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而静雅 — 五台山佛母洞山色风光(四)
发布时间:2017/09/19 五台山朝圣景点 浏览次数:2656
佛母洞地处南台东南支脉,在一座耸立如屏风般的山崖上有一岩壁,其右侧的天然石洞便是佛母洞。
登上佛母洞屏风般山崖之巅,极目远望,台顶雄浑的山势尽收眼前。五座台顶的东、西、中、北四台,皆自中台发脉;一山连属,势若游龙。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中台翠岩峰,北台叶斗峰。北台为五台山最高峰,海拔3058米。中台向南,以金阁岭分界,便是南台。南台独秀而雄居。
南台又名锦绣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如铺锦着彩,故名绵绣。古人有诗赞曰:“南台之麓,仙人之居。春云霭霭,春雨霏霏”。“杏然飞去,鲜花披靡”。南台台顶,宋代始建有普济寺,大殿内供智慧文殊。清圣祖康熙《御制南台普济寺碑》云:“南台,世传文殊示现之处也。台当山之阳,地稍暄暖,金蕖、日菊、佛钵之花,生遍崖谷,若锦绣之错,故其峰曰锦绣之峰。”“登临者,睹象教之精严,慈慧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南台东南支脉、佛母洞山下谷口、清水河西侧,建有白云寺。同样有清圣祖康熙《御制白云寺碑》赞曰:“萦青缭白,朝暮皆宜;掩翠浮岚,阴晴互换。”
过去,佛弟子和游客经白云寺、上佛母洞、登南台顶,便是佛弟子顺时针朝台顶的传统路线。明代徐霞客在《佛山丽景》中记叙了游南台的情景:“风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叶中。循山半西南行,四里,逾岭,始望南台在前。再上为灯寺,由此路渐峻。十里登南台绝顶,有文殊舍利塔。北面诸台环列,惟东南、西南少有隙地。正南,古南台在其下,远则盂县诸山屏峙,而东与龙泉峥嵘接势。从台右道而下,涂甚夷,可骑。循西岭西北行十五里,为金阁岭。又循山左西北下,五里,抵清凉石。”从这段描述看,徐霞客行“四里,逾岭,始望南台在前”,“十里登南台绝顶”,走的就是这样一条朝台路线。只是当时佛母洞还没有辟为佛教灵迹,算来相差只有几十年,此当为徐霞客的一件憾事了。
而今,走一朝古人的朝台路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登佛母洞、上南台观光览胜,不亦乐乎?古人有诗描绘这种境界道:“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佛母洞四季山色风光显现出清秀、壮丽、空灵的气韵。暮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环围的高山上落叶松林泛出新绿,而这时山坡的草色依然枯黄。大地山色,以黄褐色为底色,以浅绿色为重彩,配以洗过似的天空的湛蓝,简直成了一幅格调清新的油画。佛母洞山下,白云寺旁的杏花开了,佛母洞东侧崖畔的杏花开了,在山谷中显得十分雅淡,此番景象,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一样的情致。山坡渐渐透出绿意,可是走到尽前,却又不显,这是一年春的最好处的来临,绝胜烟柳染翠。接着,山丹花开红似火,在坡梁,在沟谷,在道边闹着春意。
夏日来临,在五台山偶而能见到的“六月雪”。一夜雨雪过后,天晴日出,台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远望南台的普济寺,背衬蓝天,化成琼楼玉宇,唯见剪影。半山以下,佛母洞一带,树色、草色青青,弥漫着湿润的气息。在绿色的逶迤的大山顶上,罩着一片洁白,仿佛是人间幻境。
盛夏的五台山,万木葱茏,山花烂漫,清泉明澈,烟岚绕翠,是最能体现清凉圣境的时节。西入佛母洞沟谷,但见迎面和左右两侧高山上的油松林、落叶松林、桦树林堆染着浓绿,林中不时传来小鸟的“叽叽”声,却不见有鸟飞出飞入。前些年,佛母洞沟谷之东的清水河上,在早晨和傍晚时分,白雾升起,这时几只捞鱼鹳飞到河边,捞过鱼后,又飞到白色飘带的河雾之上,朝着青翠欲滴的山谷中飞去。中午,清水河边杨树林中,传出黄鹂清亮的鸣声。这种情景,带了几分平原水乡的韵味,使人想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
