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南地区 > 云南地区 > 鸡足山 > 鸡足山朝圣景点 > 佛旅游学:因大理而来 为佛都倾倒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佛旅游学:因大理而来 为佛都倾倒

发布时间:2016/08/31 鸡足山朝圣景点 浏览次数:2041

蝉友圈头栏新

:“文献名邦”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驿站,因佛教的盛行,被古人称誉为“妙香佛国”,而“佛都”崇圣寺则是这千年史脉、文脉、法脉的标志和象征。

 

大理“妙香佛国”

佛教约在唐开元二年(714年)传入大理地区的,最初传入的是大乘佛教密宗的阿吒叻教派。相传最早来传播佛教的是印度僧人赞陀崛多,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赞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陀国来,为蒙氏所崇信。”佛教传入后,由于得到南诏王室的支持,得以迅速发展,成了南诏国的国教,高僧李成眉、寿海、十了等辈出。由于推崇国教,修建了崇圣寺。

《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大理国内史《大理国僧分五类》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其中最壮观为崇圣寺,国师居寺中”。到了南诏丰佑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于是,崇圣寺香火更旺,成了著名的“佛都”,是国王、大臣和香客们礼佛的好去处。

 

崇圣寺景观·石雕九龙浴佛

到了大理国时期,“国教”佛教更加兴盛,除了密宗外,还信奉禅宗、华严宗等。佛教已成为大理国王朝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历代国王都争相建寺、造塔、铸佛、写经,礼佛成为朝野上下竟相仿效的时尚。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利贞皇帝礼佛图”,可以遥见当年的情景。《南诏野史》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并且在大理国时期,官员都要从僧侣中选拔,而王室的成员很多人都出家为僧。记史籍记载,大理国的22位国王中,就有9位“逊位为僧”,成为中国历史和世界佛教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罕见的现象。南诏大理国这种十分崇尚佛教的遗风,一直被延续下来,影响了后面的朝代。

 

斗转星移,这座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素有“佛都”之称的崇圣寺自明代以后,历经沧桑,日趋衰败,至晚清时仅存三塔。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让这座千年古寺重新焕发出迷人风采,崇圣寺在有缘人的帮助下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后,整个景区以三塔为核心,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八台、九进、十一层次。其中,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鹏金翅鸟、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错落有致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廊、祖师殿、护法殿、佛教研究院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之精华。

 

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佛旅网鸡足山朝圣之旅

团员在崇圣寺

南诏建极大钟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战乱。

阿嵯耶观音阁为四周环林的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中间供12米的阿嵯耶观音像。男身女相,是白族密宗的主尊观音,为大理特有,也称“细腰观音”、“大理观音”、“云南福星”。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