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复仁法师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复仁法师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2774

复仁法师(西元1889~1973年)

复仁老法师俗家姓王,出家後法名复仁,字法宗,广东省大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己丑岁二月二十八日生。他的家庭世务农商,父学贤公,母李氏。复仁自幼在乡塾启蒙,受儒家的传统教育。他的家族在暹京曼谷经营商业,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甲寅,复仁二十六岁,承家族旧业,往暹罗(泰国)经商。在暹京有缘接触到佛法,因悟世事无常,诸法虚幻,而萌出家之念。二十三岁时因缘成熟,乃投入暹京曼谷甘露寺,礼卢庆和尚剃发出家,时为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复仁三十三岁。

落发的当年,返国诣宁波太白山天童寺,於文质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圆具後在天童寺进禅堂参究,翌年春朝普陀山,礼观世音菩萨,继而返回暹京。在曼谷挂塔於龙莲寺,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与同参纯信、纯鉴、常义三人再度返国,结伴朝礼五台山,听戒乘法师讲《楞严经》全部;听讲圆满,往扬州高 寺参谒来果禅师,入禅堂过冬。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於扬州长生寺,听慧明法师讲《楞严经》,秋後复回高 寺坐禅。禅堂佛前本有琉璃灯一盏,此灯若睡在广单上,原不能睹见,一晚睡後,复仁乍见此灯大放光明,心中了了,并未向人言及。翌日来果禅师堂上堂开示∶「发心办道之人,如见光明境界,不是灯光,乃自心所发之光。」,当时以为来果禅师的开示默契己事,乃更加精进。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复仁受来果禅师命,任高 寺知客;越年於金山江天寺挂褡,入大澈堂坐禅。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至焦山,听仁山法师讲《楞严经》,冬回高 坐禅。翌年登苏州灵岩山,亲近妙真法师,入念佛堂念佛,并受妙真法师之请,受职知客。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闻虚云老和尚在鼓山涌泉寺大阐宗风,乃由上海买轮南赴福建,到福州鼓山投依,为虚云老和尚之所器重,请任堂主,嗣升後堂。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因鼓山道粮匮乏,虚云老和尚命他兼为化主,往广东化缘。在广东,得到海仁法师、张寿波居士(即後来出家的观本法师),及青山寺了幻法师三人的热心赞助,法缘甚佳,募得数千圆携回覆命,常住大众为之安心办道。

虚云老和尚再命他与台湾的善慧和尚,同往南洋筹款,完成任务後,回到他出家之地的曼谷,是时僧俗四众都对他十分崇敬,恳请他留在曼谷化导。并上荐於僧王,请任他为曼谷龙莲寺住持。复仁住持龙莲寺近十载,道风远播,沐化者甚众。其间於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到广东南华寺谒虚云老和尚,七月,老和尚为他传法,传为曹洞宗四十八世。之後复回曼谷龙莲寺。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虚云老和尚著宽鉴,幻齐二师到曼谷,邀他回曲江南华寺,於春戒期间当戒坛尊证,传戒圆满後复返曼谷。越年,自龙莲寺住持退院,留居寺内,潜心向上一著,禅功愈见精纯;其日後虽患重病,而能泰然自持者,是他定力功深所致。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复自曼谷返国,时值对日寇侵华战争期间,海道不通,乃间关步履,历尽艰辛,费时数月,方抵南华寺。适虚云老和尚应国府林子超主席邀请,要往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乃命复仁代理南华寺住持;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虚老自重庆返回,为他送座,继任为南华寺方丈,至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退居。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七年),虚云老和尚复命他为广州六榕寺方丈,他眼见内战日亟,大局糜烂,辞不受命,避地香港,是年他已六十岁。

复仁老和尚 港之初,意欲择山林结茅潜修,适值因缘会遇,一日他偶然游览大屿山地塘仔,有一位女居士名宽姑者,一向景仰他的高风,这位女居士有一处房舍名法林静室,她坚要供养给老和尚,做为他驻锡清修之所。这所房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窃占香港之时,曾遭受到破坏。但其地云山寂静,林壑幽美,很适宜於修行,老和尚遂欣然接纳。继而他把全屋重予修缮,易名为法林禅院。禅院中有宽敞的禅堂,老和尚每年於此建禅七道场,禅人幅辏,禅期中省发者为数甚多。

一九五九年十月,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真如寺示寂。一九六六年,香港芙蓉山虚云和尚纪念堂落成,兴建纪念堂的缁素四众,礼请复仁老和尚出任纪念堂首任住持。他乃移锡芙蓉山。虚云纪念堂地近港、九,交通较法林禅院便利很多,所以前来谘叩问道者几无虚日;历年冬期举行禅七无间,缁素云集,棒喝訇然,参与者莫不意识冰消,饱餐禅味而归。

复仁老和尚生平木讷寡言,笃行务实,对於宗门个事,不仅终身参究不懈,且亦竭力弘扬,使世人普知有此向上一著事。他领众参禅,首开港、九建禅七道场的新纪元。在末法时代,祖庭秋晚,灰寒火冷之际,乃重亮祖灯,诚不负虚云老和尚嘱法之至意。老和尚律己待人,则一本清规古训,他主持南华法席时,躬亲劳役,凡事不肯假手他人;居住法林禅院时,亲自率领徒众,刀耕火种,实践农禅合一的古制,不向外募化,唯求自给。

老和尚生前,有信徒长於文学者,屡次请求,要为他立传,而老和尚固却之。他自谓生平庸庸碌碌,没有甚麽值得传的,其薄於名闻者如此。老和尚晚年,曾重病数次,虽然极为痛苦,但他从来未曾呻吟过;凡是有人来探视他,他必坐起来酬答,不露出倦苦之容,客人去後,乃再卧床休息,其忍耐痛苦者也如此。在他先後生病期中,曾两次定期要施行开刀手术,许多僧众弟子都集於病房之外,准备为他输血,但到届时覆检,他的病又霍然而愈,其不可思议也又如此。

老和尚於一九七三年六月示疾,示寂前七日他自己禁绝饮食,三日命徒众不要远离,示寂前一日晚间,他索浴更衣;翌日晨间,坐在禅堂中,众人为他助念。弟子们见他举头对众人望了一眼,泊然而寂。时为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六月初六日辰时,世寿八十五岁,戒腊五十三,法腊三十六。生平四坐道场,有嗣法弟子数人,前後度出家二众数十人,檀信皈依者不计其数。

(于凌波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