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将要住新房?
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像是一件衣服,将乐山大佛从脚到脖子包得严严实实,只剩下头还在外面——这就是乐山大佛不久后的样子?据佛教文化旅游网记者了解,近日,有游客在乐山大佛游览时,不时看到导游拿着这样的一张照片介绍:乐山大佛将会入住“新房”,赶紧去拍现在原身的“绝版照片”。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的风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建一间“屋”保护大佛的想法之前就有争议,现在照片都出现了,大家更疑惑了,乐山大佛真的要住进“房子”了?
游客吃惊乐山大佛要住进房子?
7月25日下午,刚参加完乐山—峨嵋一日游,回到成都的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乐山大佛发现,带队的导游手拿一张照片推荐,并告诉游客:这是大佛不久后的样子,大佛即将变身了。
随后,他将自己拍摄的照片传给了记者。照片上,原本依凌云山西壁凿造而成的乐山大佛,此时“囚禁”在一座楼阁里,只有头部可以看见。这座楼阁就像一件“衣服”,从头顶的“帽子”开始向下铺开,大佛从脖子以下完全被密实地罩在了“衣服”里。
大佛的头顶还横放着一块石匾,“千秋功业”4个金色大字刻在上面,整个照片呈现出一种暗色金光。
导游解说 大佛2009年住“新房”
昨日上午11:00,记者专程来到乐山大佛景区。虽然天气炎热,但景区依旧人头攒动,游客们纷纷在大佛前留影,著名的九曲栈道前排起了长龙。其中大部分游客都是由导游带领前来参观,有一名导游正在劝告游客“赶紧照绝版照片”。这名女导游举着一本相册,前面5张分别是与大佛头部五官合影的“五福临门”,而最后一张则是大佛的“未来形象”。记者看到,这张照片果然和华先生之前传给记者的照片一模一样。
“出于保护,乐山大佛将要住进房子了,下次来你可能就见不到这样完整的大佛了。”导游举着照片说:“大家趁这个机会,赶紧去拍绝版照片。”
“年底开始施工,2009年入住。”女导游言之凿凿。记者追问:“你怎么知道呢?”她很不耐烦地说:“据说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
记者身边就是一个摄影点,摆着不少的相册。不时有导游带团过来,拿着相册推荐大家赶紧拍“绝版照片”。见记者在翻拍那张大佛的“新形象”,一名导游很警惕地“抢”了回去,一边说这是“有版权的”,一边又称照片上就是大佛明代被毁前的样子。
“人人都有照相机,但你们没广角镜头,就不能照全大佛头。”导游们劝说:“由于是绝版照片,大家可以让专业摄影者照,免得遗憾。”由于大多数游客来自外地,见每一个导游都这样说,又有照片为证,都对“绝版照片”深信不疑。
当记者继续打听大佛住“新房”的消息来源时,原本口若悬河的几个导游都散开了。
景区回应 根本没有这种规划
大佛将住进房里的事情是否属实?记者随后向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会求证。管委会市场营销处处长陈红萍否认了此事。“纯粹是导游出于招揽游客的个人行为,并不是真有此规划。”陈红萍说,乐山大佛每年都会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有很多是外地的导游,流动性大,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我们一旦发现这样的行为,都会对导游进p劝止,不要误导游客。”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景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照片是电脑合成的,“不可能变成现实”。管委会市场营销处处长陈红萍解释道,因大佛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举世关注,每一次对大佛本体的维护工作,都会向省、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层层报批,经过批准,才能展开工作。“如果不批准,不能轻易动。”陈红萍强调,“更别提这么大的‘建屋工程了’。”
焦点争议
给大佛建房合情不合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民间听到要为“给乐山大佛造间屋”的消息。
根据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成都市温江中学的朱丹同学就向当时的省委领导建议,为乐山大佛建造一间“屋”,以保护这尊世界级大佛,并为建“屋”捐出她平时积攒的100元人民币。当时,朱丹同学的一片纯真之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其实,建于盛唐的乐山大佛原本就有“大像阁”保护佛体,后毁于明末战火。
当时许多专家学者主动为保护大佛献计献策,并力荐自己的保护方案,建议有三种:一种方案建议重建“大像阁”,再现唐代大佛“为楼十三层”、“佛阁与山齐”的原貌;另一种方案建议为大佛建造一座钢玻璃结构房,采用现代先进的采光效果,既能保护又不碍观瞻;还有一种方案建议在大佛头上建一个顶,既能防雨,又能让游人朝拜。反对方则称这些建议合情却未必合理:第一种建议显然削弱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壮观景象;第二种建议与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相悖;第三种建议实际上近瞻尚可,远观岂不“和尚成了道士”么?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文管所工作人员汪涛在此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建房说当时颇具争议,北京的专家也进行了研究,但证实是不可能的。”汪涛认为,风吹雨淋其实构不成对乐山大佛的伤害,重要的是“大像阁”被毁掉后,以现在的状态全身展示在世人面前,也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按照《世界遗产公约》中所提对文物“惟一性、原真性”进行保护,“我们在维护的工作中,也是要做到‘修旧以旧’的要求,不能改变其原貌。”
正是之前的争议,管委会市场营销处处长陈红萍觉得这让导游们有了“由头”,只是这一次导游们制作出了“效果图”。
保护难题
资金和人手紧张
汪涛表示,资金欠缺和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依然是大佛保护的两大难题。
去年“击败”国内其他竞争者,争取到了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对景区的文物保护来说,是份“大惊喜”。而门票收入至今仍然是乐山大佛保护工作的主要经费,其他主要靠贷款。汪涛告诉记者,去年为文物保护开展的系统工程所用资金就达2亿元。
在国内要申请保护资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科研课题或一个科研项目,才能申报保护资金。”汪涛说,不一定申报就有,因为国内的各类受保护文物众多,大家都在争取保护资金。2006年,乐山大佛景区也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保护资金,但是至今还没有结果。
因为四五个人即将退休,仅有12名工作人员的大佛景区文管所人手渐渐紧张。汪涛表示,必要时将向景区管委会人事部提出申请,由他们招聘合格人员补充。
新闻背景
乐山大佛结构稳定
由于乐山大佛是在红砂岩上依山雕琢而成,而红砂岩属于易风化岩石,因此如何保护乐山大佛一直是个重要问题。
对于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汪涛回忆,1974年成立文管所,负责对大佛景区的文化古迹进行保护、管理、研究。建国以来,大的修护有三次:1962年、1996年、2001年。
2001年4月,乐山大佛保护维修三期工程向国际招标,寻求最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合作伙伴参与乐山大佛的维修保护。“那一年的影响最大,一个半月的工程,就有200家国内外媒体关注。”汪涛说,当时大佛的面部是修护重点,“虽然大佛耳后有排水渠,但因少量的地表水侵蚀,脸有点花。”
2006年,专家组使用从瑞典进口的地质雷达,对大佛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令人放心:“目前内部结构都是很稳定的,表面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一些实验都只能在周围岩体上进行,在本体上是慎之又慎。”汪涛告诉记者,天气对大佛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对周边环境、周边岩体的关注,风化问题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作为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文管所工作人员,汪涛认为乐山大佛的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他们目前做的依旧是“基础”,不断的为以后持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乐山大佛堪称奇迹
乐山大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为弥勒坐像,依凌云山西壁凿造而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开建于唐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90年。大佛造型伟岸高大,身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6米,嘴宽3.3米,头上发髻1021个。大佛比例适度,巨细和谐。在1000多年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有如此巨作,堪称奇迹。
下一篇: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座谈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