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蕙庭法师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蕙庭法师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蕙庭法师浏览次数:2357

蕙庭法师(公元1897~1933年)

蕙庭法师是近代佛门中的教育学者。他精于唯识,长于教学,是佛教中的优秀人才,不幸以三十七岁的英年入寂,实乃佛教的一大损失。

释蕙庭,字蓁宽,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生。早年毕业于如皋省立师范学校,在地方上曾从事教育工作,因感于世事反复,万法无常,而有嫉世厌俗的思想,乃在如皋某寺院剃度为僧。

民国初年,宜黄大师欧阳渐在南京的金陵刻经处校刻经典,后来发愿创办支那内学院。经过数年筹备,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九月正式开学,首届学生十六人,蕙庭是其中之一。

在十六个学生中,白衣十三人,是韩孟钧、刘定权、谢质城、曹天任、刘定远、黄金文等;缁众三人,是释蕙庭、释存厚、释碧纯。

支那内学院开办之初,人才济济,指导教师除宜黄大师欧阳渐外,尚有吕秋逸、王恩洋、邱 明、汤用彤、聂耦庚等。蕙庭在校二年,专攻法相唯识之学,在这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夏,蕙庭自内学院毕业。时,福建厦门普陀寺的住持会泉法师,邀请常惺法师到南普陀去办闽南佛学院。常惺与蕙庭是如皋同乡,年长蕙庭一岁,毕业于上海华严大学,二人意气相投,因之邀约蕙庭同去,二人到达厦门南普陀寺,即着手佛学院的筹备工作。

佛学院成立,常惺担任院长,蕙庭担任教务主任,二人合作无间,其间如聘请教师、编定课本、排定课程等,均出于蕙庭之手,他克尽职责,为佛学院树立章程制度。后来,闽南佛学院声誉鹊起,成为国内最大的僧教育机构,常惺、蕙庭二师创立之劳绩,功不可没。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南普陀住持会泉法师任满,共议继任人选,时当北伐期间,革命风潮弥漫全国,寺众咸感保全僧寺责任重大。常惺法师建议∶请佛教领袖太虚法师担任南普陀住持及佛学院院长,对寺院、学院均有维护的作用。众咸同意,于是常惺偕转逢、转岸二师,到上海礼请太虚法师,太虚允其请,四月到南普陀就职。常惺乃交卸佛学院长,应云南省长王竹村之邀,到云南弘法。蕙庭亦辞去教务主任。以院中坚留,仍继续授课。到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夏天,始离开南普陀。

蕙庭的内学院同学存厚,时在常熟虞山兴福寺的法界学院任教,约他到法界学院授课。蕙庭到法界学院任教半年,这时常惺法师在杭州,与昭庆寺的惠宗和尚合作创办佛教师范学校,坚邀蕙庭前往协助,蕙庭不得已辞去法界学院教职,到了杭州。

常惺、惠宗合办的这所师范学校,并不对外招生,乃是以私人函约各佛学院相识的学僧而成绩较优者,进入师范学校予以短期训练。这本来是很好的构想,惟以经济力量不继,维持困难。适于此时,北平柏林寺的台源和尚和朱子桥居士组织佛学研究社,邀请常惺到北平主持。同时,寄尘法师应九华山佛教会的邀请,去创办「江南九华佛学院」,寄尘又约请蕙庭去主持教务。于是杭州的佛教师范学院宣告停办,学僧分别到北平和九华山继续就读。

九华山的佛学院,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秋季开学,寄尘任院长,蕙庭任教务主任。寄尘是武昌佛学院毕业,受太虚法师革新佛教思想的启发,也锐意于佛教革新,因之与九华山诸寺院的同道意见不洽,在佛学院仅停留了一学期即辞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