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岸,生与死同在 — 记我的印度朝圣之旅(十一)
按:佛历2560年,西历2016年3月29日,菩萨戒弟子李建偕同老伴,参加广州“蝉友圈·佛旅网”组织的印度朝圣团,一行13人从广州出发,踏上了朝圣之旅的行程,西行万里,历时15天。
[toggle title=”印度朝圣 佛弟子一生的向往” state=”open”]
走近佛子心灵的故乡—印度朝圣散记 2016.3.29
祇园精舍的思念(二)
神圣的蓝毗尼园(三)
拘尸那罗的伤感 (四)
阿难陀舍利塔结缘记(五)
灵鹫山的回忆 (六)
追忆那烂陀(七)
让人难以忘怀的菩提伽耶 (八)
鸡足山的沉思(九)
仙人住处鹿野苑 (十)
恒河岸,生与死同在 (十一)
结语: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的几点感悟(十二)
泰姬陵、红城堡的记忆 (外传)
诗歌集·喜贺印度朝圣圆满 (外传)
[/toggle]
我们又起来个大早,5:00钟就出发,去恒河采金沙,观日出。这是我们朝圣行程中的第14天。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这里是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最后一站,去恒河采金沙是我们要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晨光熹微,车子在灰黄的路灯下行驶,街上的男女老少都朝着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涌去。我看到沿街商铺低矮的屋檐下一个个流浪者还在酣睡,狭窄的街道上满是大车、小车、三轮车、叫卖着旅游商品的小贩、怀抱着小孩乞讨的妇女和那些当街横卧就地排便的印度神牛。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河边,然后乘小船去河对岸采沙子,6:00点钟时,我们一行人已经站在恒河的金沙滩上。
恒河被称为印度的母亲河,就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样,世世代代用她的乳汁哺育着印度平原上的芸芸众生,但它又比黄河多了一份神圣。古往今来它都是人们心中的圣河,无论印度教,耆那教还是佛教。佛陀来到这里时,人们早就开始在河中沐浴净身,自古以来印度教信众就相信,只要在恒河中沐浴净身,就能洗去宿世的罪业。于是,每年从印度各地来到这里的朝圣者、沐浴者和等死者,超过了一百万。恒河河畔的瓦拉纳西就成为一座明亮的通往天堂的大门。
站在柔软的恒河沙滩上,顿时想起佛经中常常出现的“恒河沙”一词和佛舍利化作金刚沙的故事,感到格外的亲切。我弯腰恭敬地捧起一把沙子,看着它从我的指间悄悄地流过。沙子质地细腻匀称,颜色呈灰白色,确实不知有几许,难怪佛陀常用它来比喻。在祇园精舍宣讲《金刚经》的时候,佛陀想到了这些沙子,即说:“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东方欲白,淡淡的晨雾消散而去,一轮红日从沙滩的远方冉冉升起,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我们见证了恒河日出最壮观的美景。一行人连忙端起相机,要在圣河的沙滩上为自己留下一生难忘的倩影。我和老伴曾经在国内的佛教名山朝礼旅游,如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等地观日出,有些如愿以偿,有些就没有缘分。今天却在印度看到了恒河上的朝阳,沙滩和河水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神秘的色调之中。
2500多年前,刚刚证悟的年轻的佛陀也曾亲履此地,并在城郊的鹿野苑开启了他证悟的法门。这里也是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重要圣地。到公元七世纪,玄奘大师到访时,情景依旧。直至今日,这座人类社会学上的活化石城,仍旧以无比绚丽神秘的色彩,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者。
恒河在印度教信徒心目中是一条清净的圣河,虽然河水已相当混浊。有人曾深深感叹于圣河的污浊和河岸边的脏乱,因为它每天都要接纳来此升天者的骨灰,很久以来都是如此。岸边躺着火化者的遗体,还有他们在弥留之际留下的生活垃圾。这里被誉为圣河,但并不是山清水秀。我们没有特意的去观看火葬焚化场,只是在小船返回时,远远地看着那正在进行中的惊人一幕,我的同行者没有人惊梀和恐惧,这是人生的最后谢幕,我们敬畏生命,也不惧怕死亡。
船儿继续向前驶着,一群海鸥在晨曦中向我们飞来,它们欢叫着在头顶上飞过,或者萦绕在我们周围,久久不愿离去。可能它们也知道我们今天就要踏上归途,来送别一程吧!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欢闹的瞬间,也拍下了恒河岸边的无限美景。
恒河岸,生与死同在。喧闹与寂静同在。神圣与世俗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