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刘洙源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刘洙源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刘洙源居士浏览次数:1606

刘洙源居士(公元1875~195?年)

刘洙源,名复礼,字洙源,号离明,四川省中江县人。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生。他幼年读儒书,曾中秀才,以连年岁考绩优而「出贡」——即拔贡出身,并赴北京考入北京经科大学。毕业后返回四川,任教于四川高级师范学校。入民国后,曾先后任教于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凡二十年,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辞职,入山修道。

洙源之学佛,是由儒入佛,于佛学是无师自通。他在致友人的信札中称∶

吾平生无师,而先学经学···吾用其法,以读性相两宗之书,以治台贤两家之学。后入禅宗,门庭不繁,遂于无师中得师。

他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即在成都弘化,四众景仰,法缘极盛(见唐圣谛等编着之〈中国佛教简明年表〉)。入民国后,在成都大学任教期间,曾在校内开设佛学讲座,公开讲演佛学,是最早把佛学带入高等学府的教授之一。他并在成都创设佛学社,聚众讲经说法。自光绪末年起,前后二十馀年,对社会人士发生相当的影响,受他感化而归依佛教者,为数甚众。后来有名的藏传佛学法师能海,就是在成都听洙源的演讲,受到启发而剃度出家的。

(能海法师,俗名龚学光,四川省绵竹县人。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生,讲武堂毕业,曾任营、团长及云南讲武堂教官。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出家,曾两度入藏,学密近十年,并翻译藏传佛教经典,使藏传佛教在国内弘传,他于一九六七年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洙源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辞去教职,隐居深山,进行潜修,他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致友人书札中称∶

吾弃大学教授,退居深山,已三年矣。

他退隐时,年五十七岁,虽说退隐,仍应邻近地方佛教社团之请,讲经说法不辍。

洙源早年曾着《唯识学纲要》,刊行于《海潮音杂》,受到佛教界人士所重视。晚年沈于禅悦,不事著述。社会上流传其《佛法要领》,是他门下弟子辑录其讲稿及书札,汇编成书。这本书,是以四句要义作为全书的纲领。所谓四句要义,是∶

一、为何事?明心见性。

二、依何义?依二空义。

三、修何行?修般若行。

四、悟何法?悟缘生法。

此书宣扬达摩祖师所传的观行要法,即是∶

一、外息诸缘∶把诸根所缘的尘境,抛撇净尽。

二、内心无喘∶喘者动也,言心如如不动。

三、心如墙壁∶言心离「能」、「所」,则分别之心不起。

四、可以入道∶照上三句用功,则可以入道。

书中说∶「佛法根本在心,行法根本在观。」因此,他特别提倡观心法门。

他说∶「直观当下念头···看到一念不生,即与般若相应。」观心法门的入手,是∶「学此观者,须于佛前,默念三皈五戒,守十善道,继发三种心。一者广大心——誓度一切众生;二者决定心——不能见异思迁;三者长久心——坐观时,观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皆空,首观四大,四大皆空,则破我见、身见。四大既空,惟有空大;谁知此空?则唯有识;即以此识心,谛观于日(即《十六观经》之日观)。前之四大,须摄心观想。」

此书认为禅、净二门原是一法,发菩提心,即是如来禅,即是念法身佛。故观心一法,无论禅净,最为要义。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他七十四岁时,仍有书札寄出,此后则情况不明,推想早已作古了。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洙源曾在上海会晤太虚大师。大师年谱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十一月记载∶

大师寓上海锡麟下院。晤陈完、刘洙源、王仙舟(与楫)、沈惺叔等。为王仙舟等说因明大意。

(于凌波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