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半麓之上,并无林木”,却长满绿油油的密草,如无边无际的地毯铺展开一般,当地人称之为“油草”,并有“牧坡一月,长膘半指”的说法,马、牛、羊,悠然自在地散落在南台半山、佛母洞山坡、佛母洞对面的山顶,远客好象见到了草原风光,却原来是高山牧场。
南台无愧于锦绣峰的美誉,白的、紫的、黄的、粉的、红的野花漫布山野,简直成了一座仙花山,其中不乏有名花。金莲花,金黄灿然,两层花瓣,中有花蕊,在众花中尤显艳雅高贵。采摘晒干,色泽依然,用来泡饮,解暑提神,金莲花茶,成为天然珍品。零苓香,开放着小穗白花,清香扑鼻,以素洁之风韵,生长于山野。采摘之后,清香味长留,置于枕头之内,清香微闻,睡卧中可起到解除脑疲劳、养神益智之功用。《清凉山志》诵零苓香和金莲花诗曰:“玉毫金相照清凉,花雨云流湿不妨。佛散妙香香满路,骚人采采人诗囊。
清凉荟翠拥伽蓝。在五台山,在南台,在佛母洞周围山上,伫足细草杂花中,微风拂面,带来细细草药香,深深呼吸,肺润神清,犹如置身干仙境仙草园。
阴晴互换时,山色有无中。夏季,这里的天气一日几变。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空中飘过一朵云,洒下一阵雨,人在其中,同时沐浴着阳光和细雨。刚刚打湿了衣裳,转而云收雾散,阳光灿烂。只留得树叶上、草丝中雨水珠亮晶晶的,就象上天给洒道压尘似的。这时候,空气再纯净不过了,吸之沁人心脾,把人的心也洗得一尘不染。
秋来了,五台山、南台山腰、佛母洞周围的山换了姿容。野菊花夺魁而放,白的、紫的、粉红的野菊花在山梁沟凹盛开,有的一株有数尺高,蓬勃伸枝,花开数十朵。远远望去,这里像倾了胭脂,那里像盖了白雪。秋菊花的怒放,让人生出一种惜花之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山中林木色彩斑斓。佛母洞山下谷口北侧的一座山上,灌木林经霜染后,红艳似火;谷口南侧的一座山上,油松依然苍劲碧绿;而穿沟的坡梁,茫茫落叶松林一片黄,像整个涂抹了重笔油彩;佛母洞对面的一座山,大片的桦树林黄绿相间,杂色堆染。这种景象,不由人联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好山十里都如画”、“我言秋色胜春朝”、“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佳句。
在刚入秋时,蒙蒙秋雨过后,南台山下、佛母洞周围的山上,长出了台蘑,有的长在草丛里,有的长在树林中,在野生草丛中,有蘑菇圈道,明圈道远远望去,草显得又高又厚,草色越发碧绿。暗圈道却远看不着,近又难以识别。台蘑资源丰富,品种很多,共有11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银盘蘑菇,一类叫做香蕈蘑菇,如黄香蕈、黑香蕈,还有藁根子。此外,还有水皮、地鸡、狗爪子等。台蘑盖似伞形,盖厚、根粗、柄肥、菌肉细嫩,其味浓厚、郁香。采回台蘑晒干后,气味仍保持朴鼻芳香,因其有油性,晒干后也不发硬发酥。台蘑在五台山东台、南台产量较多,质量上乘。尤其是南台的黑香蕈,为台蘑中的极品。
秋天是登临佛母洞观云的好时候。叶剑英曾写诗曰:“南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这是南台一年四季无风和雨天的景致。从佛母洞山上望南台,给人一种空蒙、雄浑之感。秋高气爽,风动云移时,来到佛母洞,更觉天地空阔茫远。高远处,或山抹微云,或孤云独往,或云团闲度。更有奇者,云图白象升腾,如金狮子飞奔,如凌霄殿白玉桥,如卧佛慈容。
冬日的五台山,优雅肃穆。雪后转晴时,佛母洞周围的山银装素裹,在阳光下白得耀眼,只有佛母洞的围墙显出一段褐红色,佛母洞脚下的山凹里的沙棘果露出点点桔黄,透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调。远处山林中,传来山鸡的“呱呱”叫声,在空旷的山野中回荡,显得山更幽,意更寂。南台顶上,狂风卷起的雪柱向深蓝的空中旋腾,越升越高。佛母洞周围坡梁上的积雪,被风吹起,如层层波浪,奔涌而过。天上无云,嵌着一轮红日。此时,身临佛母洞。一种念天地之悠悠,思人生之迅忽的情感油然而生。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皆入涅槃境界。人与自然相和谐。即为人生一大追求境界也。
上一篇: 文殊洞:据传文殊菩萨曾于洞中修行
下一篇: 莲师当年在五台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