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南地区 > 贵州地区 > 梵净山 > 梵净山朝圣资讯 > 昌善法师: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五大价值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昌善法师: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五大价值

发布时间:2016/07/11 梵净山朝圣资讯 浏览次数:1971

编者按:2016年7月10日上午,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论坛在梵净山生态植物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海内外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云集梵净山,共议佛教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献计献策。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在论坛发表了《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五大价值》的主题演讲。法师主要观点如下:

梵净山佛教文化

2016年7月10日上午,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论坛在梵净山生态植物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梵净山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

梵净山是佛教名山,近年来一直倾力打造为弥勒菩萨道场。其实,只要有了弥勒菩萨的精神,我们就会感觉到,弥勒菩萨无所不在、无处不应,而弥勒菩萨的精神就是大慈、欢喜、包容,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心灵环保?世界和谐”。这让我连想到10年前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那一年是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从心开始,就要注重心灵的环保。今天,来到梵净山,从她的山名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同时也感受到了大慈、欢喜、包容以及和谐。这,其实就是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五大价值。

价值一:净化心灵。梵净山的山名,据说是取“梵天净土”之意,其实,也可以取“梵行”、“净行”之意,“梵行”本身也是“清净戒行”、“清净行持”的意思。因此,到了梵净山,就要学会“行持”、学会“净行”,而“净行”其实就是“净心”,所以,到了梵净山,是要来净化心灵的,这是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一大价值。在《华严经》中,第十一品《净行品》,其中,文殊菩萨提到了141个大愿,涉及到在家、出家、禅定、走路、威仪等诸多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等,每碰到一件事,都要为众生发愿,愿众生如何如何的好,这其实是在净化自己的心灵。比如我们今天在一起召集会议,其中就说“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哦,我们今天在一起开会,就要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能够“成一切智”。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早上醒来时、晚上睡觉时、吃饭时、走路时、看到佛塔时,看到高山、大河、大树时,都要以善念为众生发愿,这其实都是在净化心灵。

《华严经》的第十六品是《梵行品》,比《净行品》要深奥一些。《净行品》是见境发心,在事上修,而且僧俗皆可修;而《梵行品》所缘的境是真境,不是俗境,是在理上修,并且多侧重于出家人之修行。《梵行品》不是靠发心来转境,而是靠“想”、靠“思维修”,用三昧的观察去修。《梵行品》讲得是依照十法去修行,这十法分别是身、口、意三业,三业之用,佛、法、僧、戒,依这十境而修,就可以见境了空,直见性体。长期以来,《梵行品》因为比较深奥,流行不如《净行品》广,但是,其基本精神就是“用清净心做好当下的所有一切事”。在今天,我们能抓住这一基本精神,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很大用处的。所以,提到梵净山,我首先想到了《华严经》的《梵行品》和《净行品》,这两品可以作为梵净山的佛典依据和义理基础,这就是要通过净化心灵、通过心灵环保、通过“用清净心做好当下、做好一切。”来达到一种和谐。

价值二:大慈精神。要打造弥勒道场,不能不弘扬弥勒菩萨的大慈精神,弥勒的汉译就是大慈。梵净山是一座佛教名山,从隋唐时期就有佛教传入,近年来梵净山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佛教第五大佛教名山,众所周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表征智慧、大行、大悲和大愿。而如果能将“慈”融入悲、智、愿、行,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义理体系,那么五大佛教名山就会有坚实的义理基础。因此,要对悲、智、愿、行、慈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而这,又要对菩萨信仰进行整体的研究。另外,“慈”能与乐,大慈的精神就是要给众生快乐,要给众生快乐,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

价值三:欢喜精神。每当香客信众参访寺院时,在天王殿就会看到一尊弥勒菩萨笑迎八方,这其实反映的就是一种欢喜的精神。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要想打造弥勒道场,需要弘扬这样一种欢喜的精神。在佛教中,欢喜的精神非常重要。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不可否认,是为了成佛、是为了解脱,但同时也是为了欢喜。学佛要在生活中学,要在生活中欢喜的学。这种精神,不仅弥勒菩萨有,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我们要在生活中将这种欢喜精神传递出去,处处给人一种欢喜。不仅自己要心生欢喜,还要给人欢喜,这是弥勒的真精神。我们都知道,弥勒菩萨的圣诞是正月初一,这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那一天,大年初一,全国所有的人都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这不就是弥勒菩萨的欢喜精神的体现吗?而且大年初一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弥勒的精神也体现出了“元”的理念、“元”的文化,“元”就是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生对立,用一颗欢喜、包容的心面对生活。这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将欢喜带到一年365天中的每一天。这就是“年年归元,天天欢喜”。可以说是时时刻刻在归元中欢喜,在欢喜中归元。其实,这就是与道相应,这样的话,人生的旅途中处处有弥勒,我们的生活中时时生欢喜。

价值四:包容精神。众所周知,弥勒曾经化身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的精神,后世的文人给布袋和尚写了一幅对联,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说得就是他的包容。传说布袋和尚好与人打赌取乐,一次与人比赛插秧,谁输了请吃饭。四位农夫很快就做完了,而他却高声吟诗:“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后原来是向前。”这种包纳一切的精神正是梵净山佛教文化应该弘扬的。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论坛已经举办了多年,每年都会接纳政教学三界和很多的香客信众以及游客来山参会,而且听说参会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这本身就是在弘扬包容精神。

价值五:和谐精神。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一大价值,就是和谐。来到梵净山,看到这里犹如净土般的自然生态环境,我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和谐,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这本身就是和谐的表征。当然,这是自然生态方面的和谐。在人文生态环境尤其是佛教文化生态方面,梵净山同样体现出的是和谐。与此同时,梵净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佛教文化也达到了天人合一般的和谐。这种精神,应该传递出去。我们一般会说,心态决定着生态,有如此和谐的生态,说明梵净山人的心态也是非常和谐的。这又让我想到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时提到的“新六和”,也就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人和人生存的环境要和谐,就离不开人心,因此,要常常呵护心灵、保护心灵,只有将心灵环保好了,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