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71
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sīla、定samādhi、慧pa〖akn~d〗〖akn~d〗ā三学为方法。(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
-
藏文大藏经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65
藏文大藏经分两部分:1正藏,名“甘珠尔” ,“甘”的意思是“言教”,“珠尔”是翻译,就是言教的翻译,包括经和律,因为经和律都是佛的言教;2副藏,名“丹珠尔”,“丹”的意思是论着,就是论着的翻译。甘珠尔共1,108...
-
念珠长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84
念珠的粒数,按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这种念珠,因太长,仅为极少数高僧大德或潜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者外,极少人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
-
佛法包括哪些部分?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44
佛法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它的内容可分为教法、理法、行法及果法四方面。教是佛所说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义理;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证的觉果。教和理是属于理论的范围,行和果是属于实践的范围...
-
五乘佛法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43
乘各种法,使达到一定的果位叫“乘”。乘“五戒”法,生于人间的叫“人乘”;乘“十善”法,生于天上的叫“天乘”;乘“四谛”法而证“阿罗汉”果的,叫“声闻乘”;乘“十二因缘”法而证“辟支佛”果的,叫“缘觉乘”;乘“六度、四...
-
巴利文三藏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21
巴利文经藏分五部:1长部d〖aki-〗ghanikāya,相当于我国长阿含经;2中部majjhima nikāa,相当于我国中阿含经;3相应部samyutta nikāya,相当于我国杂阿含经;4增支部a〖akn·d5〗guttara nikāya,相当于我国...
-
佛教戒律与社会和谐互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23
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择。佛教信仰方式有着强烈的扩...
-
佛教僧团的组成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03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憍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 佛陀一生弘化传教,度众无数,打破印度种姓阶级制度,主张四姓皆可出家修道。他度化了婆罗门种姓的摩诃迦叶、舍利弗...
-
如何修智慧?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41
依据大小乘经论所介绍的智与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世间的知识以及世间的聪明才智,都以“我”为中心,不论是个别的小我或全体的大我,都未脱离我执烦恼,所以名为世间有漏智。唯有超越了自我...
-
幡——显示威德的用具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265
幡,是长形片状的旗帜,它不但存在于佛教寺庙,而且与我国百姓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幡原为在战场上用以统领军旅、显扬军威之物,佛教则取之以显示佛菩萨降魔之威德,与幢同为佛菩萨之庄严供具。 造幡...
-
台湾的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29
一般认为,台湾佛教是1662年郑成功光复台湾前后自闽南传入的。现知台湾最早的佛寺,是始建于1662―1665年之间的台南竹溪寺,原称小西天寺。其后不久,又建起弥陀寺、黄蘖寺、法华寺、开元寺等一批寺院。据考证...
-
人人都有佛性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07
佛陀在许多大乘的经典说:每个人都有佛的本质,也都有证悟涅槃的能力,都能够成佛,也都可以生起和发挥佛力,化现佛陀的世界。 佛陀虽然证明了成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但是,祂也同时表示,并非每个...