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释迦牟尼舍利宝塔回归记
佛教文化旅游网讯 2007年夏天,在几十位身披袈裟僧人的簇拥下,年逾百岁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手捧着一座缀满珍珠的金塔,感慨万千地竖起大拇指对身旁的一位中年人说“佛宝重现神州,功德无量啊”。
这位中年人名叫王崇仁,2007年4月在北京海关的报关单上,当他一笔一划地填上“佛舍利五重塔”的那一刻,心中无比幸福,自己7个月中的26次香港之行没有白费,一座金、银、铜、铁、石五重相套的佛塔终于在历尽百年的沧桑后回归故土。
上世纪80年代,生于北京的王崇仁在从事证券期货的同时也十分热衷古董收藏。2006年初的一天,他在一家古董店偶然看到一张佛舍利五重塔的照片,直觉告诉他,这座塔很不一般。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王崇仁终于拜访到收藏这座佛塔的一位台湾收藏家。当他在客厅中亲眼见到了这座塔,强烈的震撼让他当即表示了购买意愿。但对方委婉地告诉他,还有3位买家也志在必得。
回到家后,王崇仁并没有放弃,从2006年9月到2007年4月,他几乎每周都要飞到香港与那位收藏家联络。执着的毅力和虔诚的决心终于感动了对方,但收藏家还是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我可以卖给你,但你要捐给国家”。王崇仁笑着说,我买这座塔就是要让它物归原主。
佛塔虽然到手了,但王崇仁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供奉在这座佛塔中的,究竟是不是佛舍利呢?而这座塔又该归于何处才最为妥当呢?为此,他委托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聘请了考古、宗教、文物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协助鉴定。
最早对五重塔内的埋藏物予以确认的是著名考古学家韩伟教授,1987年他曾主持发掘了法门寺地宫的佛指舍利。“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相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万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们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唯一的佛指舍利就在其中。
2007年4月,在西安王崇仁公司的保险库内,韩伟见到了被严密保护的佛舍利五重塔。五重塔层层相套,由外及内分别为石塔、铁塔、铜塔、银塔和金塔,且由大到小递减,制作工艺高超,设计巧妙。石塔塔身呈八角形,塔刹、塔身s存完好,高约173厘米。石塔之外还立有四尊天王雕像,气势威严,四周雕刻着精美的佛祖图像。五重塔的制作与装饰集雕刻、冶铸、锤錾、彩绘、贴金、鎏金、珍珠编缀等工艺于一身,令韩伟这个见过不少世面的老考古人也为之震撼。
究竟五重塔的金塔内是否盛有佛祖的真身舍利?这不仅是王崇仁担心的事,也牵动着无数专家的心。经过数十天的研究,韩伟认为,塔上的造像是解开这一谜团的第一把钥匙。很明显,除铁塔因锈蚀严重看不清文饰之外,在其余四重塔最显著的位置上,都可以看到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在韩伟多年的考古经历中,也见过一些高僧、比丘的舍利棺具,但是上面都没有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而在五重塔上涅槃像的反复出现,似乎昭示着主人的真实身份。
此外,这座塔的套装层数达五重之多,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安放佛指舍利的容器重数相同,依此推论,五重塔的舍利主人应该是佛教史上享有至尊地位的先圣。
与此同时,韩伟还发现,在五重塔的塔刹上,与佛祖涅槃像同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组“五佛顶尊”的造像。这种造像只有在释迦牟尼雕像的头顶才出现,因为它象征着佛家的最高智慧。
而佛舍利五重塔最璀璨、最夺目的部分,当属那些缠绕在银塔和金塔之上、以银线串缀的珠网。毫无疑问,这就是曾在佛经里有过记载、考古发掘却从未出土、世人也从未见过的“天网”。唐代佛经记载,“天网”又称“因陀罗网”,在佛教密宗里,它是信念加持的一种体现。
“因陀罗网”体现了鲜明的密宗特征。韩伟表示,在五重宝塔的众多关键部位,象征密宗的大日如来和象征显宗的释迦牟尼总是同时出现,对称相陪。而五重塔身上的佛像与纹饰也融合多个佛教宗派,上面描绘的情景也仿佛见证着当日,汉传、南传、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四众僧侣共同参与安放佛骨舍利的法会情景。
鉴于此,韩伟很肯定地告诉王崇仁,金塔内摇动起来叮当做响的东西只可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佛塔的身份一经明确,中国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藏传佛教的各派活佛纷纷前来拜谒。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五重塔究竟始建于哪个朝代,便成为专家们继续争论的焦点。
2007年6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对铜塔底座和铜制佛像进行了荧光能谱检测,结果显示:两件铜器与唐代同类器物成分符合较好。7月20日,石塔铜铃、铁塔铜铃和金银二塔上的两根银丝被再次送检,结论与第一次完全相同。这是否意味着,五重塔的建造年代就在唐代?
