教的显身之地这一特点,宗教和旅游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因此,正确把握宗教与旅游的关系,首先要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中长期而且普遍存在着,其影响十分广泛、深刻。在古代,上自意识形态,下至社会生活,几乎都有宗教的浸润,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人们的风俗习尚,处处展现出宗教的精神。宗教是文化,但不能把宗教作为推介旅游的幌子,沾污宗教文化,损害信教者的合法权益。只有端正对宗教的认识,并做好对宗教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介,宗教文化旅游才能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
思考二:要正确把握管理体制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具有宗教活动场所、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个身份”,有多个管理主体。要管理好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及其宗教活动场所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等权属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中,要把握以下3点:一是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不能改变。比如小九华旅游开发公司虽然是包括银屏寺在内的整个小九华旅游景区和寺庙的管理主体,但过去随意插手寺庙管理的做法还是不妥的,只有及时予以纠正,才能防止旅游与宗教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较为混乱的问题和不正常的现象,从根本上留得住僧人。二是作为旅游景点,应该按照景区的统一规划和游客的需要,完善建筑布局和接待设施,安排适合游客观光的游览活动,规范管理和服务。三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规定办事。理顺管理体制就是要打破民族宗教部门、文物部门、旅游部门(或公司)条块分割、资源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宗教管理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的身份和责任,通力协作,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利益,而影响全局利益。
思考三:要正确把握从业人员素质与旅游、宗教兴衰的关系。宗教文化旅游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旅游和宗教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龙川景区及灵山庵的“热”和小九华景区及银屏寺的“冷”,也充分反映了人员素质对景区和宗教场所兴衰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作为旅游景区与宗教场所同处一地的旅游公司经营者,不懂得宗教知识,则往往会在处理旅游与宗教的关系上出差错,以至带来隐患。因此,宗教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应有一定的宗教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宗教方面的政策,不触犯宗教的底线。只有旅游和宗教从业者的素质提升了,旅游业与宗教文化才能和谐共处,共创辉煌。
思考四:要正确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宗教旅游开发,一方面要切实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对生态带来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旅游开发。同时,还要保护当地的宗教环境,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宗教组织、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此外,还要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严厉清除那些愚昧的、反科学的、借开发宗教旅游资源之名出现的精神文化垃圾,通过科学管理来保证正确的开发方向。一个地方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不仅是当地人民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内涵丰富的宗教文化,并积极地扬弃,批判地继承,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的积极作用。小九华景区和龙川景区的开发中,虽然对生态环境和宗教环境的保护总体还是不错的,但对宗教信徒情感的尊重还有待于加强,宗教文化特色还需进一步显示。宗教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保护与开发宗教文化,对旅游产业和宗教文化的和谐共赢有着积极的意义。
标签:蝉友圈 佛旅网 佛旅研究 旅游经济 宗教文化 和谐共赢
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西藏朝圣 五台山朝圣 普陀山朝圣 九华山朝圣 峨眉山朝圣 终南山朝圣 鸡足山朝圣
下一篇: 马平:论佛法在“家庭和乐”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