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发布时间:2015/04/07 佛旅研究 标签:佛旅研究佛旅网蝉友圈浏览次数:1514

 

斯文的眼镜,睿智浓缩的小眼,满面红光,洒满童真的笑脸,如约而至的魏德东教授西裤配t恤,还背一个双肩旅行包,宛若一个匆匆而来的旅行者。时而妙语如珠,充满哲理与思辨,时而嬉笑怒骂,偶尔蹦出一个新潮的名词,坦言无忌如邻家大哥,学者的严谨里多了一份随性与率真,与魏德东相逢对话好似迎接一场久违的文化盛宴。

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调查工作室主任,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公共物品供给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居民信仰选择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负责人。自2004年起,参与创办“国际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迄今已整整10年。自2007年起,创办“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2011年起,创办“国际佛学论坛”。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专栏,影响巨大。。就是这位人大学者,最早呼吁在国立大学创建中国自己的宗教学院,并果敢地认定:中国禅宗是人类宗教的最高形态。今天,在朋友的茶室,直面魏德东先生,我们聊起了宗教、佛学、东方文化、还有他最推崇的禅宗,一场久违的神人交融,假象尽辞飞扬的对话,为这个炎炎夏日带来一份无上清凉的惬意。

我所认识的宗教

环球文化网:宗教总是让人联想到人与神以及她带给我们的敬畏感,在您的眼里,世界宗教可以怎样来认识梳理?

魏德东:世界宗教种类很多,我把世界宗教分为两类:以人为本的宗教与以神为本的宗教。以神为本的宗教主要指西方的一神教,他的源头是犹太教,后来发展出基督教,再后来有伊斯兰教,这一套信仰体系,约占世界人口的70%。一神教的核心是有创造者,强调:世界由神创造,人生下来是神的恩典,死后回到神的怀抱,人有原罪,人的最高境界是人被神救赎,死后上天堂。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许可以说,这种宗教目前是世界的主流文化。

而以人为本的宗教,世界没有创造者,宗教是人创造的,目的是成就人。儒释道的教主都是人,人人都可以成佛、成圣。每部佛经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意思是“我听佛这么说”,就是学生转述老师的话,非常朴素与理性,没有任何神启或神秘。

人本宗教的核心不是为了成就神,不是荣耀神的光辉;人做做善事,弘美德都是为了成就自己,宗教是为人服务的。在根本世界观上,佛教这些人本宗教是无神论的,是人创造了神,以此来提醒我们。神、佛、宗教是人类自我教育的工具。

环球文化网:宗教文明、儒释道精神与我们当下所提倡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怎样的关系?

魏德东:中国文化具有广博的内涵,其核心是儒释道。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载体,是现代中国文化孕育的母体。现在我们谈弘扬先进文化,任何先进文化都是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果,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宗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的地位非常特殊,她不是中国本土宗教,但进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并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灵魂。中古以后众多的汉语词汇都来自佛教,如因果、世界、事业,等等佛教进入中国,佛教中国化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佛教很好地与中国文化融合,弥补了中国文化的很多缺陷,是中国文化的福祉与奇迹。佛教提出人能成佛,最后的归属基础是心性自觉。佛教被中国文化彻底接受,成为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核心贡献是心性理论,深化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复兴中,佛教可以说已经走在儒家和道教的前面。在儒释道三教中,佛教最具有组织性,在适应现代社会上,目前是做得最好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传统儒教是依附于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皇权消失之后,儒家没有形成独立的宗教体系,没有传承的儒士,断了法脉,失去了载体。但儒家忠孝仁义的思想却贯穿了中国历史文化,一直延续影响到今天。

道教讲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但今天的道教在如何适应现代化上,还有很多工作,辄需实践探索。

环球文化网:你对时下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怎么看,对于信仰者应该怎样去认识它们?