北京房山雷音洞佛舍利发掘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员罗昭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指出,金塔背面的毗沙门天王像尺寸明显比其他雕像要大,在五重塔的图像体系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与金塔正面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共同组成五重塔的崇拜核心。历史上,毗沙门天王是在唐玄宗以后,被推崇为抵御外族入侵、护佑国家的战神。因此,五重塔的建造年代有可能是唐代以后。
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则将佛塔的建造年代进一步明确在“唐末五代时期”。他表示,在中唐以前密宗在内地十分盛行,在当时的记载中,大日如来是法身佛,也就是佛的寂静不灭之身,本身是不说法的,而是通过菩萨或自然景观说法。中唐以后,密宗在内地逐渐衰落,也就出现了大日如来说法的记载。而在五重塔上却看到了大日如来说法图,说明此塔是唐末以后建造的。但另一方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金维诺则根据图像及制作技艺考定,佛塔为辽代修造。
就在各方专家为五重塔的具体建造年代争论不休的时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申提出了五重塔建于辽代的有力论据。他表示,五重塔与辽中京遗址的大明塔十分相似,其中五重塔身上的七佛坐像手印与大明塔上的七佛手印相同,而五重塔上的大日如来束冠的缯带在耳根部和肩部各打了两个花结,这是辽代佛像的明显特征。此外,辽以前的涅槃图在释迦佛的足部都是弟子伽叶在抚摸释佛祖的双脚,进入辽代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弟子的形象被一位富贵长老取代,改为立于释迦佛身后,这点正好符合了五重塔上的涅槃图特征。
就这样,围绕佛舍利五重塔的谜团被一点点揭开,而这座塔的供奉者是谁?故乡在哪里?又为何会在海外呢? y维诺表示,五重宝塔显密融合,博大精深,制作工艺复杂,设计极具功力,因此它的建造者一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塔为辽代修造,而辽代造佛舍利塔的皇帝只有道宗耶律洪基。在《辽史》的《道宗本纪》中记载:辽咸雍七年(公元1071年),道宗八月“辛已,置佛骨于招仙浮图(招仙塔),罢猎,禁屠杀”。
那么这座塔的供奉人就是辽道宗吗?金维诺告诉记者,佛舍利五重宝塔上虽然没有关于建塔人明确的文字,但属皇室建造无可置疑。石塔刻有女卫士和侍从宫女,铜塔上由简化的蔓草为竖栏分成八组画面,每一组画面中都錾刻着一梳双螺髻的女供养人曲膝而跪,双手捧奉贡物;而在其身后则立一执撑曲柄华盖的使女。由此可见,供养人应为后妃类的人物。而由于招仙塔为辽道宗所建,道宗对其母萧太后一生敬仰,必然会在置放佛骨的“招仙浮图”表达对她的敬仰,刻下她的供养像。
那么《辽史》中所说的“招仙塔”现在何处呢?事实上,招仙塔就在今天北京西山八达处的灵光寺中。攀上八大处二处,背靠翠微山的灵光寺就近在眼前。八大处公园管理处王少卿告诉记者,灵光寺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76-779年),原名龙泉寺。辽代时,确实在这里建了一座招仙塔,为八棱十一级的密檐式砖石塔,十分壮丽。
既然佛舍利五重塔出自灵光寺,又因何会流落海外呢?1900年8月,八国联军在灵光寺“围剿”义和团,但久攻不下,于是就在后山上架起大炮疯狂炮轰。一时间殿倒梁塌、房屋尽毁,招仙塔也被轰塌,只剩下6米多高的塔基。金维诺认为五重塔可能就是在那时被八国联军抢走了,从此流失海外。但王少卿则认为,五重塔也可能是被当时灵光寺的僧人偷偷收藏起来,之后辗转到达海外。无论如何,这段历史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谈到佛舍利五重塔的归宿,王少卿肯定地说,“我们当然希望五重塔能重回灵光寺,到时可以供奉在重建的画像千佛塔中。”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和西安生态园也同时表示了安放五重塔的愿望。
100多年后,回归的佛塔究竟花落谁家?王崇仁表示:“一切随缘”。(信息来源:北京科技报)
上一篇: 国内十大旅游地安全提示
下一篇: 佛教圣地铜球铁瓦空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