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禅者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禅者说) > 避免将禅宗狭隘化、低俗化、相似化倾向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避免将禅宗狭隘化、低俗化、相似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7/03/21 佛教文化(禅者说) 佛教知识 浏览次数:1998

冯焕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时代的华严学和禅学。

问:

今人在弘扬禅宗的过程中有些什么问题?应当如何避免?

答:

禅宗具有如此珍贵的价值,我们在弘扬禅宗的过程中,应怀着一片赤诚和恭敬之心尽力呵护,以保证这智慧之源不至变味甚至枯竭。今人在弘扬禅宗时,主要存在如下几种不良的倾向:

一是将禅宗狭隘化的倾向。佛教是佛陀在如实观照世界真相的基础上开展出的普度众生的大智慧,其目的是破斥种种人本主义或神本主义的偏见,开示一切众生都本具智慧、都能成就智慧的正道。禅宗作为深契佛陀本怀的顿悟法门,虽然在说法方式和修行法门等方面有所创新,但其根本见地和教化对象与佛陀并无差异,如果我们忽视这一点,以为六祖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中的“世间”仅仅是人世间,将禅宗化约为人类获取智慧之道,那就将禅宗严重地狭隘化了。

二是将禅宗低俗化的倾向。禅宗的顿悟法门的确直指人心、简洁明了,六祖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坛经》)一语已经明白道出这一心要。但是,修行这个法门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对自性的正确体会。这自性有什么特点?它是“无二之性”。“无二”即“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也就是超越分别心产生并执着的真假、善恶、美丑等二元对立的境界。修行禅宗的“无念”法门,其落脚点正是依大智慧照破种种二元对立的念头。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可能将分别心为底色的真常实体、寒灰枯木、宽容大度甚或无所畏惧之心误认为清净自性,这就根本误解了禅宗的自性。以此为基础去修行,永远见不到禅宗所说的自性,禅宗思想也会因此被低俗化为慰藉种种闲愁的心灵鸡汤。

三是将禅宗相似化的倾向。佛教依真俗不二的系统阐明思想,目的是引导执着种种世俗见解的众生由俗(谛)返真(谛),依真觉悟。禅宗的教法虽然灵活多样,不像教下的教理系统那样体现为明显的真俗二谛结构,但它是从祖师自性流出的文字般若,同样有破邪显正的目的。因此,禅师教化众生藉用的思想与众生执着的思想之间是不一不异的关系,两者如果是一,则禅宗没有不共性,不成其为禅宗;两者如果是二,则禅宗无缘引导众生,也不成其为禅宗。古人常常将这种关系比喻为以楔出楔:众生执着的思想是所知障,它遮蔽其自性一如楔子塞死木孔;禅师当机取材,借用此种思想将其所知障打破,令其明心见性,则如用另一个楔子将塞死木孔的楔子楔出来。在弘扬禅宗的过程中,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往往会将禅宗思想与其他思想混为一谈,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个不良倾向。

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核心工作是培养宗(行)说(解)兼通的禅师。六祖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坛经》),只有具格禅师不断涌现出来,禅宗的清净慧命才能得到永续。在经教废弛的今天,要培养具格禅师乃至要发心参禅,都应该回到菩提达摩祖师提倡的“藉教悟宗”(禅本非弃教之禅)之路上去。

来源:萬古寒潭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