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佛旅资讯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什么是三净肉?

    什么是三净肉?

    发布时间:2017/02/08浏览次数:4475

    在佛教名词中,有所谓的三净肉之说,何谓三净肉? 第一:眼不见杀–我眼不见它被杀的情景; 第二:耳不闻杀–我耳听不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 第三:不为己所杀–它之死,不是为我而杀害者。         举例而...

  • 为照顾家人饮食,可否让别人代杀?

    为照顾家人饮食,可否让别人代杀?

    发布时间:2017/02/08浏览次数:2206

      问:为照顾家人饮食,可否让别人代杀?答:很多居士所处的家庭,往往不是全家信佛。作为一个主妇,因为自己信佛就要求大家吃素,的确不太现实,许多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问题产生矛盾。是无原则地迁...

  • 佛教教育的三个目标

    佛教教育的三个目标

    发布时间:2017/02/08浏览次数:2248

      寺院供奉的造像有两大类,一是属于护法,如我们熟悉的四大天王等,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保安人员,起到维护道场的作用。另一部分,就是佛、菩萨、罗汉造像,这些属于教育目标的象征。佛教的教育目标是...

  •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发布时间:2017/02/07浏览次数:2698

    1、认清身份厘定目标 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

  • 佛陀解释外星人形态

    佛陀解释外星人形态

    发布时间:2017/02/07浏览次数:2615

      美国东部时间9月28日,NASA(美国宇航局)宣布火星发现液态水,这一发现震动全球,再次引发又一轮探索外星生命的热潮话题。外星人是否存在,当今科学界已经有基本共识:那就是有的。因为类似太阳的...

  • 毛泽东的佛缘:图说他一生参拜过的十座寺院

    毛泽东的佛缘:图说他一生参拜过的十座寺院

    发布时间:2017/02/07浏览次数:2426

    (标题图:1954年9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亲切接见十四世达赖喇嘛(右)、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左)。) 佛教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的场所,也是信徒拜佛、游客游览参访的地方。自佛教传入中国,寺院作为一...

  • 修行路上的关怀与尊重

    修行路上的关怀与尊重

    发布时间:2017/02/07浏览次数:2226

    通常 只有与我们类似的人 我们才比较容易与之沟通 但修行恰恰就是 要突破局限 作为修行者 我们需要把关怀和尊重扩展到更广阔的对象身上 壹 关 怀 众 生 让 我 们 的 内 心 喜 乐 满 足 只忙于满...

  • 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

    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

    发布时间:2017/02/06浏览次数:2747

      梵净山原名“三山谷”,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海拔2493米,系武陵山脉主峰,森林覆盖率为95%,是中国少有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

  • 《金刚七句祈祷文》是怎么来的?

    《金刚七句祈祷文》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17/02/06浏览次数:3329

    法身境界中的自观 在实相境界中进行观察时,莲花生大士和普贤王如来其实是无二无别的,当他安住在这样一种法身境界时,此《金刚七句祈祷文》就自现而来,和系解脱的《一子续》一样,是安住在法身境界...

  • 佛学常识:什么是禅七

    佛学常识:什么是禅七

    发布时间:2017/02/05浏览次数:2920

    “打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 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

  • 您知道为什么要敲打木鱼念经吗?

    您知道为什么要敲打木鱼念经吗?

    发布时间:2017/02/05浏览次数:2754

      <img class="aligncenter" src="http://www click this.china84000.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E8%9D%89%E5%8F%8B%E5%9C%88-1.jpg" /> 文/星云大师 大家到寺院参访,经常会看...

  • 世俗与佛教如何看待“色”

    世俗与佛教如何看待“色”

    发布时间:2017/02/04浏览次数:2174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八个字出自《心经》,有点文化底蕴的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佛教所说“色”与“空”究竟是什么...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