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的几点感悟(十二)
按:佛历2560年,西历2016年3月29日,菩萨戒弟子李建偕同老伴,参加广州“蝉友圈·佛旅网”组织的印度朝圣团,一行13人从广州出发,踏上了朝圣之旅的行程,西行万里,历时15天。
[toggle title=”印度朝圣 佛弟子一生的向往” state=”open”]
走近佛子心灵的故乡—印度朝圣散记 2016.3.29
祇园精舍的思念(二)
神圣的蓝毗尼园(三)
拘尸那罗的伤感 (四)
阿难陀舍利塔结缘记(五)
灵鹫山的回忆 (六)
追忆那烂陀(七)
让人难以忘怀的菩提伽耶 (八)
鸡足山的沉思(九)
仙人住处鹿野苑 (十)
恒河岸,生与死同在 (十一)
结语:印度尼泊尔朝圣之旅的几点感悟(十二)
泰姬陵、红城堡的记忆 (外传)
诗歌集·喜贺印度朝圣圆满 (外传)
[/toggle]
博物馆朝礼佛舍利
这篇文章是我和老伴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印度佛陀的故乡朝圣之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4月29日动笔,到今天5月12日,正好写完。一个月前的3月29日——4月12日,是我们一行十三人西行朝圣的日子。两万多字的文稿,写不尽在印度15天中的那些紧张和激动,也写不尽对伟大慈悲佛陀的感恩。今天我翻看着一个月前的日记,看着复制到电脑上的一帧帧珍贵的照片,回忆那一段段让我终生难忘的经历——让我又回到了一个月前,重走了一趟朝圣之路。
如果诸位师兄、大德有缘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你已经去过,就算是又去圣地朝圣了一回;如果你没有去过,也算是给你做了一回神游的向导。
玄奘纪念馆内朝礼玄奘法师
这次印度朝圣佛迹,除了以上写到的圣迹景点外,我们朝礼的还有:国家博物馆(德里)、甘地纪念馆、佛陀为母说法降凡处(勒克瑙)、佛陀上忉利天处、给孤独长者故居(舍卫国)、佛陀发塔(吠舍离)、玄奘纪念馆、苦行林、尼连禅河、牧羊女塔(菩提伽耶)、鹿野苑博物馆。在广州还朝礼了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六榕寺。因为篇幅原因,暂且写到这里。
竹林精舍
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懂得了知足和珍惜。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是对它充满着幻想与好奇,总对自己的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感到不满足和抱怨。见到那一方国土的景象,才知道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多么幸福(但愿这不是杞人天)。
同时要学习印度国民善良知足,乐观向上的精神。比如在饮食习惯上,印度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素食主义者,所以印度又被称为“素食王国”,这里有深厚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原因。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都信奉“不杀生”“非暴力”。我们此次朝圣是全程素食,连飞机上都是如此,一路住宿的宾馆都供应素食,餐厅对所有的食品都有素食和非素食的标示。甚至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如新德里、孟买等住宅区也有素食和非素食之分,而且素食住宅区的业主非富即贵。生活习惯上也不流行抽烟喝酒。这种尊重传统,甘于淡泊的精神,足以让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人民钦佩。这样的生活方式即保证了自身的健康,又不浪费自然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我们应该从印度佛教的衰败和灭亡中找出根本原因,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积极调整制定我国的佛教发展壮大的策略,不断净化僧团和提高僧团的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弘法度众的迫切需求,勇担起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历史使命。
佛教发源于印度,但是真正把它发扬光大的是中国,所以中国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目前在海外弘法方面,台湾佛教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的佛教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看似轰轰烈烈,但是大多信众去寺庙拜佛、亲近僧人是为了求取平安或禳灾,把亲近佛教当成生活中一种点缀,把严肃的佛寺法会当成了庙会去消遣散心等等。这些个现象仍然需要正信的佛教徒去引导,相信不久的将来,佛法将会在这个世界利益更多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