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佛教知识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佛教称谓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38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与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对佛教称谓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一些不必...

  • 浴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33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溯其来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会风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传说之中。从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

  • 僧人与茶

    僧人与茶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28

         禅宗茶道与僧人   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有名的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 摩崖佛寺是怎样选址的?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89

      摩崖佛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中国化的产物,是石窟寺的晚期形态。它是石窟寺发展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研究我国宗教文化艺术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地方宗教文化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实物。   摩崖佛...

  • 佛教节日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90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

  • 业力与轮回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13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

  • 藏族人名的佛教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80

      姓名似乎是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天天说话,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自己和他人的姓名。人们将它用于日常交际,也是不知不觉,毫不费力的。大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藏族人名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数万年...

  • 四圣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474

      〖四圣谛的意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

  • 三法印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72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

  • 十二因缘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75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

  • 烦恼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497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把握自己...

  • 五蕴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72

      一、五蕴: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