魏德东: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宗派与法门众多。近些年来,汉地很多佛家弟子都在研读《菩提道次第广论》,成为佛教发展的新景观。我们说,唐宋时期是汉传佛教的一个高峰,明清汉地佛教比较衰落,藏地佛教兴起,密宗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把佛教2000年的历史与思想作了概括,是一部佛教教科书,具有超宗派的意义。不同系统的佛教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有新的融合与变化。佛教是超越族群的,过分强调某部经典,某个思想是汉传还是藏传,在今天意义不大。

一个人要成就自己,就要有文化自觉。,知识来源于哪个教派不重要,人本宗教就是以成就自己为出发点。

禅宗代表东方文化hold住

环球文化网:记得您说过:“中国禅宗是人类宗教的最高形态”,为什么这么讲?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如果有一个符合宇宙理性的宗教,那就是佛教;霍金也曾指出外星生命肯定存在,与佛教的宇宙观基本吻合;日本企业界的稻盛和夫更是65岁后皈依佛门,这些案例都印证了佛教的魅力,然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魏德东:就人类的历史与现状看,宗教的存在是客观的。这意味着有一些宗教信仰是有好处的。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基督徒,就不会违纪嫖娼,不喝酒不妄言,具有法制契约精神,甚至会更加适应宪政民主法制。但如果要问“我为什么要信”,很多人就会觉得困惑。特别是对于神本宗教来说,很多教导来自神启,也有许多神迹,强调“因信称义”,也就是信仰是第一位的,信就对了。对于这类宗教,有人很难越过自己的理性屏障。

佛教则不同,佛教讲世界因缘和合而生,讲因果关系。他的道理每个人都能理解,不管信不信。科学家强调理性与知识,所以爱因斯坦等自然科学家会对佛教有比较高的评价。

精神与制度的有机结合才能成为其宗教。,所有的哲学家都有深刻的思想,但智慧如康德者也只是思想家,不能成为宗教,因为没有组织制度传统儒家依附于皇权政治与血缘家族,在中国一直没有成为独立的宗教。道教有宗教形态,但制度性很弱,核心是江湖道士,平时为民,用时为道,这种信仰在当代较难发展。儒释道中佛教的现代转型最成功,获得了一个基本正面的社会形象。应该说佛教发展到今天的成绩,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功不可没,他们在佛教思想与制度上与时俱进,做了许多变革,办佛学院以及出版物,成立佛教会,这些都推动了佛教的发展。

宗教的目的是教化众生,神本宗教由神来给我们敬畏感,而禅宗把神去掉了。你觉悟了当下就是佛,不觉悟就是凡夫。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不一不二。总的来说,中国佛教的精华是禅宗,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禅宗是人本、理性的宗教。禅宗打破了一切盲目崇拜,禅宗是批判性的,佛经可以烧,佛也可以骂。佛是什么?禅师说佛是老骚狐,我要见了佛,一棒子打死他。佛不是用来当成神崇拜的,佛是引导我们觉悟的。禅宗的根本宗旨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禅宗一方面是批判性哲学,否定一切权威,强调自觉自悟,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宗法体系——禅门传承系统,因此实现了思想开放与组织传承的有机结合。禅宗把儒家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系统移植过来,变成以法缘为基础的宗教系统,思想的批判性与组织的有效性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

禅宗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真精神,具有后现代性。有禅宗在,中国文化就hold住。

佛教要谨防过度商业化

环球文化网:在国家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佛教旅游文化项目也变得如火如荼,我们也有看到前不久关于陕西法门寺功德箱私设创收指标、佛像天价供养标价的报道,以及劝募与回扣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佛学界资深学者,您是怎么看的?

魏德东:佛教不能过度商业化。比如开光庸俗化,给汽车、手机号、房子开光,这就显得不如法,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佛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本身是能带动商业经济的,但不能使用过度。佛教过度商业化的背后常常带有政府干预,当政府将佛教理解为摇钱树而深度介入,寺庙出家人是没有能力去抗衡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违背了宗教的基本宗旨,本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成了物质文明建设的载体,这样就很有风险,损害了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形象,会成为众矢之的;最终经济效益也不会长远,竹篮打水两手空。

环球文化网:对于时下商业运作最成功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从不避讳他们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效仿么?

