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朝圣:《俱舍论》的品目
发布时间:2013/10/06标签:佛旅网俱舍论印度佛教印度朝圣品目部派佛教浏览次数:2221
印度朝圣:世亲论师是犍陀罗国人,到迦湿弥罗国学《大毘婆沙论》之后,回国即出要义,计六百颂,再送到迦湿弥罗,当时有部的悟入论师,以其有违正统的教义,要他为颂作释,世亲便作了释论,这便是《阿毘达磨俱舍...
-
印度朝圣:部派思想论争的统一
发布时间:2013/10/06标签:佛旅网印度佛教印度朝圣思想论争部派佛教浏览次数:1939
印度朝圣:根据传说(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九○三页下),正因有部思想的分歧,当佛灭四百年顷,迦腻色迦王为求其一致,遂请胁比丘及世友为上首,集合了五百罗汉,在迦湿弥罗进行了第四次的三藏结集。这次的成果,...
-
为何放生 如何放生
发布时间:2013/10/06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放生浏览次数:1926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
-
化解嗔恨心最好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3/09/30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嗔恨心圣严法师浏览次数:2261
大家都知道嗔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嗔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嗔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
-
通常读诵的佛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3/09/28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佛经诵读浏览次数:2300
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华经》、《华严...
-
如何看待欲望?
发布时间:2013/09/27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善恶欲望生命浏览次数:2257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道德还是出世间宗教,大多对欲望持否定态度。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而以佛法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角度可分为善、恶、无记三性。其中,善的欲望需...
-
如何看待欲望?
发布时间:2013/09/27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善恶欲望生命浏览次数:1416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道德还是出世间宗教,大多对欲望持否定态度。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而以佛法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角度可分为善、恶、无记三性。其中,善的欲望需...
-
农历八月二十二日 燃灯古佛圣诞
发布时间:2013/09/26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燃灯古佛浏览次数:1895
2013年9月26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燃灯佛圣诞。燃灯佛,原作然灯佛,民间俗称燃灯古佛。梵文音译提和竭罗,《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然灯佛。《大智度论》:“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
-
学佛后就该对一切看得很淡吗
发布时间:2013/09/25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修行学佛浏览次数:1991
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中,应孝顺父母,当好父亲、丈夫或是母亲、妻子;在社会上,应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人际关系。除了这些责任外,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世间呢?平淡,只是一个笼统的...
-
佛教所说“慧”的含义
发布时间:2013/09/24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修行戒定慧浏览次数:1800
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知识可以升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间的知识之外,更着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
-
佛教讲的“戒”如何修持?
发布时间:2013/09/23标签:五戒佛教知识佛旅网修行持戒浏览次数:1893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佛法教人持戒的内容,有两...
-
学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发布时间:2013/09/22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学佛影响浏览次数:1785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因为蔬菜匮乏,只能吃肉,因此有所开许,不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