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竭大师(约西元390~4??年)
有关昙无竭的事迹,载於南朝梁国高僧慧皎法师编著的《高僧传》卷三《释昙无竭传》,该书中谈到昙无竭本姓李,幽州黄龙人,即现在的辽宁省朝阳人,他生於何年何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据《高僧传》推测,大概生於後燕,约西元三九○年前後。
朝阳市以前叫龙城,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元三一七至四二○年),鲜卑慕容氏和汉人冯氏建立的前燕、後燕、北燕三个地方王朝,都建都於此,前後达百年之久,当时,龙城不仅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高僧云集、塔寺林立的佛教圣地,出现许多出类拔萃的高僧大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去西天取经的昙无竭。
据《高僧传》记载,昙无竭十来岁就出家到寺院里当沙弥修炼苦行,遵守戒律,念诵佛经,盛唱三宝,受到法师和众僧的器重,他常慨叹佛经残缺不全,又听说山西有僧人法显等躬践佛国,从古印度取回真经,於是立下誓言,决心亲赴西天取经。
南朝宋永出元年(西元四二○年),也就是北燕冯跋太平十二年,昙无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昙朗法师等二十五人,携带供养佛、菩萨的幡盖和法器、食钵等物,从燕都龙城出发,向西天行进,这一时间,比唐僧玄奘法师取经早二百多年。
昙无竭一行先到鲜卑吐谷浑人建立的河南国(今青海省青海湖一带),再出海西郡(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穿过今新疆吐鲁番东。又从高昌郡沿塔里木盆地北缘向西行,途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沙勒国(今新疆库什一带),攀登葱岭(今新疆四端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等山脉),翻越雪山。
当时,山上瘴气千重,冰峰万里,飞鸟难越,人迹罕至,山下大河,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似离弦之箭,令人望而生畏,於两山之间系绳索为桥,供人渡河,昙无竭一行分三次过河,到河对岸後,再行经三日,又遇一座大雪山,山上悬崖陡壁,冰冻三尺,连插足之处也没有,人们如何攀登?原来,不知何人在峭壁上凿出两两相对的小洞,登山者须每人手拿四个小木桩,双手双脚各用一个,将木装插入小洞内,以便立足、手攀,攀登时先拔出足下木桩,再用手拉住上面木桩,如此轮换,不断向上攀,稍不留神,便会掉入绝壁深渊,经过一整天艰难攀登,才翻过雪山,到了平地查点人数,同行二十五人中竟有十二人半途坠崖而死,馀下十三人继续前行。
越过葱岭、雪山,便走出现在的中国国境,到达宾国(今喀什米尔和巴基斯坦东部一带)。他们在该国停留一年多时间,学习当地语言、文字,礼拜释迦牟尼佛圣迹和化缘用的食钵等遗物,求得梵文《观世音受记经》一部,再往西行,进入月氏国(今新疆伊犁以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部),礼拜佛肉髻古(即佛头骨),後来到北印度(今巴基斯坦一带)檀特山南石榴寺,停留三个月,度过炎热的夏季。昙无竭在此寺诵经坐禅,精勤不倦,学业大有长进,遂受大戒(即具足戒,戒行圆满具足),并在天竺(古印度名)禅师门下当上大和尚。
後来,昙无竭一行十三人离开石榴寺,向南往中天竺(即中印度)行进,在两地交界之处,荒芜人烟,无处化缘,只得靠随身携带石蜜充饥,同行人中又有八人在中途饿死,剩下的五人继续向前跋涉。
昙无竭虽屡经危难,仍誓志不移,一刻不停地念诵随身所带《观世音受记经》,快到达舍卫国时,於山野间遇见一群野象,将要伤人,昙无竭等人口念佛号,不一会儿,恰有狮子从林中窜出,把野象惊跑了,昙无竭等人渡恒河时,又遇野牛吼叫著向人跑来,昙无竭又像上次一样口念佛号,正在这危难时刻,一群凶猛的老鹰冲著野牛飞来,将野牛惊散,昙无竭等人再一次化险为夷。
昙无竭在印度各地礼拜佛陀圣迹,寻访名师,学习梵文经典数年後,从南天竺搭乘商船,漂印度洋,过南海,一行人安全抵达广州,回国後,昙无竭住在江南弘扬佛法,直至圆寂。往生於何时何地史书未载,已无考证。
昙无竭将在西天寻求的梵文《观世音受记经》译成汉文後,广泛流传於南北各地,後收录於《大藏经》中,为古今世人所传诵,昙无竭将在西天取经游历与见闻写成《历国传记》,欲传後世,可惜此书早已失传。
昙无竭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功绩虽然比不上法显和玄奘,但他是中国东北地区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也是历史上关外去印度取经唯一的一位高憎。
(无心编著)
上一篇: 郗嘉宾居士(西元336~377年)
下一篇: 神秀法师(西元606~7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