魏德东:出家人也要吃饭,寺庙有适度的商业活动也是必要的。我想说的是,作为象征清净庄严之地的寺庙不应该收门票。可以领票限流,以门票限制人流是伤害民众情感的。一些具有高度文物价值的场所,适当收取门票作为文化维护资金可以理解,但以中国现状,我建议佛教场所应该以立法形式全部取消门票;在这个基础上,个别场所需要独立资金维护可以另想办法。门票制度隔绝了我们民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我国宪法声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然而门票为宗教信仰权利设置了屏障,损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权。

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环球文化网:我们关注到,您从2007年起就创办了“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您看来,佛教慈善事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魏德东:佛教既是影响中国最大的宗教,也是对中国慈善事业贡献最大的宗教。佛教讲: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慈善公益事业是让大众理解佛教最好的方便法门,这也为社会支持宗教提供了理由。一般说来,宗教具有神圣性,其社会信任度会高于一般的ngo组织。

呼吁国立大学创建中国自己的宗教学院

环球文化网:近年来各地佛教寺庙在大批兴建,很多大佛像也创下了世界之最,这是否也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佛教发展的高峰期?

魏德东:衡量一个宗教的兴盛与否在于人才,在于对社会的思想贡献,精神贡献,而不在于建筑多大多豪华。佛教现阶段总体上得到了社会精英阶层的认可,是不容易的。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需要丰富的、无限量的精神产品的滋养,需要更多的僧人、教授、佛学爱好者共同推动。宗教的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才,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目前最缺乏的。多盖庙不如多盖佛学院。要说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应该说现在才刚刚起步。

环球文化网:人大在佛教教学与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对佛教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佛教教学,经历了四代佛教学者的传承。人大有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是教育部设立的佛教研究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佛教学科基地,在佛教教育与科研,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与之相关的还有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宗教高等研究院等机构。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做的最多的是藏传佛教经典的汉译,今年有两本大书出版:一本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著》,还有一本《宝性论大疏》。我们还要出版《国际佛学论丛》。国际佛学中心每年组织国际佛学论坛,今年是第三届,拟定10月30至31日举行,主题是佛教戒律。另外我们还培养博士生、留学生等。应该说,人大比较全面地从科研、教学、翻译、出版、国际交流等方面为佛教发展做了一系列积极的工作。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受中央统战部委托,每年9月至12月,培训中国五大宗教的青年宗教人士,其中就包括很多方丈、僧人。

未来讲,我们希望成立宗教学院,开中国公立大学成立宗教学院的先河,一方面培养教学与研究人才,另一方面以国家的力量直接培养宗教人士。有人会批评这是政教不分,但我认为用社会的力量,社会的主流观点来影响宗教,全面提升宗教人士的总体素质,让僧人不仅懂佛法,还懂一般世间法:明白数理化,明白社会科学,也明白马克思主义;受过现代教育,懂外语,有国际视野。这样的僧人和佛教才能更好的地为社会服务。

我最近去欧洲考察,很受启发与触动。芬兰的神学院都在国立大学,大学生毕业后才有资格申请成为牧师。中国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柏林禅寺的明海方丈就是北大毕业后,申请出家的,现在已经是有很高修为与素养的僧人。只是我希望,在大学设立宗教学院,以制度的力量,批量地培养高级宗教人才,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编辑:蝉友圈•佛旅网 静静)

标签:蝉友圈•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佛教知识 佛旅研究 禅宗 宗教学院

蝉友圈•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尼泊尔朝圣 五台山朝圣 峨眉山朝圣 普陀山朝圣 九华山朝圣 终南山朝圣 鸡足山朝圣 南岳衡山朝圣 南华寺云门寺朝圣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