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住处鹿野苑 — 我的印度朝圣之旅(十)
按:佛历2560年,西历2016年3月29日,菩萨戒弟子李建偕同老伴,参加广州“蝉友圈·佛旅网”组织的印度朝圣团,一行13人从广州出发,踏上了朝圣之旅的行程,西行万里,历时15天。
[toggle title=”印度朝圣 佛弟子一生的向往” state=”open”]
走近佛子心灵的故乡—印度朝圣散记 2016.3.29
祇园精舍的思念(二)
神圣的蓝毗尼园(三)
拘尸那罗的伤感 (四)
阿难陀舍利塔结缘记(五)
灵鹫山的回忆 (六)
追忆那烂陀(七)
让人难以忘怀的菩提伽耶 (八)
鸡足山的沉思(九)
仙人住处鹿野苑 (十)
恒河岸,生与死同在 (十一)
结语: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的几点感悟(十二)
泰姬陵、红城堡的记忆 (外传)
诗歌集·喜贺印度朝圣圆满 (外传)
[/toggle]
鹿野苑是佛陀初转法轮处,四大圣迹之一。去此朝圣是在行程的第13天。
4月10日,6:00早餐,6:30出发去瓦拉纳西,从菩提伽耶到瓦拉纳西有六个多小时的车程。
瓦拉纳西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最著名的历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鹿野苑位于该市西北7公里处,它是佛陀49年说法的开始地,也是佛法弘化世间万年的起点,正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具足了三宝。佛陀开悟成道后,来到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和三明等教说,使五人皈依,成为最初佛弟子。今天的鹿野苑和菩提伽耶已成为印度的两大佛教中心。这里常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朝拜。修行的信众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希望在佛祖传道的圣地得以开悟。
车行途中休息半个小时。领队徐师兄说,停车处餐厅里的奶茶很好喝,可以品尝,还给我们要了一些薄饼佐餐。诸位一喝,果如所言,香甜可口,车马劳顿之困顿解。下午1:30到宾馆。午餐休息后,4:00参观考古博物馆。4:40到鹿野苑。上香礼拜献花哈达完成后,就在园内的绿草地上打坐休憩。
苑内的一侧辟有鹿苑,三十多只梅花鹿悠悠地在这里跳跃嬉戏。这让我想起了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的故事。关于鹿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鹿野苑一带原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就像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一样,是皇帝到此狩猎习武的宫苑。佛陀来到这里后,就劝告国王不要再去杀生射猎,国王听从了并把它捐献出来,让诸多的野生动物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
凝望着园内一座座殿堂遗址和巍然屹立的达美克塔,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仙苑的昔日……
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来过此地朝圣。法显的《佛国记》中记载:“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国波罗柰城。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憍陈如)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驎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受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公元七世纪玄奘赴印时,这里仍十分兴盛,《大唐西域记》记载:“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
渡婆罗痆斯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台观连云,长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学小乘正量部。大院内有精舍,高百余尺,石阶砖龛,层级百数,皆隐起黄金佛像。室中有输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状。精舍东南有石窣堵波(佛塔),无忧王(阿育王)所建,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是佛初转法轮处……”
后来逐渐荒芜。近代曾进行多次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发现,这里有4、5层垒叠的寺庙和僧房遗址,说明这里的佛塔和寺庙在历史上被反复修缮建造过很多次。
公元1931年,印度大菩提会在鹿野苑仿照菩提伽耶的大塔建立了一座精美的寺院——摩犍陀俱提僧院,沿袭了祇园古僧院的名称,希望也能延续那中断了千年的教法。僧院主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像,这是仿造鹿野苑初出土的笈多王朝时期的塑像(现存鹿野苑博物馆)。佛像下方有一个小密室,其中供奉着分别来自西北方的塔克西拉和南印度的龙树丘所挖掘出土的佛陀舍利,是全寺精神焦点所在。
那么鹿野苑的标志性所在是什么呢?理所当然是那座屹立在蓝天下的达美克塔了。醒目壮观而又震撼人心的达美克塔造型简易,但异常雄壮坚固,所以在历经战火摧残、人为破坏后的今天,鹿野苑只留下它与我们相见。
达美克塔不再凄清和孤单,如今有络绎不绝的佛弟子涌入这方圣地,并在周围建立起复兴印度佛教的寺院。今天的达美克塔已被修葺一新,四围的石刻浮雕衬托着它的精美,巨大如山的砖石塔体是公元五世纪笈多王朝所建。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达美克塔的底层遗址曾是阿育王所建的佛陀舍利塔之一。在经过后世不断维修扩建后才呈现出目前这样壮观的景象。达美克塔曾经坚毅地挺过回教炮火的侵袭,后来的地方执政者又以“资源再利用”的口号,将它的表面拆得支离破碎。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表面修复后新旧结合留下的痕迹。
鹿野苑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众多,以至于需要专门有一个博物馆去展示。其中有两件最具代表性:一件是笈多王朝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像。另一件就是四狮柱头。特别是这四狮柱头,它已成为印度共和国国徽图案,印度的钱币—卢比上也有它的图案。所有的阿育王石柱都是用一整根石头雕刻而成,包括柱头在内。其它的阿育王石柱都是单一雕着一头狮子或一匹马或其他动物形象,只有鹿野苑这根阿育王石柱雕刻着四头狮子,这四头雄武的狮子皆背对背蹲踞,分别朝向四个方向。
表示了佛法四圣谛的精髓将遍传四方,张开的狮口代表佛法将如狮吼般震摄众生心中的无明妄念。狮背上扛着一座巨大的法轮,象征着佛法从鹿野苑开始,向世界各地转动正法巨轮,传播灭苦法音。四只石狮下面是一座圆形的基座,四周分别刻有大象、马、牛和老虎,都作奔跑之状。
每只动物之间都用象征佛法的宝轮隔开,寓意相当明显,强调“法”的弘扬在此起跑而行进不懈。基座底层是一朵钟形倒垂的莲花。整个柱头华丽而完整,并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润。
这完美的经典设计,使它成为孔雀王朝阿育王盛世的顶级艺术品,虽然岁月的洪流可以消蚀这座精致石雕的外观,但法轮常转的寓意将在佛子生生不息的传诵当中永恒。
鹿野苑现存的主要遗迹和文物还有:①乔堪祇塔。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原系笈多王朝时所建,顶端有莫卧尔帝国时阿克巴修建的一座八角亭。②达美克塔。高约44米,是鹿野苑的象征,首建于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时曾予重修。③阿育王石柱残柱。柱高15米,上有内容为禁止破僧的婆罗密字体铭文,柱头已断。鹿野苑建有博物馆,保存着诸多的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鹿野苑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鹿园等,文章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