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蒋超(公元1638~1687年)
蒋超,字虎臣,号华阳山人,原籍江苏省金坛县人。他自幼好学不倦,聪颖过人,有江南才子之称。
清顺治年间(一六六一年),二十三岁的蒋超以第一甲第三名皇榜,钦点探花及第。他澹泊仕途,特对佛学研究倍感痴迷。传说蒋超诞生之际,其祖母梦见峨眉山僧人来此入室拜访,孕媳蒋母分娩得子,因而认定蒋超乃峨眉山佛门和尚转世。他在清顺治和康熙两朝皇宫翰林院工作二十馀年,自编修晋升到修撰,并主考浙江乡试、提督顺天府学政等职,时人雅称「蒋太史」。
蒋超性好佛学,生活上厌荤酒而喜素食,他到壮年常抱出尘入佛之想,特对蜀山佛地峨眉情有独锺。之后,蒙恩自翰苑以病告退。从此,他孑然一身,芒鞋竹杖,一瓢一笠,遨游山水,足迹九华,行踪五岳,泛舟金陵,溯江三峡,悠然长啸于穷幽极险、危崖峭壁之间,何惧日月之晦明、寒璁之不适、林峦之逶迤、云物之光怪。蒋超当年辞别江南,策杖远行,行游奇山秀水,住憩古刹禅林,数过家门而不入。他魂牵梦绕于拜佛参禅羽林之间,独慕蜀国天下名山之胜,于清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八月十九日游入蜀地,落脚峨眉山,容寓伏虎寺后院之萝峰庵。这里,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晴云缭绕,曲径通幽,好一个佛门圣地。自此,岁月悠悠的十五个春秋之中,蒋超曾参与《四川通》整修工作,日则登游群峰古刹,夜则祥阅佛山经史,整个身心慨然投入清代版本《峨眉山》的修编工作。
蒋超辑编有史以来比较完整的清代版本《峨眉山》,得益于四川井研的明清两代文豪胡世安(字菊潭,少称神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世称相国)所著《译峨籁》及上南道张玉甲新编《山志》等,以十四个蓝本为基础,参考典籍传述,验证耳闻目睹,上察星辰,下考形胜,删其繁秽,标以新奇,凡属瑰宇璃宫、玲珑台榭、羽容圣僧、宗教艺文、珍禽异卉,莫不精研考核,务求叙述潇洒;文艺探讨,默其荒陋,撷其精华,务让读者心目爽朗。他为辟诸纰缪妄传,志文归于雅正,复着《志馀》一卷,三峨之胜,集其大成,令人神往。
峨眉山水之胜,非游考无以得其真,非文无以猎其趣。蒋虎臣凝聚十五个春秋之心血,纵游百里峨眉山水,以他严谨编,造福后人之遗志,终于为国家、为峨眉山人编撰了一部十二卷的清版《峨眉山》名著,它是珍贵的峨眉山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当今新加坡日本、英、美、法等国家图书馆均视作珍本,予以馆藏。
惜乎!蒋超终因为编修清版《峨眉山》积劳成疾,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七年),年仅四十九的他溘然长逝于萝峰庵。伏虎寺僧人及远道亲友,遵照遗愿葬骨萝峰庵,不留碑纪。故至今忠骨难寻。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康熙年间举人)将清顺治年间钦点「探花」蒋超轶事,写了一篇名曰《蒋太史》的故事。将奇人奇事编进了广为传道乐闻的《聊斋志异》名著,将蒋超神鬼化流传,虽感荒诞,可总是一种缅怀呢!
(?先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