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为第十一世班禅大师的博鳌演讲喝彩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为第十一世班禅大师的博鳌演讲喝彩

发布时间:2016/03/20 景区资讯 浏览次数:2142

QQ截图20160402153506

蝉友圈讯 “班禅大师在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中的开示铿锵有力,每句话都直指内心深处,令我终身难忘”、“大师告诉我们要心存善念,善良对待世界,让我豁然开朗”、“大师强调宗教领袖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普度众生的大爱和引领众生脱离苦难的勇气,使我肃然起敬”、“大师现身说法,让我觉得藏传佛教不再是那么古老与神秘,而是洋溢着活力与智慧”……青年班禅大师,饮誉博鳌,每位聆听班禅大师讲演后如是说。

2016年3月25日傍晚,齐聚25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国政要、备受世界人民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随着最后一场论坛“宗教领袖对话”而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杰吉布作为重磅嘉宾首次亮相博鳌论坛,与柬埔寨佛教法宗派布格里僧王、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净因法师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绘就人类文明的美好愿景,围绕“净心修身,同愿同行”、“护国佑民,利乐众生”、“交流互鉴,和合共生”等议题精彩阐述,为人们奉献了一场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思想盛宴。

“佛教传承有2500余年,在这25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佛教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修习佛法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平和,而佛法最为重要的就是善;要扬善抑恶,行一切善事,杜绝一切恶事”。班禅大师深刻独到的见解、娓娓道来的妙音,即刻点亮了全场嘉宾的心灵,引来现场阵阵热烈的喝彩与掌声。

班禅额尔德尼·确杰吉布,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经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继任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12月8日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坐床。班禅大师谦虚地说,“宗教领袖,不是封的,而在于做”。自1995年坐床以来,大师接受了近1000项密宗灌顶,经过了20个春秋的正规严谨的读经修法生活,不仅系统地学习了藏传佛教的五部大论,同时对科技、环境、传统文化、书法都有兴趣,人文素养深厚。班禅大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扎什伦布寺管委会名誉主任、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从2006年至今,班禅大师迈步走向世界,参加了第一届至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第16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和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为超过150万信众摸顶,成长为深受广大僧众和信教群众拥护爱戴的宗教领袖。

班禅大师在多种场合下发表讲话,一直强调“护国利民”是佛教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呼吁宗教界加强戒律修持,鼓励和引导现代民众多行利他、利国之善事。历世班禅大师以实际行动为弘扬佛法和普度众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宗教界护国利民指明了持续前进的方向。作为“90”后,第十一世班禅大师凝聚着前十世各位班禅大师的悲智与愿力,同时他身上又浓缩着2500多年佛教传承的心髓和精神。他说,佛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独特的精神动力和资源。具体到他身上就是世界和平、祖国繁荣、人民幸福、佛法弘扬,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秉承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积极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幸福,为藏传佛教健康有序发展以及佛法的继承和传播而不懈努力。

当今时代多种文明、多元价值观并存,自我觉醒与精神文明日益受到重视,文化共识和价值认同是构建地区文化共同体,乃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佛教崇尚和平,主张觉悟,倡导慈悲,在人类文明特别是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被赞誉为“亚洲之光”。随着时代发展,佛教文化的现代价值愈发彰显其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年轻的班禅大师一直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佛教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使佛教适应当代、开拓未来,“为畅悦三界明灯导师佛陀本怀,祈求具足圆成的是国土净、众生安、天下平”。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压轴和亮点,班禅大师与柬埔寨布格里僧王、香港净因法师努力从“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的对话主题研讨中共同为人类发展找寻答案,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互联互通、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坚强有力的价值支撑,促进人心安宁、增进人类福祉。班禅大师在讲演中告诉我们:

佛教不是迷信,主张正见正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求幸福的,都是追求快乐的,哪怕小到一只蝼蚁也是追求生存的舒适。但是我们因为内心中被无明所遮蔽、被贪嗔痴三毒所侵蚀,所以我们迷失了方向,往往把能致成苦果的因误认为是善、误认为是好的东西去追求”,班禅大师接着说,佛经当中对善的解释,不管是藏传、汉传还是南传,对善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乐为果的因叫善,以苦为果的因叫恶”。现代社会的人们究竟如何追求内心的快乐和幸福?班禅大师告诉人们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事、从小事起,把行善贯穿到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当中。

佛教并不神秘,提倡反求诸己。“佛陀不是造物主,但是佛陀像大夫一样、像慈父一样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所以修行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也就是说将来自己能得乐还是得苦,取决于自己现在的所做所为”,班禅大师接着说,“佛陀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陀就像大夫一样,而我们就像病人。内心中的贪嗔痴就是我们的病症,佛陀给我们开了方子让我们按着这个方子去抓药,关键还是自己”。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必须依靠内心的安宁。“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奠定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有各种尖端的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也问世了,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也都是文明发展的成果,怎么样能够避免全人类的厄运,那就需要我们内心的从心理去调整。如果这个工作不从人心当中去做,可能效果就不会那么好”。

佛教并不过时,而是彻底积极。“佛教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人类文明觉醒时期,亚里士多德、东方的孔夫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所解答的内容、解答的问题到今天仍不过时,就单从佛教来讲,人类内心中的贪嗔痴没有完全消除掉的话,这个佛教就永远不会过时,什么时候所有众生内心的贪嗔痴都已经对治完了,可能佛教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班禅大师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非常的慈悲,与人为善,认识到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认识到相互依存的关系,那我想家庭就可以和睦了,社会就可以和谐,世界就可以和平”。大师鼓励每一个人把自己内心的烦恼调伏好了,进而影响到周边的人;善良面对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强调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更需要的是这种善良的对待。

心平天下平,心从正见始。班禅大师说,“‘心平天下平’是对于全人类的一种关爱,出自于对众生的怜悯之心,是具有佛教特色的口号。‘心平天下平’,追求的是天下安、是世界和平、是人类幸福。而世界和平不是天上掉馅饼,是需要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去努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当中的贪、嗔、痴都有可能成为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班禅大师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的前言说:“由于战争产生于人的头脑,所以必须在人的头脑中筑起和平的堡垒”。班禅大师最后巧妙引用譬喻“每一滴雨都不会认为自己会制造洪水,但恰恰洪水是每一滴雨组成的”,说明每个人首先需要调伏好自己的内心,这是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类做出的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前,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行进在亚太地区合作共赢的路上,和周边国家更需要架起文化的桥梁、敞开交流的心灵,让文化多彩,让民心互通。班禅大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不仅彰显出中国精神与中国自信,也预示着中国佛教将以更加积极和富有活力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而精彩的角色。《维摩诘经》云,“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班禅大师对“心平天下平”的精彩讲演,不仅表明了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品格,也表明佛教思想可以为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一抹亮色,提供“心平天下平——同愿同行亚太梦”美好愿景的智慧启示。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